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文/邢書博

“我們沒有理想,流浪沒有方向,只是夢中的麥田,守著一片金黃。”出自麥田守望者樂隊的《在路上》。

這首歌給知乎很應景。

沒有做內容的理想,商業化迷失了方向,原來高大上的美夢,其實是一堆金黃色的泡沫。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等大佬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而剛剛結束的一場娛樂化晚會《知乎“答案奇遇夜”》,更是把高階大氣深度知識的人設摔了個稀碎。

頂流王源的粉絲怎麼也沒想到,原先和知乎直男的罵戰尚未平息,知乎卻主動擁抱了王源。王源演唱知乎的概念主題曲,併成為知乎首場娛樂晚會的主咖,著實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知乎“答案奇遇夜”》王源

對於這場與知乎使用者畫像南轅北轍的晚會,知乎推廣起來不遺餘力,甚至在首頁標題欄專門上線了一個標籤,標籤裡是一排排言不由衷的付費吹捧,標籤外是使用者的口誅筆伐。

這是一場招股書式的晚會,花裡胡哨以吸引潛在投資者注意,卻徹底撕裂了知乎原生知識問答使用者

,留下一個越來越接近“二流微博和三流貼吧”的知乎官方。

但其實一個很殘酷的問題擺在面前,對於一個社群來說,拋棄使用者意味著離死不遠;對於逐漸商業化娛樂化的知乎來說,不拋棄這幫“遺老遺少”難道要成為另一個豆瓣?

其實,

知乎的兩難從接受快手領投之後就變成了一難:知乎要做的不再是強化自己國內知識問答一哥的角色,而是如何逼迫自己從一個不入流的短影片裁縫成長為一個“四流”快手?

知乎還沒想明白自己是誰

2019年,就在知乎使用者糾結知乎會變成微博還是貼吧的時候,快手給出了答案。

2019年8月12日,知乎宣佈完成 F 輪融資,總額 4。34 億美元,本輪融資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和今日資本原有投資方繼續跟投。快手和百度,首次成為知乎的戰略投資方。

第一財經總結了快手領投知乎的三個邏輯,一個是相同的產品價值觀,一個是打通內容提供使用者增量,最後是防禦位元組跳動的抖音,以及對標產品悟空問答。

在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力看來,知乎在做知識共享平權,快手在做短影片共享平權。

在資本看來,周源和宿華其實在做一件事,知乎使用者和快手使用者區別也並不大,都是平臺商業化的燃料。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知乎創始人 周源

兩年後再來看這筆交易,帶給雙方的價值是不同的。

快手日活使用者數從2019年的2億增長為3億,社群調性從東北老鐵線上發瘋拔高到記錄生活的全景社群,不但成功熬死了悟空問答、扛住了抖音的進攻,還搶先抖音一步,成功IPO,成為“短影片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約1。39萬億,超過京東、小米、百度、網易、B站,成為中國第五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商業化方面,據快手大資料研究院釋出的《2020快手電商生態報告》顯示,快手電商GMV 兩年增長1000倍,交易額突破2000億。

這說明快手找到了直播電商的正確開啟方式,也是支撐其萬億市值的重要抓手。

但對知乎來說,則是另一個故事。

知乎2020年月活1900萬,作為一個綜合性社群,其月活躍使用者數僅相當於專業社群騰訊體育和手遊分享社群TAPTAP。要知道知乎有3億註冊使用者,而TAPTAP僅5000萬註冊使用者。

可見知乎並非如其宣傳的使用者黏度高,其真實活躍度處於一般。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知乎2020年月活,來源易觀分析

2013年知乎在開放之前,是一個高階高活躍度社群,隨後周源用了8年時間毀了“主角光環”。

造成知乎現狀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使用者“三低化”。

“三低”指的是年齡小、收入低、工作時間短,知乎15到25歲使用者比例達到了70%,學生和職場小白是使用者主體;

二是內容低質化。

鳳凰網報道,從2018年知乎全面開啟商業化之後,與身材、顏值相關的問題,閱讀量均在百萬級別以上並常常出現在使用者的時間線上。“你見過最性感的身材是怎樣?”平臺瀏覽量超過7000萬;“女生身材好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瀏覽量超過1000萬等。

“開始玩知乎的時候,‘爆照’是一件非常被看不起的事,甚至回答的投訴選項還有一個理由是‘配圖與回答無關’,發表情包都可以被投訴。”一位早期使用者說。

知識社群靠“女生少穿衣服”等問題維持熱度註定不是長久之計,且存在一定隱患。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知乎有關女性身材的回答

《風眼》專欄批評說:“博眼球的軟色情內容在使用者資料方面有成效,但已經與知乎創立的初衷相去甚遠。”

