小米和滴滴真的在一起了,這對cp真是隔空cp,這兩家真可以算隔空cp

最近各路品牌都扎堆造車,小米在前段時間的釋出會官宣之後,到現在連著被曝光申請了眾多商標,除了“小米汽車”、“Micar”之外,還有“小米智聯”、“小米車聯網”、“小米出行”等等,讓人直呼內行。說實話,小米這種在國內外擁有海量使用者群體的品牌,特別還在智慧家居、智慧穿戴領域有著豐富佈局,想要造車真是難度小了很多,就算不造整車,也能把一套套的智慧裝置和智慧場景搬到車上去。

小米和滴滴真的在一起了,這對cp真是隔空cp,這兩家真可以算隔空cp

相比之下,緊跟著小米宣佈造車的就是滴滴了,這兩家真可以算隔空CP了。小米是做手機、做智慧的跨界去做汽車,而滴滴是做出行服務的進一步去做汽車,兩者都有著巨量使用者群體做支撐,也都是資本盯著的香餑餑。兩者有著相似的機會,卻也有著相似的困難,那就是在車輛生產方面的經驗基本是零。不過,想要找個金主爸爸抱大腿也並不難,很多智慧汽車後浪都採用了找傳統品牌代工的模式,之前瘋傳小米在密切接觸長城,那麼滴滴也可以給其他汽車品牌丟擲橄欖枝。

小米和滴滴真的在一起了,這對cp真是隔空cp,這兩家真可以算隔空cp

而在人事變動方面的風聲也緊跟著傳了出來。小道訊息稱,原小米大家電部總經理李肖爽或將去負責小米汽車業務,可能還有好幾位小米高管也將調去負責小米汽車業務;另外,前福特Mach-E負責人朱江也傳聞會加入小米汽車。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具體產品開動之前肯定是管理結構與人才方面的準備。

小米和滴滴真的在一起了,這對cp真是隔空cp,這兩家真可以算隔空cp

一窩蜂造車,表面看起來是眾多品牌探索新賽道、開闢新市場,但從根本上來說是資本的力量在推波助瀾。根據一份調查報告,2020年我國智慧電動汽車配備的各類駕駛控制輔助系統的市場規模已經近900億人民幣,包括全景影像、併線輔助、定速巡航、主動剎車、自動泊車等等,而這一市場在2025年將劇烈膨脹到2500億元的規模;2020年智慧座艙的市場規模達到347億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1800億元;就算最不“智慧”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也接近250億元。

小米和滴滴真的在一起了,這對cp真是隔空cp,這兩家真可以算隔空cp

那麼,接下來要說什麼估計大家心裡都有數了。在如此巨量的市場面前,如何賺錢就成了最重要的事。在資本的裹挾下,不管有沒有造車經驗的,不管是不是汽車行業的,甚至就連完全跟汽車不搭邊的品牌,都為智慧汽車搖旗吶喊,斥巨資紛紛下場。2021年走到現在,汽車圈的格局似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斯拉市值碾壓豐田,比亞迪市值超過大眾,蔚來市值追平戴姆勒,看起來十分炸裂,但實際上無論特斯拉還是比亞迪、蔚來,在汽車銷量與盈利能力上都遠不如提到的那些傳統車企。

小米和滴滴真的在一起了,這對cp真是隔空cp,這兩家真可以算隔空cp

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不同於手機、數碼、家電這類產品,汽車行業有著投入大、風險高、週期長、容錯低的特性,是典型的高賠率、低勝率賭局。浸淫已久的大佬級品牌尚有手滑之時,更何況初來匝道的跨界品牌?但最大的問題在於,資本的風口已經來臨,選擇入局就等於上了賊船,無論是不是能做好都得願賭服輸,而不入局就註定會被時代拋下,等到格局相對固定再入局就為時晚矣。

小米和滴滴真的在一起了,這對cp真是隔空cp,這兩家真可以算隔空cp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小米、華為、滴滴、大疆、海信這些品牌最不缺的就是錢,所以砸錢到智慧汽車領域算得上一把豪賭,反正錢多到花不完,不如試試新賽道。一旦成功就原地造神,大書特書網際網路思維引領下的21世紀造車精神;不成功也沒關係,國內從來不缺接盤俠,過飽和產能廉價賣出,相關領域人才投身下一次資本浪潮,時代總是相似的。所以說,扎堆造車本身就是一團巨大的泡沫,破裂之前大家都是星星之火,破裂之後只能留下一地雞毛。

TAG: 小米造車智慧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