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米倉巷 包公遺蹟多

千年米倉巷 包公遺蹟多

米倉巷記憶體留的包公遺蹟,對肇慶的影響十分深遠。 西江日報記者 曹笑 攝

千年米倉巷 包公遺蹟多

宋代包拯主持修建的豐濟倉(糧倉)。 西江日報記者 曹笑 攝

走進藏匿在喧囂鬧市之中的古城牆南側,一條數百米長的米倉巷,猶如穿越歷史的時光隧道:包公井、豐濟倉(糧倉)、清末古民居、百年自梳女齋堂…… 這些年代久遠的歷史人物和古建築物,彰顯著這裡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氛圍。

米倉巷起源於包拯修建的豐濟倉

據史料記載,米倉巷的起源與包拯當時在此地修建豐濟糧倉有關。宋朝康定元年(1040),包拯到端州任知州。他在任職期間,組織民眾築起土城牆。

包拯率端州民眾興修水利,取水打井,並修建州衙、星巖書院等,還在距離州衙幾百米的高地上,組織人力修建豐濟倉(糧倉),積儲糧食備荒備戰,慢慢地附近形成了一條街巷,久而久之人們就將它稱之米倉巷。

南宋祥興年間(1278—1279年),豐濟倉和高要縣署、縣學宮毀於戰火。元代初年,當時的官府在豐濟倉原址修建廣濟倉。明宣德十年(1435年),廣濟倉恢復豐濟倉名。

康熙年間,為方便運糧,官府將豐濟倉遷往城南門內,豐濟倉(糧倉)改駐後營守備,從此不再作儲備糧食之用,但從此留下“米倉巷”的巷名。

米倉巷3號大院附近,就是豐濟倉的遺址,當年的糧倉如今變成了高樓林立的住宅區。

【來源:西江日報】

TAG: 豐濟倉米倉糧倉包拯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