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伐蜀失敗,對司馬昭會有影響嗎?其篡位之路會有多大的變數?

主要看是什麼樣的伐蜀失敗。如果是鄧艾那支由邊軍和羌人組成的部隊被殲滅,則無傷大雅。但如果是鍾會率領的那支

主力但凡傷亡達到萬計,那後果會相當嚴重:

輕則嚴重降低司馬昭在朝野的威信,重則導致司馬氏一族分崩離析。

司馬炎能否繼承官職都很難說。

如果勉強讓他成為司馬家的繼任者,也很難頂住當時曹魏一干老人和家族元老的壓力。因為失去的是十足的廟堂話語權。

就甭提後續的篡位之路了。

要想當權臣,最起碼要有與之相對應的功績。

才能消除外部與日俱增的惡意。司馬師到死官職不過1個大將軍,在位時也比較慎重,一直不敢提及晉升公爵的事情。

如果伐蜀失敗,對司馬昭會有影響嗎?其篡位之路會有多大的變數?

然後是司馬昭,前面8年按兵不動,魏帝幾次三番請他晉位公爵他一概不應。是忠心耿耿安心奉魏了?非也。

司馬昭接替之初就讓賈充去徵求過諸葛誕的意見

,問是否擁護自己封公,末了被駁斥還被罵得狗血淋頭。

後來伐蜀成功前腳劉禪剛投降,後腳司馬昭就心急火燎地封公拜相。蜀亡之後第2年又追加成為晉王,接著就是:恢復“公侯伯子男”制度,改儀修制等等……如果不是司馬昭很快一命嗚呼,按這

吃相約摸西晉開國會往前提前個幾年。

為什麼迫不及待的司馬昭能憋這麼多年?

1、無甚功績。2、曹髦被殺案。

司馬昭的確能繼承哥哥大將軍的名號,但自身功績只是平定了1次淮南叛亂而已,這屬內部治安戰。對外一直是守勢。而其心腹賈充當街擊殺魏帝曹髦,實屬性質惡劣的兇案,

司馬昭坐實了弒主的罪名。

如果伐蜀失敗,對司馬昭會有影響嗎?其篡位之路會有多大的變數?

那些慕強計程車人也會因為顧忌清譽而望而卻步。哪怕還在為他辦事的,心裡也會打鼓。

只要後期局勢出現變化陷入一定程度的困境,“騎牆派”翻臉會比翻書還快。

因為曹髦案丟掉了一大批“選票”,使封公的事情一時很難辦了。

如此拖啊拖啊,高平陵過去10多年了,眼看司馬懿留下的老本要用完了,司馬昭寸步不移,這個急啊。

於是,才組織了伐蜀之戰,就是為了挽回快要跌落的名聲。

所以才會有不管鄧艾反對迫使他加入伐蜀,還有在朝野一片質疑中提拔鍾會的任命。

如果伐蜀失敗,對司馬昭會有影響嗎?其篡位之路會有多大的變數?

伐蜀之於司馬昭不是軍事考量,而是關乎司馬一家生死存亡的廟算問題。

如果伐蜀失敗,對司馬昭的影響就是止步於大將軍這個位置上。

還想當晉公呢?先把自己的兵權——大將軍護嚴了再說吧。

站在上帝視角司馬昭還有2年就死了,2子奪嫡的問題尚未解決——

之前的小兒子司馬攸因過繼給司馬師,有了名副其實的繼承權。

這對司馬炎可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司馬攸本人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身邊聚集了一幫子人。只要司馬昭晉位不了公爵,

區區1個大將軍是沒有讓兒子繼承官職的資格的。

你以為這是在島國幕府嗎?

然後就是司馬家的勢力範圍會變小,一大批外圍的中立士人會分崩離析。而像王祥這樣的曹魏死忠當然不會去碰司馬昭,但

日常陰陽一下炎、攸這樣的小字輩那是綽綽有餘的。

其實跟紅樓裡

賈府坐擁2個公爵,到了賈寶玉一代就淪落了

一個道理。繼承歸繼承,如果後代沒有持續湧現出類拔萃的人物,爵位也會逐漸空洞。例如:司馬師掌權時就沒有獲得司馬懿的全部名聲、關係和權力,打了些折扣。

司馬昭去世時,

司馬炎和司馬攸無尺寸之功

,更無突出歷練和外派任職。如果伐蜀失敗父親又中道崩卒,面對一地雞毛的局面勉強掌權,到時一眾追隨者頂天了也不過支援你當個大將軍罷了。

若是能力有限,

司馬家內還有忠於曹魏的司馬孚

老大爺。到時屁股能不能坐穩都是個問題。再加上2子之間不是穿一條褲子的,司馬家的內部糾紛變成什麼樣子還得另說。

當然了,也不是說2子一定不能團結、司馬家一定會崩潰,曹魏一定會有反水的機會。話說回來,還是要看

鍾會的主力會經歷什麼樣的失敗。

例如:252年的東興之戰,

司馬師被諸葛恪擊敗後魏軍傷亡數萬人,司馬昭被免去爵位

,內有張輯、李豐當刺客,外有毌丘儉和文欽及時做出反應。

倘若鍾會大軍損失不大,局面尚在管控之中。但其篡位之路會出現比較大的變數。

如果鍾會連同其主力在漢中報銷,

司馬家的前途則不會在自家手上了。

其實翻閱史書,就看得出來

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掌權水平上的高低

。高平陵事件爆發前一天,司馬懿曾向2人透露了自己的打算。結果司馬師照睡不誤,司馬昭徹夜未眠。估計司馬師一開始就進入了核心決策圈。而司馬昭是才知道,由於事發突然而激動難眠。

如果伐蜀失敗,對司馬昭會有影響嗎?其篡位之路會有多大的變數?

司馬懿在世時更看重誰?2人誰更有城府一目瞭然。後期在南征過程中魏軍慘敗。司馬昭貴為一軍之主,第一反應是問這是誰的責任,結果部屬告訴他:作為一軍之主應該擔負最大的責任。

把司馬昭惹毛了,反手就治了此人的罪。

與之相比,司馬師作為軍隊的最高統帥不露聲色,把主要責任攬到個人身上而儘量維護將士。還有就是對待曹魏死忠的態度上,司馬師處理夏侯玄案果斷利落。而

司馬昭處死嵇康顯得很不理性。

一開始執意處死,事後又後悔莫及。

應該講,司馬昭從來不是按照繼承人的身份來培養的。他一直都活在司馬師的背影之中。

這也是後期為何要伐蜀以換功名的另外一個原因。

此外,鍾會的例子也很能說明問題。

像他這樣的人其實就是個投機分子,看重了司馬家的影響力想順杆往上爬。再加上受高平陵事變、曹髦案的啟發,覺得廟堂原來還可以這樣混。自詡伐蜀大功再加上兵權在握,只要擺平異己殺伐果斷就行了。

如果伐蜀失敗,對司馬昭會有影響嗎?其篡位之路會有多大的變數?

西晉之後的八王之亂,外族反水、南北朝此起彼伏的廟堂反殺那是一學一個準。

司馬氏才是突破底線和誠信的始祖

,從此華夏上幾百年沒寧日。

TAG: 司馬昭司馬師司馬鍾會曹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