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見的官名“太子洗馬”真是給太子洗馬的雜役?

在看古代歷史的時候,我們經常看見很多奇怪的官名,比如“太子洗(音同顯)馬”就是一個很常見的官職。

從字面上的理解,這個職務應該就是給太子飼養馬匹、管理馬匹方便太子出行的這樣一個雜工嗎?其實這個就誤解了,字面的意思和實際的任職內容簡直天差地遠!

太子洗馬這個職位幹過的人很多,但是最為出名的有西晉年間的李密和唐朝時期的魏徵。

魏徵之前是太子李建成身邊的重要謀士,開始的時候也擔任過太子洗馬的職務,但是後來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愛惜魏徵的才華並沒有清算他,而是繼續重用,魏徵在歷史上以直言敢諫著稱,被李世民稱之為“一面鏡子”。

而西晉的李密在被封為太子洗馬後,因為家庭原因,他十分牽掛自己的祖母,於是給晉武帝司馬炎寫信,表明了自己的實際困難,希望皇帝放自己回鄉照顧祖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情表》。

古代常見的官名“太子洗馬”真是給太子洗馬的雜役?

從李密這裡就可以看出,太子洗馬是可以給皇帝上疏的,而且任免也必須經由皇帝的認可。這就足以證明太子洗馬根本不是一個管理馬匹的雜役,而且還是個不簡單的職位,那麼太子洗馬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職位?

從字面上來理解太子洗馬職位的意思,這就大錯特錯。

它不僅不是毫無存在感的官職,而且十分重要,一般的文武大臣根本還不敢得罪。

最初的太子洗馬稱為太子先馬,古代人是最注重儀式的,王公大臣和高階官員在出行的時候,身邊都會有一個儀仗隊隨行,當然不同級別的就得使用不同規格的儀仗隊,如果亂使用儀仗隊,那是犯重罪的。

在先秦時期,太子的儀仗隊就會有專門的人騎著馬在前面引路,這個光榮的職務就叫“太子先馬”。

只是隨著歷史的演變,“太子先馬”變成了“太子洗馬”,職務也隨之改變,不再為太子儀仗隊領路了。

古代常見的官名“太子洗馬”真是給太子洗馬的雜役?

有學者考證,太子洗馬是在大約東漢之後就開始進行職務轉變的,不再作為儀仗隊的開路人使用,逐漸變成了太子助理類的官員,通常來說,東漢後期的太子洗馬就主要負責太子府的文書以及檔案管理,類似於今天的辦公廳主任,所以這個職務的含金量其實並不低。

太子是未來的皇帝,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以後也是有很大機會登上皇位的,所以太子大部分時候都要學習國家的事務管理,為將來做準備。

封建社會一旦皇帝出現什麼問題,只要立下了太子,國家就不會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太子是政權得以延續的最大保證。

所以皇帝都會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給太子,以此鍛鍊他的政治能力,而為了讓太子能心無旁騖地治理國家,皇帝一般都會給太子配備一個官署,就好比一個微型的小朝廷,而配備在太子身邊的官員,也類似於朝廷上的文武百官。

古代常見的官名“太子洗馬”真是給太子洗馬的雜役?

這個時候太子洗馬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他需要輔助太子的公文以及文書檔案的管理,綜合來講太子洗馬就是太子的秘書和助理。

比如李世民登基之後,朝中的文武大臣幾乎都是自己秦王府裡面的親信,這幫人在玄武門事變裡面可是豁出去性命的,而且後來的凌煙閣功臣裡面,上榜的也是秦王府裡面的人居多。

古代常見的官名“太子洗馬”真是給太子洗馬的雜役?

因此作為太子身邊的秘書和助理,太子只要順利登基,那麼太子洗馬這個職位的人大機率就是下一任的宰相,從這個角度來說,太子洗馬不僅和什麼管理馬匹的雜役想去甚遠,而且還是一個十分有前途的職業,幾乎就是未來的宰相候選人。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太子沒有順利登基,被其他人幹掉,那麼太子洗馬自然在將來肯定沒什麼前途。

古代常見的官名“太子洗馬”真是給太子洗馬的雜役?

太子洗馬的官職一直持續到清朝,但是清朝的太子洗馬已經沒有具體的職責了,只是臨時安置的官位,翰林官員在需要換崗或者調配提拔時,臨時過渡一下,有點類似今天的虛職,清朝末年,太子洗馬這個職務被撤銷。

TAG: 太子洗馬儀仗隊職務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