2018淨網行動中,北京公安網公佈了知乎平臺的一系列問題,涉及求購槍支、非法代開發票、網路招嫖、販賣公民個人資訊、制販假證、兜售考試作弊工具等7類違法資訊。

知乎還沒想明白自己是誰,巨頭們看上它的唯一原因是它的內容有價值,使用者比較高階;資本看到的卻是它使用者不少,有商業化潛力。

但潛力不代表真賺錢,如同所有人都覺得知乎高階,其實它的主要使用者並不是如此。高階內容和使用者,知乎也有,但最終被稀釋了。

知乎定位越來越模糊,結果是商業化之路更為艱難。

知乎還沒想明白怎麼賺錢

內容上看,早期知乎獲得資本垂青的方法論是反潮流、反套路。

在大家都在花錢買量買使用者的時候,早期知乎沒有亦步亦趨,而是精選內容,邀請制封閉化,大有雖千萬人吾往矣之勢。

知乎在早期成功吸引了張小龍、李開復、徐小平、王小川等眾多大佬的入駐以及各個行業的高素質人群,並藉此打造了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精英知識問答社群。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李開復、王小川知乎主頁

但在商業化上,知乎一直在追逐風口,什麼火做什麼,而從不考慮為什麼。

A站和豆瓣使用者被稱為網際網路最沒價值的使用者。周源一直避免知乎成為它們。

作為內容社群,能賺錢的機會不多。除了原生廣告,各內容平臺都在探索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

靠遊戲的B站,靠直播電商的快手都是其中的突圍者。最不濟如豆瓣,靠影視宣發也能養活自己。

但知乎不想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它在商業上做了很多探索,網文、知識付費、直播帶貨,基本隨著每年的風口上線新的商業化產品,但至今沒有一個能夠可持續的主營業務形態。

2016年,付費諮詢成了風口,知乎做了值乎。微博付費問答是粉絲與明星直接對接的玩法,但很顯然知乎既沒有明星也沒有粉絲,就此作罷。

2017年知乎組建了一支規模超過400人的商業化團隊,並逐漸將知識服務和商業廣告兩大業務作為主要的變現法寶。遊戲和電商成為知乎的主要廣告主,這個名單包括京東、拼多多、莉莉絲、米哈遊,還有這次知乎晚會的贊助商金典有機奶。還有眾多灰色廣告,如星座算命和激情交友,真假難辨。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知乎“答案奇遇夜”》贊助商京東

同時,知乎還探索原生廣告模式,即由廣告主邀請知乎答主撰寫軟文,知乎從中賺一個差價。

可惜軟文與知乎標榜的高質量問答背道而馳。一個品牌問答下,通常前三個回答是捧哏,後面三頁都是拆臺,矛盾不可調和,知乎無能為力。

2019年,隨著網路影片行業會員業務大發展,知乎開通了鹽選會員功能,還同移動等電信公司開始了充話費送會員的活動。現在知乎鹽選會員的slogan是:”開通會員,暢享10萬+優質內容”。這是一個鬼才運營才能想到的辦法。

內容能傳播的廣,需要看的人多;開會員則相當於一個付費牆,限制了內容的傳播。

影片網站有獨播版權內容,因此付費會員有價值;知乎付費內容多為小說傳記連載,吸引力不足以撐起一個會員體系,內容方又恰恰需要廣泛傳播提高影響力。

這種自相矛盾的運營方式,說明知乎沒想明白為什麼開會員業務,只是看到別人做了,自己也想做而已。

知乎短影片沒有大V

2020年知乎全面啟動開啟影片商業化程序,擁抱直播短影片。

奇怪的是,短影片平臺通常是現有使用者自制內容,再有專業機構的PGC內容,然後才會辦晚會,達到一定體量之後才會開啟商業化。

只是知乎,年初喊了口號,年末就要辦晚會。然後透過投稿影片的獎勵的手段吸引使用者投稿。知乎又一次逆潮流而動,而這一次從使用者到媒體,怨聲載道。

知乎不是原生影片社群,為了匹配影片商業化能力,它需要在一年時間裡“冒犯”所有人,毫無顧忌地向知乎平臺傾倒短影片廢水和工業垃圾。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知乎短影片專欄

首先,沒有短影片就靠搬運,反正快手百度騰訊都是投資方,想搬多少搬多少。

知乎雞賊的一點是,為了避免侵權警告,官方引導普通使用者上傳內容新增與影片毫不相關的音樂,美其名曰二次創作。知乎既沒有影片的版權也沒有音樂的版權,有的只是平臺一廂情願和使用者的明知故犯。

