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教之亂:清朝中期唯一攻入紫禁城的起義,大清中衰的預兆

清朝中期自嘉慶帝登基後,清朝彷彿進入多事之秋。隨著人口增長、土地兼併,階級矛盾日益加深。農民起義如火如荼,前有歷時9年的白蓮教起義,後來更是將起義的烽火點燃到了清廷的統治心臟——紫荊城!

1813年(嘉慶十八年)9月14日,一股活躍在華北地區的民間團體天理教,趁嘉慶帝外出承德避暑山莊享樂之際,化裝為商人潛入北京。

天理教之亂:清朝中期唯一攻入紫禁城的起義,大清中衰的預兆

嘉慶前往避暑山莊

這二百不速之客抵達北京後,經過周密的安排。在首領林清的指揮下,趁官兵不注意直接攻入紫禁城,把皇宮攪得翻天覆地。後面聯合入教的太監作為嚮導,攻入隆宗門。

起義軍還想繼續深入宮中,隨即遭遇到前來鎮壓起義的皇子旻寧(道光帝)使用鳥銃,擊斃了衝在最前面的2名義軍首領,在配合趕來的御林軍才將這場鬧劇平定下去。這次事件也被稱為“天理教之亂”或“癸酉之變”。

天理教之亂:清朝中期唯一攻入紫禁城的起義,大清中衰的預兆

隆宗門上叛軍的箭頭

作為封建王朝統治的中心——京城,為了皇帝的安全時刻保持戒備森嚴。一旦發生叛亂,則往往意味著君主失去對國家的掌控能力。而天理教徒們找了幾個信教的太監做內應,僅兩百人就輕而易舉地攻進守衛深嚴紫禁城內,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歸根究底,還是嘉慶年間紫禁城城門安保防衛能力太差。清朝有資格擔任並負責京城警備任務的只有八旗兵。而百年的和平早已將這些八旗子弟腐化飽食終日,早已不復入關時的驍勇善戰。

天理教之亂:清朝中期唯一攻入紫禁城的起義,大清中衰的預兆

天理教之亂的行動路線

雖然京城有著嚴格的防衛警備規定,但這些好吃懶做的八旗兵在實際執行任務時,只要“交錢”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士兵的翫忽職守為天理教徒順利攻入紫禁城提供了機會。所以當教徒們喬裝打扮來到紫禁城西華門時,趁士兵不注意,掏出暗器將他們控制住,教徒們就這樣衝破了封鎖。

其實這已經不是紫禁城第一次出現安全問題。早在嘉慶八年就已經有預兆。一名經常出入京城的廚子陳德因為喝酒鬧事被辭退。之後心生怨念,在紫禁城神武門口刺殺皇帝,負責守衛計程車兵無人趕救駕,還是嘉慶身邊的六位大臣將刺客制伏。事後,將神武門統領及其士兵革職。

天理教之亂:清朝中期唯一攻入紫禁城的起義,大清中衰的預兆

天理教之亂

國家接二連三地發生變故,嘉慶帝終於坐不住了。於是在平定叛亂多人第二天,釋出《遇變罪己詔》。但是這封罪己詔並不是檢討自己的過失,而是將問題的矛頭指向了滿朝文武,責怪朝臣發生這樣的事,都是因為“當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還勸誡大臣們“諸臣若願為大清國之忠良,則當赤心為國,盡心竭力,切勿屍實祿保位,益增朕罪”。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執政實施的政策很大程度影響百姓的生活。當百姓因為生活而行刺皇帝,造反起義時,嘉慶本人似乎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天理教之亂:清朝中期唯一攻入紫禁城的起義,大清中衰的預兆

嘉慶帝

雖然論能力嘉慶比不上乾隆與雍正,但是算是個勤政愛民的合格皇帝。執政期間大力反腐反貪,廢除文字獄。可是由於清朝封建專制的僵化,加上貪官汙吏已經“深入骨髓”,導致嘉慶所做之事如杯水車薪,這位志在中興的皇帝,最終無法避免清朝衰中衰的局面。

TAG: 嘉慶紫禁城天理教嘉慶帝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