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

——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姓氏文化研究專家 羅本金)

孝感鄉輸入人口來自何處?有學者研究認為,“明代湖北鄂東接受了大量移民,其中80%為江西移民。”此外,湖北有民謠唱道: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麻城縣孝感鄉是移民中轉地,而非輸出地,因為有大規模的人口遷入,才保證了孝感鄉人口的動態平衡和巨大的人口輸出能力。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江西填湖廣,是民間熟語。始見於魏源的《湖廣水利論》。係指以江西為主的長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區遷徙的移民運動。據說最早出現於五代,明朝達到高潮。

元末明初,江淮之間陷入長達十餘年的戰亂,人口的急劇減少,使這一區域成為戰後移民充實的主要地區。麻城縣位於大別山與長江之間,境內多高山丘陵,只孝感鄉全部為土地肥沃的平原,自然成為移民們定居的理想選擇。

宣統《黃安鄉土志》記載的35個氏族中,有23個是從江西遷來,佔65。7%。民國麻城《陳氏宗譜》稱:“我始祖陳太大人,系江右饒州府人氏也。饒州生齒繁庶,穿木為田,難容耕鑿。開科擢起,有文、武二公,乃太祖同胞昆弟也。始祖意欲各立門戶,聞紅頭巾作亂,殺戮甚眾,土曠人稀。太祖乃拋棄故里,自饒歷鄱陽風濤,經歷險阻,至湖省黃州府,訪黃麻二縣界地,名黃泥畈落釵河古剎天齊廟一帶,此處人心醇而風俗厚,遂以旅人寓焉。”

乾隆麻城《胡氏族譜。序》則稱:“始祖勝三公生元順帝年間,原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羅塘乃其居址。爾時初被徐兵兇毒,繼而友諒肆虐,而江州豫章之地,日無寧昕,草木皆驚。一時望風遠走者,正不止我祖矣。及洪武定鼎遷麻,其偕來咆兄榮一榮二,各居一處,我祖勝三公始析居茲土。”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江西移民佔江、浙、閩、皖、贛五省遷至湖南,湖北的移民總數的60%,在兩湖各個地區,江西移民佔有的比例又有差異,自東向西遞減,適與地距江西之遠近成正比。江西移民主要來自鄱陽湖平原和贛江流域,以吉安、南昌兩府最多。

民國麻城《陳氏宗譜》稱:“我始祖陳太大人,系江右饒州府人氏也。饒州生齒繁庶,穿木為田,難容耕鑿。開科擢起,有文、武二公,乃太祖同胞昆弟也。始祖意欲各立門戶,聞紅頭巾作亂,殺戮甚眾,土曠人稀。太祖乃拋棄故里,自饒歷鄱陽風濤,經歷險阻,至湖省黃州府,訪黃麻二縣界地,名黃泥畈落釵河古剎天齊廟一帶,此處人心醇而風俗厚,遂以旅人寓焉。”

乾隆麻城《胡氏族譜序》則稱:“始祖勝三公生元順帝年間,原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羅塘乃其居址。爾時初被徐兵兇毒,繼而友諒肆虐,而江州豫章之地,日無寧所,草木皆驚。一時望風遠走者,正不止我祖矣。及洪武定鼎遷麻,其偕來胞兄榮一榮二,各居一處,我祖勝三公始析居茲土。”

民國《馮氏族譜序》曰:“我族始祖念三公,由江右遷麻,至德榮公,乃念三公之次孫,即我分三世分支祖也。”又載舊譜(順治元年)敘曰:“馮氏自宋元以來,歷世二十,經年四百餘矣。記始祖念三公,五世而有月潭公,元季隨父避兵,迨至有明平定而後復業。”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湖廣佈政使司的湖北部分:在洪武大移民中的地位是相當獨特的。一方面湖北人大量遷入四川(主要是元代末期明玉珍部屬為主的湖北東部黃州府麻城縣人大量遷移到四川,為楚人填蜀,四川地區在元末明初接受的移民大部分來自湖北東部,是世人所稱的“湖廣填四川”之源起。

光緒《淩氏宗譜》:“吾祖自始祖受輔公肇基於麻邑也久矣。緬維故都,則江西南昌府南昌縣劉伶衛大慄樹白石嘴。於明洪武六年偕妣而來。”民國《彭氏族譜》:“外籍不一,而江右獨多。以餘所見,逮餘所聞者,皆各言江西雲。夫邑之來江西者不止萬族。”

