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灣事件:最弱列強與天朝上國的碰撞

自1871年義大利完成統一後,在國內完成工業革命。80年代至90年代,義大利王國遭遇農業危機與工業危機,並逐步發展至高潮。為了緩和國內尖銳的階級矛盾,義大利政府走上了對外殖民掠奪的道路。

作為新興的列強,義大利擴張的目光首先投向非洲。此時的非洲幾乎被列瓜分殆盡,作為夢想開始的地方,義大利盯上非洲少數沒有被歐洲列強染指保持獨立的國家——埃塞爾比亞。

三門灣事件:最弱列強與天朝上國的碰撞

解放義大利的紅杉軍

1896年,義大利“發揮失常”於阿杜瓦戰役中一敗塗地,最終義大利吞併埃塞爾比亞的行動宣告失敗。正如德國鐵血宰相俾斯評價所說:“義大利人的胃口很好,然而卻滿口壞牙”。

作為歐洲列強居然打不過非洲的農業國家,一時間輿論譁然,義大利國際威望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清王朝剛剛結束慘痛的甲午戰爭。

三門灣事件:最弱列強與天朝上國的碰撞

義大利解放衣索比亞的明信片

19世紀初,甲午戰爭的慘敗將清王朝的軟弱無能、外強中乾暴露在外,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義大利看到清王朝對外戰爭屢戰屢敗,認為軟弱可欺。不甘落後,將殖民擴張的目光又轉向東方的清帝國。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王朝雖然在兩次鴉片戰爭及甲午戰爭中失敗,但是國家實力至少也算個“二流強國”。義大利作為列強中後起之秀,一開始不像其他列強憑藉強大實力透過“艦炮外交”來開啟中國的大門,而是透過外交的方式(本身也沒有實力)。

三門灣事件:最弱列強與天朝上國的碰撞

時局圖

1899年2月,義大利駐華公使馬迪訥向清政府提交照會,提出租借浙江三門灣作為義大利海軍基地的要求。馬迪訥傲慢地表示義大利是歐洲大國之一,天主教世界的中心等等。然而,清政府早就透過法國瞭解到義大利的底細,壓根不吃這套。

清政府不僅強硬地拒絕了意方的無理要求,而且連照會都沒開啟看,原封不動地退回去了。清政府的行為(不看對方遞交的照會有失外交禮儀)令馬迪訥大為憤怒,認為是對義大利侮辱,因此他強烈要求意政府對清帝國動武。

三門灣事件:最弱列強與天朝上國的碰撞

清朝外交部總理衙門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義大利政府向駐華公使先後發來兩封電報。第一封是最後通牒,第二封是暫時擱置最後通牒。馬迪訥收到電報後居然將順序弄反了,認為最後通牒才是義大利政府的態度,就向清政府遞交最後通牒,並派軍艦到三門灣海上示威!

事情發生後,列強們一臉驚愕,義大利居然沒有跟打招呼就敢跟清政府擅自開戰。於是義大利政府感受到各大列強的壓力,意駐華公使無奈只能灰溜溜地將最後通牒收回,並回國述職。義大利的外交風波成為了繼“兵敗非洲”後的又一笑料。

三門灣事件:最弱列強與天朝上國的碰撞

浙江三門灣位置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義大利看中三門灣的經濟和軍事價值極其重要,因此並未死心。5月,新任駐華公使薩爾瓦葛到北京走馬上任。但他並未直接到北京,而是路過上海玩起了“艦炮外交”。想透過陳兵上海來逼迫清政府重啟三門灣問題的談判。

令人尷尬的是,一個月過去了一點訊息都沒有。只能看到東南沿岸的清軍積極備戰增兵佈防。而義大利海軍看到清軍早已嚴陣以待,表示無力戰勝清帝國,見清政府毫不妥協只能放棄恐嚇。而義大利外交部知道後覺得丟人,發電報催促薩爾瓦葛趕緊上任。

三門灣事件:最弱列強與天朝上國的碰撞

申報報道了三門灣事件

5月底,迫於列強的壓力,義大利無奈宣稱:“沒有對華侵略殖民的想法,來華只是進行商業貿易擴張”。後來駐華公使又向清政府提出索要鐵路修築權,遭到拒絕。最後薩爾瓦葛將要求降到最低,提出建個加煤站,再次遭到了清政府拒絕三連。

清楚義大利底細的慈禧太后,在宮廷會議上霸氣地表示:一把黃土都不要留給義大利人。因此,在清廷外交努力及列強的壓力下,義大利不得不徹底放棄殖民清帝國的想法。

三門灣事件:最弱列強與天朝上國的碰撞

慈禧太后

三門灣事件是清政府作為天朝上國對待“列強”入侵上,強硬的態度前所未有。這件事後打消了“二流列強”也想瓜分中國想法。在清政府內部由於此次外交的勝利,讓頑固派勢力進一步鞏固,產生了“清廷可以用武力對抗列強”心理,為後來庚子國變埋下伏筆。

TAG: 義大利列強清政府三門最後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