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君主思維侷限導致戰亂頻仍,未接受中原文明使其統治短暫

五胡十六國時的政權更迭頻繁,之所以不能像拓跋鮮卑的北魏政權那樣長久,原因與遊牧民族能不能在獲得中原腹地之後,向著農耕文明轉換和適應有關。這其中涉及到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和兩者之間的矛盾。

統治和發展思維的侷限,導致五胡十六國戰亂頻繁

五胡十六國中各胡族政權特點當中,不乏“強者為尊”的思維,這與遊牧民族素來的生活環境和習性有關,源於遊牧民族長期生活在窮山惡水之間,需要武力征服以圖生存,因而支配自身選擇的是武力強弱,而農耕文明則要複雜得多。而這種只認強者的思維,在五胡十六國的胡族政權的發展過程裡,也有很多體現,也正是因為這種統治和發展思維,導致五胡十六國的胡族政權更迭頻繁。

而拓跋鮮卑之所以能夠讓北魏長久,與其發展過程中,逐漸改變的統治思維有很大關係。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改革當中,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部族政策”。

十六國君主思維侷限導致戰亂頻仍,未接受中原文明使其統治短暫

拓跋珪

拓跋珪將原先鮮卑內部依舊保持各部部落的形式打破,這就意味著將原先信奉“強者為尊”的“強關係”鮮卑各部落,被拓跋珪所代表的北魏皇權逐漸取代。

而“部落”概念的影響逐漸減弱,拓跋皇族代表的北魏皇權影響逐漸變大,讓原本只信奉“強者為尊”的部落成員,逐漸有了北魏皇權和王朝的概念。

與拓跋珪之後的北魏王朝相比,五胡十六國當中的胡族政權,則缺少這樣的思維。雖然劉聰等胡族領袖,也精通漢學;如石勒這般兇殘,也重用名臣張賓。但是在各胡族領袖征伐歷程和各胡族政權的發展當中,仍然能夠看出其“強者”思維的痕跡。

強者思維的胡族向強者屈服,但很少真正信服,一旦自己強大,順勢崛起背叛。石勒背叛匈奴政權後趙之後自立,姚萇背叛前秦自立後秦,慕容垂背叛前秦自立後燕,雖然“背叛”之名在亂世之中略顯蒼白,多數從中依然能窺探各胡族政權的“強者”思維。

北魏的改革,就是要轉變這種原本胡族或者說遊牧民族的這種簡單思維模式。讓原本的血緣關係部族分散,強調中央皇權的重要性,扭轉原先單純以強者為尊的理念。這也就是北魏政權,能夠區別於之前的胡族政權,可以長久存在的原因。

不能改變和接受農耕文明,也就不能適應環境完全不同的中原地域

農耕文明並非就真的比遊牧文明高階,但卻是最適應農耕文明原本生活環境。原本的遊牧民族,即便遷徙到中原周邊,也依然沒能改變成為農耕文明,不然也不會發生之後的“亂”華之事。

十六國君主思維侷限導致戰亂頻仍,未接受中原文明使其統治短暫

五胡十六國形勢圖

也因此,五胡十六國的胡族政權未能改變和接受被自己征服的農耕文明,又不能使用自身的統治方式去適應,與自己原本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中原地域,這才導致了胡族政權的更迭頻繁,不能長久。

與其他胡族政權相比,拓跋鮮卑的北魏政權,能夠進行一系列的漢化改革。並且北魏接受農耕文明漢族王朝的統治模式,向中原漢朝學習其統治方式。並不是北魏就完全認可了漢族王朝統治模式的強大與正統,而是北魏在面對與原先遊牧環境完全不同的農耕文明生活狀態和環境時,如果不能運用一套完整的適應農耕文明生存環境的統治方式,便很可能會導致如同五胡十六國那樣的混亂。

北魏深知,漢化並非最好,但卻最便捷。

其他胡族政權雖然也有意識地朝著漢民族王朝的模式去轉變,但卻不如北魏那般徹底和堅決。例如雄主苻堅,重用過漢臣王猛,在王猛的輔佐下,也有過興盛的景象,造就了永嘉之亂後北方的第一次大一統局面。可是當王猛死後,苻堅便發動了對東晉的征伐,還是迴歸了胡族政權原本的發展模式。

苻堅沒能跟拓跋珪、拓跋燾和拓跋宏這些北魏君主那般,從上到下地進行改革,形成一種能夠適應與原先遊牧生存環境不同的統治方式。也因此,符堅不能跟拓跋珪那般,開創了一統北方局勢的北魏王朝。

缺少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沒有農耕文明穩健發展的隱忍

歷史上的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的矛盾一直存在,面對遊牧民族全民皆兵的狀態,農耕民族選擇的是穩紮穩打的應對方式。

因為農耕文明需要顧及在對抗毫無後顧之憂的遊牧民族之時,是不是會造成自己國力衰退等情況。這與不管輜重後勤,騎馬奔行掠奪的遊牧勢力的發展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

十六國君主思維侷限導致戰亂頻仍,未接受中原文明使其統治短暫

北魏劉宋對峙圖

身為遊牧民族的胡族,在進入中原之後,如果不能改變原先搶掠中原農耕民族的思維,只顧進入中原富饒之地肆虐,定然也不能存續長久。而北魏政權能夠長久發展,是改變了原先遊牧民族原始生活狀態。漢化、易俗、遷都等策略的實施,都比原先只顧征伐奪地盤的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胡族政權,改變徹底得多。

五胡十六國時期第一次統一北方的前秦政權原本可以保持穩健的發展模式,卻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未整合前秦內部各民族勢力,依舊保持鬆散部落聯盟的狀態下,悍然依仗強大的軍事實力,妄圖覆滅偏安南方的東晉王朝。最後人心不足蛇吞象,前秦慘敗,迅速覆滅。

與前秦不同,第二次統一北方胡族政權混亂的北魏,選擇與東晉保持交往溫和的關係。這雖然是鮮卑各部當初與司馬越一方交好,而東晉國祚也與司馬越關係密切有關係。

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北魏選擇漢化改革,努力改變原先遊牧民族政權的弊端,比急於求成地去征服農耕文明東晉更加有利於北魏的長久存續。可持續發展的思維在什麼時代都適合。

總而言之,之所以北魏選擇與五胡十六國中其他胡族政權不同的發展模式,就是北魏能夠胡族政權更迭頻繁的北方長久統治的重要內因。北魏的漢化,並非推崇農耕文明,而是改變原有遊牧民族政權的弊端,依仗漢民族王朝的統治模式,去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生存環境。

TAG: 胡族北魏五胡十六政權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