乾隆《鄒氏族譜》:“自始祖遷八公以元進士由江西來守於黃,因卜宅麻城之西北點兵。”光緒《鄧氏宗譜》“至元明遞嬗之際,流離轉徙,喪亂初平,我祖南坡公始由南昌寄籍於麻城。”

江西師大方誌遠教授認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區,而“湖廣填四川”幾乎是與“江西填湖廣”同時發生的。此外,清乾隆《皺氏族譜》、光緒《鄧氏宗譜》、宣統《黃安鄉土志》及民國《彭氏族譜》等均有始祖自江西等地遷來麻城的記載。

同治10年版中江《戴氏宗譜·序》:“吾始祖自江西遷楚壤麻城縣孝感鄉。明初來蜀。”江津幸氏族譜記載:“宋末年間,仲式祖由江西遷楚麻城孝感鄉。因徐壽輝兵起,復自楚避亂入蜀,攜祖妣王氏及三子寓江津筍裡梅村幸家灣數年。見風俗淳美,山川壯麗,遂採三山而居。”瀘縣民國3年版的《王氏族譜·鼎泰公序》:“原籍汴梁,後攜家遊至湖廣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喜其風土,不二載,奉旨填籍四川,孝感鄉人盡搬入四川。”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明朝滅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即明初大移民,其中,“江西鄱陽瓦屑壩”、“山西洪洞大槐樹”、“南京楊柳巷”和客家人之源“福建寧化”並稱為中國明代四大移民的集散地,也是尋根之地。

從郭氏族譜可以知道,郭子儀第四代孫郭端夫在唐莊宗時,任鴻蘆卿,謫守江西右廬陵。舉家從山西汾陽遷往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延福鄉,一直到郭子儀第二十六代孫郭彌都世居此地。因當時族繁人廣,郭彌都於宋端平元年舉家遷往湖廣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元末明初,弘治皇帝下詔移民。郭子儀第三十六代孫郭謨格由保甲推舉,奉詔於明弘治二年棄湖入川。

瀘州《王氏族譜》序言所說:“予思我父諱九,母雷氏,亦歷風塵跋涉之苦,先由河南地隨祖諱久祿於洪武元年戊申十月內,至湖廣麻城縣孝感鄉復陽村居住,新舊未滿三年,奉旨入蜀,填籍四川,有憑可據。由陝西至川北,洪武四年辛亥歲八月十四日至瀘州安賢鄉安十四圖大佛坎下居住。共計老幼男婦二十二名。”在麻城居留的時間才兩年多。

或曰:麻城、孝感鄉幾乎是成建制遷移,何以鄉人遷之不絕?這主要是有人口源源不斷遷至麻城、孝感鄉之故,而遷入麻城孝感鄉之民,又被不斷遷徙至四川。簡陽《汪氏族譜》稱:汪氏世居江南徽州府黔(黟)縣,地名豬市街竹林嘴。後遷湖廣黃州府黃岡縣高河坎汪家集,後又分遷麻城縣孝感鄉蒿枝壩大松樹。至明朝洪武四年,我遠祖兄弟四人奉旨入川。”內江《張氏族譜》載:“大明宣德元年丙午歲,奉旨以江西填實湖廣,遂爾奔楚,既居黃州府孝感鄉……弘治即位,群臣雲西蜀土廣人稀,皇上詔以楚民填實西蜀……”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元朝末年,湖廣地區是紅巾軍與元朝軍隊以及朱元璋-陳友諒廝殺拉鋸的主要戰場,由於社會動盪,生靈塗炭,田疇荒蕪,十室九空,無論是北方移民還是土著居民已經寥寥無幾,人口隨農民逃荒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劇減少,並允許“插標占地”,因此而奏響了歷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宏偉史詩。

說明孝感鄉不斷有人口補充,且又不斷移向四川,人口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康熙《麻城縣誌》提供的戶口數也可以證明,從1391年至1412年時隔21年,僅增1戶而人口減少1629人,說明這一階段正是移民高峰,人口輸出大於輸入。至1492年後,人口有緩慢增長,此階段人口輸入(還包括人口自然增長數)大於輸出,這足以說明人口的平衡狀態。

