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 健康】熱邪深伏,陽氣被阻形成的四逆散治療外感熱厥

導讀:相信大家對四逆散自然都熟知,這個方多用治肝鬱、肝脾不和所致的病症,對於“熱邪深伏,陽氣被阻”形成的外感熱厥作者用四逆散收穫了良效,其中的道理為何?一起看看作者怎麼說。

【市中醫| 健康】熱邪深伏,陽氣被阻形成的四逆散治療外感熱厥

四逆散治療外感熱厥

四逆散見於《傷寒論》之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條雖然冠名少陰病,但與心腎陽虛陰盛的厥逆根本不同。乃為肝氣鬱結,氣機不利,陽鬱於裡,不能布達四肢所致。

常人多用於治療肝鬱之症見四肢厥逆或肝脾不和以致脘腹肋脅諸痛之症。本人在臨床上用來治療外感熱厥,但凡外感發熱、四肢厥冷者,應用多效。

《傷寒論》335條日:“傷寒一二日到四五日,厥者必發熱、發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

這充分說明了熱厥的形成機理,即是熱邪深伏,陽氣被阻,以致陰陽之氣不能相互貫通周流,故見四肢厥冷。其表現雖厥,而實則為熱。“前熱者後必厥”說明了熱盛與發厥的因果關係。

四逆散方中柴胡透表洩熱,疏肝解鬱,主升;枳殼理氣散結,主降;白芍斂陰和營,主收;甘草調和諸藥,主和。

四藥相配,一升一降一收一和,有透解鬱熱、升降通調之妙用。正如《醫方論》言:“四逆散乃表裡並治之劑,熱結於內,陽氣不能外達,故里熱而外寒,又不可攻下以礙厥,故但用枳實以散鬱熱,仍用柴胡以達陽邪,陽邪外洩,則手足自溫矣”。

病案舉例

李某,男,3 歲。於1993年3月10日就診。患兒於5天前因受涼出現發熱,體溫達39℃以上。伴惡寒、無汗、鼻塞、流清涕。曾在市某院診為上感,給予口服抗生素及退熱片,體溫不降,就診於我處。

現在症見:發熱惡寒、無汗、口乾多飲,舌紅,脈沉實。辨證為外寒內熱之感冒,擬藥一付。

用藥後反而發熱更甚。再診,細查發現其四肢厥冷達肘膝,脈洪大沉實有力,實乃外感熱厥之表現。

小兒初為外感風寒,失於治療,入裡化熱,熱邪深伏於內,不能布達四肢而致熱厥,治宜透解鬱熱,選用四逆散原方,進藥二劑,發熱退,四肢溫,病癒。

I 版權宣告

本文來源《河南中醫藥學刊》1994年第9卷第6期,作者/王曉燕,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編輯|白芷    視覺|花椒

-商務聯絡-

TAG: 四逆散熱厥外感發熱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