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大清宮廷裡的西洋人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唐代韓愈的名篇《師說》中的一句話。在教師群體中,有一個特殊的小類,即帝師。能成為帝師者,必定有厚德載物之德行和學富五車之學識。在傳統印象當中,“帝師”一般都是宏儒碩學,但大清朝有這麼一位另類帝王,他的很多老師不是孔夫子教出來的宏儒碩學,而是藍眼睛、高鼻子的西洋人。

一、湯若望案對康熙的刺激

1660年,大清爆發了一樁大案,中國官員楊光先向順治奏報,稱湯若望等西洋人所測定的歷法存在大量錯誤,並將湯若望等西方學者視作“叛賊”,其矛頭直指當時在欽天監工作的西洋人群體,希望能夠藉此事除掉他們,以再度奪取執掌欽天監之權。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以西方觀測方法為基準頒佈的《時憲曆》

這是順治朝發生的大案,歷經多年曲折之後,終於在康熙即位後得以平反,曆法之爭最終以西洋人所確立的歷法為準。

案情雖了,但這卻給年少的康熙帝帶來了極大的刺激。在他看來,這件曆法案之所以會持續如此之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本人對天文觀測與曆法制定等科學一竅不通,所以很難辨別出哪一方才是正確的。於是康熙“因自憤而學焉”,決定聘用紫禁城內的西洋科學家當他的“帝師”,以瞭解科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影視劇中的少年康熙

二、帝師南懷仁

儘管湯若望一派的西洋教士在曆法之案中取得了勝利,但故事的主角湯若望卻沒能等到這一天的到來。不過幸運的是,他的助手兼夥伴南懷仁,成為繼湯若望之後西洋教士的領銜者。歷案結束之後,南懷仁因其在欽天監的出色表現而成為欽天監新一任監正,同時也成了大清第一位西洋“帝師”。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南懷仁像

根據南懷仁的記述,他這位“帝師”每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就要起身趕往康熙帝生活的內殿,有時候一待就是大半天,到下午三、四點左右才離開。在兩人的相處過程中,往往是南懷仁幫助康熙閱讀數學、天文、曆法等科學書籍,康熙一旦有疑問便請教南懷仁,有時候興致上來了,還會和南懷仁共同進餐。可以說在2年多的時間裡,康熙一直保持著高昂的學習熱情,他在南懷仁的指導下,細緻學習了幾何學、力學以及天文學。為使康熙能夠隨時溫習與學習,南懷仁還為皇帝編寫了專用教材。儘管康熙學習的知識算不上多麼深奧,但起碼瞭解到西方科學的發展現狀。

1673年,吳三桂率三藩部署起兵反清,戰爭的到來使康熙不得不暫時中止學習。而南懷仁也沒閒著,他成為此次戰爭中大清火炮的總設計師,研發監製出大批次技術先進的火炮用於戰爭,而南懷仁也憑此被康熙授予“工部右侍郎”的官銜。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清代火炮

1681年戰爭結束,康熙再度恢復了對西學的學習,他還利用出遊的機會將所學的測繪知識用於實踐,例如他曾親自在野外對天文變化、地理緯度、磁針差度等進行測量觀察。他在出行的同時也不忘帶著老師南懷仁,一旦遇到問題便立刻請教。1688年南懷仁因病去世,康熙十分悲痛,他對南懷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上諭中他說道:“朕念南懷仁來自遐方,效力年久,綜理曆法,允合天度……奉職勤勞,恪恭匪懈,秉心質樸,終始不渝。”並追贈南懷仁以“勤敏”的諡號,足見他對這位帝師的緬懷之情。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影視劇中的南懷仁

三、越來越多的西洋教師

隨著南懷仁的衰老與去世,康熙帝也開始尋找新的西洋教士作為他的科學老師。1689年,康熙初步解決掉與沙俄的邊界談判事宜之後,同年大清與沙俄舉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儀式,在簽約儀式上,剛剛從歐洲來到北京的西洋教士張誠與徐日升擔任中國官員的翻譯官,並在簽約儀式上表現出色。這正好為康熙尋找新的西洋教師提供了人選,隨後康熙命傳教士張誠、白晉、徐日升與安多入駐紫禁城,擔任帝師。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張誠等人進宮後即被召集到存放科學儀器的屋子裡,受命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與原理,並將其傳授給康熙。隨後張誠等4名“帝師”每日輪流入宮,為皇帝講解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基礎科學原理。其中最為基礎的,也是最為康熙喜愛的便是《幾何原理》一書。眾所周知,康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狂熱粉”,他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需要畫圖的時候則認真繪圖,講解完畢之後,康熙還將張誠等老師的講課手稿留下來,以便隨時檢視複習。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康熙參與編纂的幾何學書籍

掌握幾何學之後,張誠他們開始教授康熙哲學、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知識,在這種狀態下康熙堅持了四五年之久。他一邊學習,一邊在出訪時親身實踐,還多次詢問來華的外國使臣,希望能夠對國外與世界局勢有所瞭解。康熙的好學精神與事蹟還透過傳教士傳播到歐洲,德國著名學者萊布尼茨在《中國近事》一書中給康熙隔空點贊,他認為正是因為康熙的好學,才使得西方的科學技術傳播到遙遠的東方。

康熙愛好科學,紫禁城傳教士當帝師,為何沒能推動中國工業革命?

德國學者萊布尼茨

文史君說

康熙皇帝在皇帝群體中是十分稀有的“另類”,他雖禁止傳教士在華傳教,但對傳教士所掌握的科學技術卻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為什麼康熙的科學興趣沒能帶動大清發展科學呢?在皇權社會當中,註定是一種“上行”然後“下行”的運轉體制,皇帝不開口,整個國家即使出現一些民間的發明,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很快便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皇帝邀請傳教士入駐紫禁城,在為他們開啟一扇窗的同時,也將他們封閉在這圍城一般的宮殿裡,他們的技術與本領註定只能“賣於帝王家”,而無法帶動起全國層面的科技發展熱潮,中國的衰敗結局也自然無法改變。

參考文獻

吳伯婭:《康熙皇帝的西學教師》,《紫禁城》2019年第11期。

楊慧玲:《紫禁城內的西洋科學家》,《紫禁城》2019年第1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

TAG: 南懷仁康熙帝師西洋張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