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條:士為知己者死?瞭解古代那些特立獨行刺客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刺客山上徹也槍擊身亡。訊息一出,震驚海內外。檢視評論,有許多網友為刺客鼓掌叫好,稱他一聲英雄。回想 一下 ,似乎 古往今來 ,人們 總是對 刺客 充滿 佩服 和 同情 ,有名 的 刺客 很多 ,《史記·刺客列傳》裡就記載了 “四大刺客”。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他們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俠義之名。

專諸,萬夫莫敵,怕老婆的刺客

專諸(~公元前515年),春秋時吳國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區西北)人。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殺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薦給公子光。

據《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從楚國流亡到吳國途中,見“專諸方與人鬥,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可是,他的妻子出來叫他,他馬上就乖乖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個萬夫莫當的大俠客,怎麼會怕一個女人?於是便趕上前去詢問原因,專諸告訴他:“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伍子胥知道專諸是一位敢於赴難的勇士,就與之結交。順便說一下,“懼內”一詞就是始於專諸。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出衛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裡,門戶、臺階兩旁,守衛他的安全。夾道站立的侍衛,都舉著長矛。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而專諸則按公子光的意思,把匕首放到烤魚的肚子裡,以進獻烤魚的名義,走到吳王僚面前,掰開魚,趁勢用匕首(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侍衛人員見狀,也殺死了專諸,場面一時混亂不堪。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擊吳王僚的部下,全部消滅了他們,於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吳王闔閭。闔閭即位後,便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

相傳無錫市大婁巷的“專諸塔”,是闔閭替他葬的優禮墓,但文革時被拆除。邑人秦頌碩曾寫“專諸塔”一詩:“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

千古奇案:刺馬案主角張文祥

張文祥,(1824-1871),河南汝陽人。1849年),南下寧波販賣氈帽。據說當過4年太平軍,還救過一個叫時金彪的清軍俘虜。後來看到太平軍大勢已去,便與時金彪出逃。回寧波後,他與南田海盜團伙往來密切,還做過洪秀全、李侍賢的裨將。

據當時官府調查,浙江巡撫馬新貽捕殺南田海盜時,張文祥的同黨大多被殺,妻子為人擄掠。馬新貽到寧波閱兵時,張文祥遞呈控拆但沒有被受理,因而懷恨在心,預謀行刺。

同治九年(1870年)7月26日,49歲的馬新貽去校場校閱士兵操練射箭,結束後步行回官署。馬新貽剛走到門口,張文祥偽裝成想要告狀的樣子,從旁邊衝出來,靠近馬新貽後,突然抽出刀來,刺中馬新貽腋下。次日,馬新貽因傷重不治身亡。

一審後,朝廷派刑部尚書鄭敦謹會同新任兩江總督曾國藩複審,以張文祥暗通海盜圖謀報復定案。張文祥被凌遲處死,並殺其子。

刺馬案疑點重重。值得一提的是,在案發前一年,身為兩江總督的馬新貽,曾負責處理轟動中外的“安慶教案”。1869年9月,安慶府院考場附近出現約期拆毀教堂的揭帖。9月30日,曾因低價強買民房改建教堂,而為安慶民眾所痛恨的英國教士密道生、衛養生,公然到府衙要求查辦散發揭帖者。群眾和文武考生憤起攔阻,並搗毀了英、法教士住所。密道生、衛養生避入府衙呼救,法國教士韓石貞連夜乘船逃走。“安慶教案”發生後,法國政府指示駐華公使羅淑亞,要武力保護天主教。

法方提出,為賠償安慶傳教士所受損失。要求清政府在城內撥給一塊大面積的無主土地。並依法懲辦禍首,至於對教徒迫害的兇手更要按法懲辦,以命抵命。兩江總督馬新貽答應了羅淑亞的全部要求。馬新貽還在江南各府各縣張貼告示,承認英法傳教士們“有權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嚴斥安慶、建德的鬧事者,宣告如有人膽敢重犯,“定即按律嚴懲不貸”

最耳熟能詳的刺客:荊軻

荊軻(?—公元前227年),戰國時期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他本是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由豪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國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地圖,圖窮匕首見後,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流傳民間的女刺客,呂四娘

呂四娘,女,民間傳說人物,清朝雍正時人,為浙江文士呂留良之孫女(一說女兒),野史記載其為報雍正以文字獄殺祖呂留良之仇,以選妃之名混進皇宮,後在雍正召其侍寢時以短劍將雍正斬首而亡。

