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超昂貴的跪拜!康熙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穩固江山

現如今,凡是去過南京明孝陵的人,都會發現明太祖朱元璋的墓前,立著一塊大石碑,石碑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治隆唐宋。意思是說朱元璋開創的明朝,文治、武功超越了唐朝、宋朝。如此讚譽,出於誰手?不是別人,正是康熙皇帝。

一次超昂貴的跪拜!康熙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穩固江山

據載,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都會派遣官員前往明孝陵祭拜,其中五次是親自前往。和爺爺一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必定會到明孝陵“拈香奠酒”。

他們祭拜之時,都會行三跪九叩之禮,以皇帝之尊行此大禮,可謂是優渥有加。這些行為被當時的人們譽之為:“禮文隆渥,踰於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

清朝奪了明朝的江山,滿漢之別曾一度令清朝統治者們頭疼不已。在這種情況下,不貶低前朝皇帝,就相當難得了,怎麼還會對朱元璋如此客氣?這很值得思索。

明清易代在當時被無數士人視為“天崩地坼”,之所以如此嚴重,絕不僅是因為政權的嬗替。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的朝代更替,可能只有宋元之際和明清鼎革相類似,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異族入主中原。

一次超昂貴的跪拜!康熙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穩固江山

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王夫之說:“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夷狄者,殲之不為不仁,奪之不為不義,誘之不為不信,非我族類,不入我論。”從這些論調中,不難讀出王夫之對入主中原的清朝統治者的切齒之恨。

本來漢人在思想上就無法接受異族的清朝統治,而清初的“剃髮令”以及“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暴政,更是火上澆油,徹底激起江南士民的強烈反抗。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朝統治者在全國局勢穩定之後,到士風最為濃厚、遺民最為集中的江南拜謁明孝陵,其謀求滿漢認同、消弭民族矛盾的訴求,就不言自明瞭。

想要消弭民族矛盾,首先就要消除文化隔閡,對於強勢的中原儒家文化,清朝統治者唯有主動接納並積極吸收。於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南巡歸途中路經山東曲阜時,親詣孔廟參謁。

一次超昂貴的跪拜!康熙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穩固江山

這一次參謁的規格非常之高,禮儀也非常到位,康熙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禮,親筆題寫了“萬世師表”匾額,又賞賜了衍聖公,還免掉了曲阜一年的租賦。

孔廟的九叩禮,讓人不由聯想到半個月前,康熙皇帝在明孝陵前的三跪九叩。論及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朱元璋是無法與孔子相提並論的。但康熙皇帝對兩人的祭拜,實質上是對滿漢文化認同的訴求。

一個是萬世師表的孔聖人,祭拜此人就代表著對儒家文化的傳承;一個是開創大明的明太祖,祭拜此人就代表著對前朝君主的優渥,正所謂:殊途而同歸。

對於清初那批數量龐大的明朝遺民來說,明孝陵確實有著異乎尋常的象徵意義,對孝陵的祭拜,其實就代表了對故國的追思,所以清初有相當多的人去“哭陵”。

一次超昂貴的跪拜!康熙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穩固江山

大儒顧炎武就曾七謁孝陵,以寄故國之思。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孝陵已經成為那一代人寄託哀思和發洩情感的場所,也是已經滅亡的大明王朝的重要象徵。

在這樣的前提下,再來審視清帝的謁陵,就會發現其行為本身針對性是相當強的,其所指向的,正是那些謁陵的遺民們。

清帝的謁陵,尤其是前期康熙皇帝的祭拜,據說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從者數萬人”,觀者如堵,聲勢浩大,而其恭敬謙卑的做法,更被譽為“足超軼百代”。由此,我們不難想象清帝謁陵在當時所起到的轟動效果。

關注“史海深處”,就在這裡,和我一起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吧!

TAG: 康熙皇帝祭拜明孝陵謁陵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