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被東漢擊潰後鮮卑立刻湧入匈奴故地並影響中國數百年曆史

古代中原受遊牧民族的威脅多來自西北或遼東,如戰國時期的戎狄、匈奴、東胡等。反而西南諸多的少數民族一直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著“與世無爭”的叢林生活,也很少與中原產生交集,除非是中原王朝主動找上門去。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中原王朝第一次向西南擴張疆域,到漢朝時,透過漢武帝的努力,西南地區已經完全納入中原統治之下。

然而,與西南順風順水的開疆拓土相比,西北遊牧民族一直是塊硬骨頭。並且他們會主動到中原挑釁、劫掠,勢力範圍也不斷向南滲透。特別是到了戰國時期,遊牧民族與中原的衝突已經上升到了戰爭狀態。因此,才會出現趙國大將李牧於雁門關全殲10萬匈奴騎兵的戰役。同樣燕國也不甘示弱。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燕將奏開將東胡擊潰千里。

秦始皇滅六國之時,無暇顧及北方,因此以匈奴、東胡為首的遊牧民族勢力再次漲大。其中匈奴盤踞西北,東胡雄踞遼東,形成盤旋在中原王朝頭頂的兩支強大勢力。秦滅六國後,經數年積攢力量,終於派大將蒙恬將匈奴勢力趕出河套平原。也正是目睹了匈奴的狼狽,所以東胡開始藐視匈奴。當匈奴二代單于冒頓即位後,“夜郎自大”的東胡終於吃嚐到了匈奴人的厲害。東胡大人的頭顱骨冒頓單于做成了尿壺,部眾又蟄伏於烏桓山與鮮卑山一帶。

此後,草原是匈奴人的天下,呈一家獨大局面,不僅北方的丁零、堅昆都俯首帖耳,就連點綴西域大地的三十多個城邦小國也誠服納貢。就在冒頓單于橫行草原之際,秦朝滅亡,西漢建立。因此,從漢朝開始,匈奴成為了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到漢武帝於元光二年(前133年)發動馬邑之謀,匈奴一直凌駕於漢帝國之上。從元光六年(前129年)漢朝第一次出擊匈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戰,漢武帝花了十年時間,終於將匈奴打到漠北深處,再不敢南下露面。

北匈奴被東漢擊潰後鮮卑立刻湧入匈奴故地並影響中國數百年曆史

劉徹

然而,匈奴雖被漢朝狂虐,但是還保持著一定的實力。當李廣自殺、霍去病英年早逝、大將軍衛青英雄遲暮,沒有名將的漢朝迴歸平淡,漢武帝也開始與匈奴妥協。其實,漢武帝並不甘心,但無奈國力不支、百姓疲弊,最倚重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又難堪大任。因此,奉行國家主義的漢武帝在民族問題開始實行迂迴策略,漢、匈關係在漢朝為主導的前提下趨於緩和。

漢宣帝時期,由於漢朝與烏孫結盟,漢朝先是縮減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力,後又與西域聯軍對其發動攻擊,致使匈奴大敗,日逐王投降漢朝,匈奴勢力被驅離西域。此後,匈奴分裂、衰落,五單于混戰。甘露元年(前53年),在混戰中勝出的呼韓邪單于,代表南匈奴率部歸順漢朝。漢元帝時期,漢西域都護甘延壽、陳湯等人徵調西域聯軍,將北匈奴郅支單于消滅於康居王國,呼韓邪受漢朝之命統領全匈奴。由此,漢匈關係更加和睦。

但是王莽建立新朝後,對匈奴歧視對待,因此匈奴與中原王朝關係破裂,攻擊中原的意圖昭然若揭。不過,正當匈奴蠢蠢欲動的時候,草原上發生蝗災,匈奴再次陷入分裂混戰。而呼韓邪單于的孫子比則率領南匈奴歸順東漢,光武帝劉秀將其安置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雁門等北部邊境。北匈奴在蒲奴單于的率領下繼續對抗漢朝。東漢和帝永元三年(91年),北匈奴被東漢徹底擊潰,殘部西遷。

北匈奴被東漢擊潰後鮮卑立刻湧入匈奴故地並影響中國數百年曆史

曹操

東漢末年,曹操將匈奴分五部安置於西北邊境,並與漢族通婚融合,呼廚泉單于則被“囚禁”於漢朝,安享榮華富貴。因此,在三國之前,始終被視作是中原王朝最大安全隱患的匈奴,反而沒有掀起波瀾。縱觀歷史,三國之後的西晉建立不久便爆發“八王之亂”,緊隨其後的是“五胡”的進入中原。所謂五胡就是以羌、氐、鮮卑、匈奴、羯為首的五個少數民族。然而,早在東漢時期,羌族就被漢朝打壓到大氣不出,氐族也被曹操打得大敗,而羯族也是漢朝的邊地順民。

上述幾個遊牧民族最終成了西晉的威脅,但在三國時期都默默無聞,所以也不能算作是對三國的威脅。而只有一個實力最強的遊牧民族被中原所忽視,它就是日後在西晉之後建立起牛毛一樣多政權的鮮卑。鮮卑就是被冒頓單于擊潰的東胡餘部,在匈奴與漢朝對抗的時候,鮮卑人則在故地韜光養晦。而他那個不甘寂寞的兄弟烏桓則不斷捲入中原與匈奴及其他割據勢力的紛爭之中。因此,最終被曹操借追逃袁紹兒子之際消滅。

正是由於鮮卑善於隱藏實力,所以當北匈奴被東漢驅逐後,鮮卑人馬上湧入北匈奴留下的空殼,併成為新的草原霸主。但是,此時的鮮卑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始終清醒地與中原王朝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距離。因此,鮮卑人才能在茫茫大草原上自由繁衍、遍地開花。當西晉衰落,東晉偏安,其他遊牧民族紛紛逐鹿中原的時候,鮮卑人再也按捺不住南下的衝動。因此,實力強大的鮮卑如潮水般湧入中原大地,大大小小的政權拔地而起。歷史證明,最終在中原大地上大放異彩的是鮮卑人,從北魏到唐朝,鮮卑人一直影響著歷史程序。

TAG: 匈奴漢朝中原鮮卑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