而要知道,在文字時代的知乎,曾經主動代表使用者去和位元組跳動打版權官司,至今複製知乎內容也會留下版權小尾巴。

同樣是早期做搬運影片,位元組跳動更有誠意。文字侵權,邀請自媒體入住頭條;圖片侵權,收購圖蟲等相簿網站;影片侵權,與歡喜傳媒等多家電影公司合作。

知乎什麼都沒做,就想分享短影片紅利,太著急了。

其次,為了讓優質答主和自媒體把文字變成影片,知乎上線了機器轉寫程式,影片效果類似於PPT,與優質內容匹配度為零。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知乎“海鹽計劃”

反觀B站,最早在影片網站裡內建了剪輯、壓制、字幕一條龍技術支援,同時很多課程幫助製作者提高水平。特別是開啟了合作方式製作影片的模式之後,指令碼主持剪輯配樂可以由多人合作完成,這才是影片行業科學合理的製作方式。

本質上,自動化剪輯是用來製作新聞的特定專業程式,其在特定領域有一定價值,

但自動化剪輯單一呆板藝術性弱,與如今短影片在內容豐富性、欣賞趣味性、音畫一致性上背道而馳,知乎這麼做吃力不討好。

最後一點,

知乎問答有大V,但轉化不到知乎影片裡,這是知乎上市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前魅族副總裁李楠,一直是知乎數碼類話題的優質答主。上週在知乎發了一個影片,開篇便說“B站的朋友大家好”。

這不是個例。

知乎為數不多的原生影片博主以及原問答博主,首發地並不在知乎。這一現象,像極了當年一手打造頻道道長的UGC模式的優酷土豆,旗下走出了暴走漫畫、敖廠長、王自如、科技美學、Sir電影、軍武次位面等一眾如今短影片行業知名的自媒體,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基本都活躍在更新的短影片平臺上,優酷土豆逐漸被短影片行業集體淡忘了。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敖廠長B站主頁

原生影片網站尚且如此,半路出家的知乎又能如何面對大V們集體出走影片平臺,順便分發到知乎再薅點流量的行為呢?

大V出走的原因和離開的原因一樣,他們因優質內容而聚集知乎,在知乎做低質內容內容時離開。

如汽車影片作者李老鼠和時尚公號博主杜紹斐就在知乎認識的,李老鼠還賣給他一輛二手虎頭奔。這樣的故事在知乎或許會越來越少了。

知乎沒有明星嗎?也有胡彥斌、張譯等一百多個。

明星們曾作為個人在知乎探討專業問題,但是知乎想要他們發影片做直播,對不起,知乎要支付演出費和坑位費。因為影視和唱片業是工業,演員和歌手是這個工業生產體系的一環,使用明星的形象自然有成本。

知乎沒有原生短影片大V嗎?其實也有。有貓咪救助組織和貓住、賣二手車的吳越大王諾諾等人,但這些大V需要影響力,自然選擇使用者數量和黏度更高的平臺。

知乎既然想要做影片社群,就要遵守短影片的規則,要麼花錢籤獨家,要麼維持好社群調性繼續小而美,要麼放下高階包袱,全面擁抱下沉市場。

僅從使用者數量角度看,下沉市場才是最大的市場;僅從使用者黏度看,低齡使用者黏度最高;畢竟忽悠高知人群集體陷入消費主義陷阱實在太難了,何況知乎高知其實並不多。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圖片來源:IC photo

現在的知乎,想做微博,沒有明星,想做貼吧,話題興趣粒度不夠;想做快手,絕對使用者數量和商業化探索沒有顯著成效,既沒有挖到直播電商的富礦,也沒有遊戲業務的輸血,想學Quora只靠廣告,又因為前期融資太多現在還不起資本的賬。

跌跌撞撞十年了,回頭一看,知乎還是個豆瓣。但豆瓣早就活明白了躺倒任嘲,知乎卻還是那個自以為聰明的小機靈鬼,反覆橫跳瘋狂試探。

在知乎有47萬粉絲的河森堡在社交平臺公開表示,隨著高質量的內容越發稀釋,知乎如同一艘賽博忒修斯之船,左右搖晃。現在微博是河森堡的主戰場,微博讓他和明星平起平坐,在知乎裡,他還是那個動不動被知乎小管家賽博警告的透明人。

一面是資本商業化的壓力,一面大V領著粉絲集體出走他鄉。

現在的周源帶領的知乎就像卡爾維諾的那本《樹上的男爵》,迷失自我、完整性喪失以及焦慮迷茫。

知乎沒有理想,但願上市能讓知乎真正怯魅。

知乎十年,從李開復的秘密後花園到假大佬分享剛編的故事| 樂見

TAG: 知乎影片使用者商業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