據史書記載,公元1735年8月20日,雍正皇帝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

由於死亡非常突然,於是在官場,在民間,便產生了種種猜想和傳說。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

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因不滿清廷統治,上書陝西總督嶽鍾琪策動反清。事後,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對案犯嚴加審訊,廣肆株連,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呂留良文字獄案。曾靜等人鋃鐺入獄,後被滿門抄斬,呂留良一家也未能倖免。

呂留良之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孃家中,倖免於難。

年僅13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其全家祖孫三代慘遭殺害,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

於是隻身北上京城,決心替全家報仇。途中巧逢高僧甘鳳池,四娘拜之為師。甘授呂四娘飛簷走壁及刀劍武藝。

之後,呂四娘輾轉進京,設計潛入乾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民間又盛傳雍正大葬時只得以金鑄頭代之,葬於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宮。

聶政:屠狗販行刺不連累親人

聶政(?—前397年),軹地深井裡(今河南省濟源縣軹城南)人。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遊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後聞聽魏國軹地人聶政因殺人避仇,攜母及姐隱跡於齊國,在市場做市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俠義,武功高超。嚴仲子遂赴齊,尋至聶政所居,數次登門拜訪,並備酒饌親向聶母致禮,贈黃金百鎰與聶母為禮。聶政堅持不受,但已心許嚴仲子為知己。

不久,聶母辭世。嚴仲子親執子禮助聶政葬母,聶政感激在心。此後,聶政服母喪三年,並嫁其姐。無一切後顧之憂後,聶政到嚴仲子府問得其仇家具體情況,並謝絕嚴仲子為他提供敢死隊相助的要求,隻身去韓國為嚴仲子報仇。

俠累府宅護衛森嚴。當時,俠累正高坐府堂,執戟甲士侍立兩旁。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命喪當場。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齊上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後,料想難逃重圍,於是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

聶政死後,韓王暴其屍於市,懸賞購求能辨認其人者。聶政的姐姐聶嫈聞聽訊息,遂到市場辨認,果然認出屍身乃是聶政。聶嫈抱屍慟哭,大聲道:“此軹地深井裡人吾弟聶政啊!”

當時有好心勸止道:“此乃刺韓相之兇手,韓王懸賞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親人恐怕也難逃重罰。你不躲避,怎麼還敢來辨認呀?”聶嫈回答:“聶政不過是因為怕被人認出,連累到我,才毀壞自己的軀體,但我又怎能因害怕而任聶政的英名埋沒!”

話說完,聶嫈長呼三聲 “天!”然後自殺於聶政的屍體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俠義,收其屍厚殮之。

最折磨 自己 的刺客:豫讓

豫讓,春秋戰國間晉國人。豫讓最初給範氏和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無聞。直到他做了知伯的家臣以後,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間關係很密切。知伯對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轉的時候,知伯向趙襄子進攻時,趙襄子和韓、魏合謀將知伯滅掉了,消滅知伯以後,三家分割了他的國土(就是智伯在晉國的領地)。

豫讓逃到山裡,感念知伯的恩德,怨恨趙襄子把知伯的頭顱做成漆器,盛了酒漿,發誓要為知伯報仇,行刺趙襄子。

於是,他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他懷揣匕首,伺機行刺趙襄子。但他的行藏敗露,被趙襄子逮捕。被審問時,他直言不諱地說:“欲為知伯報仇!”侍衛要殺掉他。襄子說:“他是義士,我謹慎小心地迴避就是了。況且知伯死後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士啊。”最後還是把他放走了。

豫讓並沒有就此放棄。為便於行刺,他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面板爛得像癩瘡,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嘶啞。此時的他,沿街討飯,相貌不可辨認。

豫讓摸準了趙襄子的出行時間和路線,提前埋伏於一座橋(即豫讓橋,據傳有兩處,其一在河北邢臺市區內;其二在晉祠北一里處)下。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讓。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趙襄子責問豫讓:“您不是曾經侍奉過範氏、中行氏嗎?知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您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為知伯的家臣。知伯已經死了,您為什麼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

豫讓說:“我侍奉範氏、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於知伯,他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他。”趙襄子很受感動,但又覺得不能再把豫讓放掉,就下令讓兵士把他圍住。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

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知伯矣!”遂伏劍自殺。

TAG: 趙襄子聶政知伯荊軻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