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的六處墓地

2013年3月,在江蘇省揚州市司徒村曹莊,在一個正在建設的房地產專案挖掘現場,忽然發現兩座磚室墓,引起了考古專家的關注。後來,經過緊張的發掘後。4月中旬,在1號墓中發現了一塊墓誌,墓誌寫道“隨故煬帝墓誌”。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召開專家會議,最終確定,此墓為隋煬帝楊廣及蕭皇后的合葬墓。

隋煬帝的六處墓地

隋煬帝最終的葬所終於塵埃落定。也伴隨著其他幾座墓地被證為“偽陵”。

下面我們盤點一下其他幾座曾經或一度被認為是隋煬帝陵的地方。

1、江都宮流珠堂

江都宮在現在的今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當年隋煬帝在此建江都宮,做為自己南巡時的住所。

後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死。蕭皇后與宮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暫時把他草草埋於江都宮流珠堂。

當然了,這個只是臨時的簡葬,一代帝王的埋身之地,怎麼可能這麼潦草。

2、吳公臺

吳公臺也在揚州,在現在的市北面。原為南朝宋沈慶之攻竟陵王誕時所築之弩臺,後陳將吳明徹圍攻北齊敬子猷,增築以射城內,故名吳公臺。

隋煬帝在被宇文化及殺死後,開始被蕭皇后草草埋在江都宮內。不久,宇文化及便帶著部隊帶著蕭皇后等離開了江都。他們要回北方去。宇文化及走了之後。被宇文化及指定鎮守江都的大將陳稜感念隋煬帝舊恩,於是,集眾縞素,為煬帝搞了個成一定規模的發喪儀式,備儀衛,把煬帝從江都宮改葬到吳公臺下。

吳公臺是煬帝的最後葬身之所嗎?也不是。不久後,隨著大唐王朝的建立,並且掃平了隋末的各家起義隊伍。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大唐帝國。李淵於是命令李世民對煬帝重新遷葬。至於遷葬到了哪裡,歷史上,有四個不同的爭議之所。

3、遷葬爭議之地一:揚州槐泗

確切的地名應該是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史書記載,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隋煬帝陵遷到雷塘。公元648年,蕭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將其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煬帝合葬。

雷塘是什麼地方呢?

民間傳說,說是煬帝下葬用的是帝王葬禮,沒想到卻引起天雷震怒,轟隆隆一聲巨響,擊碎棺柩,掀屍棺外,雷擊之處,水漫成塘。後來連葬三次,結果是連遭三次雷擊,最後只得改用平民禮制,才得草草殮埋。這三處雷擊而成的陂塘,便被取名曰“上雷塘”、“下雷塘”和“小新塘”。而煬帝陵這個地方,也被稱為雷塘。

到了唐朝以後,煬帝陵漸漸荒蕪,不為人知。雷塘具體在那,也慢慢地不為人知。

到了清朝,嘉慶十二年(1807),大學士阮元經考證認為,今槐二村的一處大土墩為隋煬帝陵,於是出資進行了修復,並囑託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綬書寫墓碑。

此地後來在二百年間,一直被認為是傳說中的雷塘。也是隋煬帝陵的所在。當然了,2013年江蘇揚州曹莊隋煬帝墓考古發現後,還原了歷史真相,此陵被證實為“偽陵”。

隋煬帝的六處墓地

4、遷葬爭議之地二:洛陽蕎麥山

洛陽洛字縣的東北部,有一座小山,叫蕎麥山。山上有一個墓穴,呈不規則三稜椎形,規模宏大,形似龍首沖天而起,當地人直一直傳說其是“楊廣墓”。

這個也附帶著李世民遷墓的傳說。 明嘉靖三十四年,當地編寫的《河南通志》,根據當地的民間傳說,收錄了以下的文字:“(隋)煬帝陵在永寧縣(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北,煬帝崩於江都,唐太宗遷葬於此。”也就是說,當地認為,李世民遷葬煬帝,其實是遷葬到了此處。並不是揚州的雷塘。

當然了,隨著曹莊隋煬帝墓的證實,此處也被證實為“偽陵”。但此處是誰的陵呢。因為現在沒有發掘,史書中也未找到相關的記載。暫未可知。

隋煬帝的六處墓地

5、遷葬爭議之地三:陝西武功

在陝西咸陽城西50公里處武功縣武功鎮西塬上,也有一座規模學校路段的的墓穴,一度被稱為隋煬帝陵。

此陵也相傳也是說後來李世民遷葬煬帝時,遷葬於此。因為隋文帝的帝陵也在附近,因此,此處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是煬帝陵的所在。

明代嘉靖年間,翰林院康海修編《武功縣誌》時,訂正《唐高祖本紀》,就認定隋煬帝葬在陝西武功落楊村。

到了清乾隆42年(1777年)秋季,時任陝西巡撫的畢沅專程拜謁隋文帝和隋煬帝陵墓,還分別書寫了碑名。

隋煬帝的六處墓地

6、最終確定煬帝墓:揚州曹州

曹州墓經過了確定。現在明確是煬帝的實際的墓穴。但是,在考古中,有一些遺憾就是,並沒有發掘出煬帝的屍骨。僅發掘出一具女性屍骨,懷疑是蕭皇后的。煬帝的屍骨這塊,僅發現兩顆疑似煬帝的牙齒。

因此,有人懷疑,其實陝西武功也是煬帝墓,曹州墓只是李世民第一次遷葬,後來,煬帝的大部分屍骨還是遷到了武功。當然了,這種說法暫時還未得到明確的考古證實。

隋煬帝的六處墓地

期望有一天,有機會能得到更明確的答案!

TAG: 煬帝隋煬帝遷葬江都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