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這個群體不可以參加科舉?

傳統中國社會重農抑商是歷代王朝貫徹始終的方針。經濟政策上的重農抑商,直接影響了商人的政治待遇和社會地位。社會各階層 “士農工商”的排序,將商人劃入了社會的最底層。商人不可參加科舉,也就是商人不可為官,這個政策在當時可能是對的。

知道為什麼嗎?古人早就已經說得明白了,政治地位是所有資本中優勢最大的一種資本,商人擁有了經濟資本,那就不能給他具體的政治資本(實權)因為古代官員都是實權哦

為什麼古代這個群體不可以參加科舉?

同樣的古代官員也不能直接參與商業體系,因為政治地位太容易做大形成壟斷了,所以說在我國古代是不存在大資本家的,給你舉一個例項:皇帝不能擅用國庫,也就是說皇帝都沒有想拿國庫錢就拿國庫錢的權力

從秦朝開始規定禁止商人穿戴絲綢衣物、乘坐華麗的車駕,商人及商人子女不得做官。

即便是像呂不韋這樣的大商人,也要想方設法在政治上搞投機,擺脫自己商人的身份,更別說那些小商人了。

等到了隋唐時朝商人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也不能做官。商人無法參加科舉是唐朝的,但是到了宋明清是可以參加的。

為什麼古代這個群體不可以參加科舉?

宋明清所謂的商人可以參加科舉,那都是建立在商人附籍或寄籍的基礎上的,也就是商人在當地購置田地房產和登記戶口時,一口咬定自家是地主其中經商只是玩玩,而且他們都是以地主子弟的身份參加科舉的,哪怕就是在明代出現了鹽籍,允許鹽商隨鹽產地購置田產,也是以當地的地主戶出身名義參加科舉的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商人的看法發生了變化,漢唐時期,尤其是漢朝重農抑商,唐朝禁止商人參加科舉,這使得商人在社會上處於被壓制的弱者地位,人們同情商人。宋元時代,政府放寬了對商業的限制,坊市界限完全打破,商品經濟發展,商業稅收成為國家重要稅源,加之宋代允許一部分商人參加科舉考試等,商人社會地位迅速提升,但是商業發展過程中,肯定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假冒偽劣產品、行會串通哄抬物價、坑蒙拐騙等現象不時出現,人們對商人的弱者同情形象發生了很大變化,轉變為貪婪吝嗇的小人形象。

為什麼古代這個群體不可以參加科舉?

歷史在不斷進步,那種如此不公平的制度也已經遠去,現在我們商人的社會地位早就得到了提升,所以我們也要珍惜現在這個社會制度,好好學習,畢竟古代不能實現的,現在也變成了現實。發展經濟,實現祖國的繁榮昌盛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其中圖片來自於網路,與文字無關,文字由本人蒐集資料、編輯、整理;如有侵權,敬請聯絡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商人科舉參加農抑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