不僅在明代,清代也接受了不少江西移民。江西民眾大量湧入江北地區的原因,我們贊同主要是逃避重賦的觀點。江西在元末屬於陳友諒的勢力範圍,即使在朱元璋統一全國以後,其殘餘勢力仍然對明政權構成威脅。因此,江西地區長期遭受著明朝統治者的“重賦”待遇。朱元璋在洪武4年(1371)的詔書裡也可以證實:朕起布衣,深知民間疾苦。及親率六師,南征北伐,……朕以中國精銳駐守遐荒,豈但風俗之殊,亦有寒暑之異,艱難萬狀,朕不忍言。然欲鎮安吾民,必資守邊之力,其於科徵轉運,未免勞民,理勢相須,蓋不得已。念爾江西之民,未歸附時豪強割據,狼驅蠶食,資財空匱。及歸附之後,供億更繁,今已九年,其為困苦,朕甚愍焉。今年秋糧盡行蠲免,以濟民難。……事有緩急,故恩有先後。諮爾人民,其體朕懷。”

曹樹基先生的《中國移民史》在詳細分析江西遷入黃州府的人口情況後說:“洪武年間的黃州府有64.2萬民籍人口,加上黃州衛和蘄春衛的二衛軍人及其家屬,折算之共有軍籍移民3.4萬人口,合計全府人口總數為67.6萬……民籍人口中至少有5萬人口遷往毗鄰的德安府,因為路近,他們不大可能馬上在新地取得戶籍,而實際上他們已不在戶籍所在地生活。所以減去5萬入口,全府人口為62.6萬。其中移民人口占其62%,共有38.8萬,移民人口中江西移民共有33.8萬……而民籍移民為30.4萬。”這30.4萬人口,至少有10萬人遷入麻城(不包括佔移民人數13%的從江西以外遷入麻城的人口),而入居孝感鄉的人口當在6萬以上。大規模遷入的人口,保證了孝感鄉人口的動態平衡和巨大的人口輸出能力。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最大的一次是明初洪武年間。朱元璋統一長江流域之後,於洪武年間下令組織人多地少的江西人遷往湖南、湖北,一時間長江上西行的移民船隻一艘接著一艘,陸路上拖家帶口的單身移民也絡繹不絕。今天湖北一些地方還流傳著“洪武開坎”的傳說,兩湖的家族中有50%就是洪武年間遷來的。這可能就是“解手”傳說的歷史基礎吧。

“湖廣填四川”是指在明末清初的數十年間,四川由於戰亂、瘟疫及天災接踵而至,境內人口銳減,耕地荒蕪。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清王朝為了解決四川勞動力和生產糧食的問題,採取“移民墾荒”的舉措, 全國包括湖北、湖南在內的湖廣省等十餘個省的移民相繼到四川定居,其中來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 據統計這次移民的持續時間長達一百多年,入川人數約一百多萬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數達一半之 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佔居重要地位。本文對麻城移民在“湖廣填四川”中的地位和作用 談點看法。

一、實施“湖廣填四川”政策的背景

在中國移民歷史上,清代前期的“湖廣填四川”是歷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四川之所以“填”,是人口極度稀少,需要充實。明末清初30年戰亂,四川被禍最慘。1644年,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等入川,12月稱帝建立政權,國號“大西”,定成都為“西京”。四川成了四戰之地:明軍濫殺,清軍濫殺,地方豪強濫殺,鄉村無賴濫殺邀功,張獻忠也有濫殺之嫌。繼而是南明與清軍的戰爭;還有吳三桂反清後與清軍的戰爭。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戰亂和屠戳。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湘粵人祖籍多是贛人,除了四川之外,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早年對湖南人由來的研究,得出結論:湖南人來自天下,其中以江西居多,且江西人移到湖南後,大都以稼穡耕墾為主。因避免長途跋涉,江西南部之人大都移向湖南南部,江西北部之人大都移至湖南北部。

據官方統計,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萬人。一些州縣的戶口存損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殘餘人口約為60萬人。清政府在統一後,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勵外省移民入川墾荒。如規定凡願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者,準其入籍等。對入四川招民優惠政策與各級官吏的政績升遷、獎勵墾荒招民緊密聯絡起來;在賦稅政策上實行額外的優惠。康熙下詔對移民墾荒地畝,規定五年起才徵稅。並對滋生人口,永不加賦。還規定對移民原籍地當局和入四川落業定居地當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實,安排上戶籍、編入保甲。這些政策為移民創造了好的環境和條件。

(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關注該公眾號,隨時瞭解中華蒲氏文化..

.

欲知更多蒲氏歷史文化,請您關注

天下蒲氏一家親

期待蒲氏親人,請右下點亮在看

關注我們每天都有精彩分享

TAG: 移民江西湖廣四川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