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阿哥有11位,這些人結局要比參與奪嫡的好得多。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九子奪嫡”,是清朝康熙時期發生的重要朝堂事件,為爭奪皇儲之位,康熙皇帝的九個兒子,在當時進行了殘酷且激烈的鬥爭。

這九名參與奪嫡的皇子分別是:皇長子胤禔、原太子胤礽(二阿哥)、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 、皇十三子胤祥以及皇十四子胤禵。

最終,皇四子胤禛笑到了最後,並在康熙病逝後繼位登基,是為雍正皇帝。

而除了這九名皇子外,其他沒有參與奪嫡的皇子都有誰呢?雍正登基後,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兄弟們的呢?

下面,就一一為大家道來。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在說這些沒有參與奪嫡的阿哥之前,有必要先說說康熙皇帝那強大的“生育能力”。

如果把封建時期的皇帝所擁有的子女數量弄一個排行榜的話,那麼清朝的康熙皇帝,絕對是名列前茅。

根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的一生,前後一共生育了20個女兒,35個兒子,共計55個子女。

這個子女數量,僅次於宋徽宗趙佶的66個和唐玄宗李隆基59個,穩坐子女數量排行榜的第三把交椅。

除了子女數量多之外,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也是令人歎為觀止,他第一個孩子,生於公元1667年,此時康熙皇帝才13歲,而他最小的孩子,則出生於公元1718年,這時的康熙已經64歲。

不過,雖說生的孩子不少,但卻不是都長大成人,就拿康熙的35個兒子來說,有11個在剛出生不久就夭折,能序齒的(按年齡大小排序)也只有24人。

而這24人中,除去年幼時因病死亡的4個,真正長大成人的僅有20人。

前文也提過,參與“九子奪嫡”的阿哥有九名,而除掉這九人外,沒有參與但卻見證雍正如何登基的阿哥,一共有11個。

至於說這十一人的結局如何,要是比起那些參與奪嫡的皇子來說,可要好上太多。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五子胤祺

胤祺生於康熙十八年,他的生母,是大名鼎鼎的宜妃郭絡羅氏(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宜妃的原型人物)。

胤祺一共有兄弟三人,其中,“八爺黨”的重要成員皇九子胤禟,就是胤祺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不過,相對於他那積極參與奪嫡的弟弟胤禟來說,胤祺在這一事件上,表現的相當低調,從頭至尾都沒有他參與的身影。

之所以他沒有參與,得益於他的性格,史料中記載,胤祺心氣平和、性情善良,總是給人一種“心性甚善,為人淳厚”的印象。

而他有這種性格,也和他的成長經歷有關,在胤祺出生不久,根據清宮規制,就被送到了他的祖母仁憲皇太后那裡撫養,本身這位仁憲皇太后就以“仁孝”著稱,因此,經她手帶出來的胤祺,自然就繼承了祖母的這種性格。

這一點,就連向來對兒子要求十分嚴格的康熙皇帝,都對胤祺讚歎不己,經常說自己這個兒子“心性善良,為人敦厚”。

也正是因為這種性格,讓胤祺在整個”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表現的異常低調,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其中,哪怕是自己的親弟弟胤禟上躥下跳,也絲毫沒有影響到胤祺。

既然沒有參與,那麼雍正在繼位後,就沒有理由對自己這位弟弟下手,因此,胤祺在整個雍正一朝,混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只不過,雍正也曾側面敲打過胤祺,在雍正四年,胤祺受雍正皇帝的指派,為遭到圈禁的胤禟改名,所改的名字,就是在滿文中充滿侮辱意味的”塞斯黑“。

要知道,胤禟是胤祺的親弟弟,俗話說血濃於水,如今雍正帝卻要他為弟弟改這個惡名,足以可見,雍正的手段有多殘酷。

那麼,胤祺是怎麼做的呢?他一絲不苟的完成了雍正的交代與安排。

不是他想做,而是他必須做,畢竟雍正已經是皇帝了,胤祺沒有理由,也沒有膽量再去拒絕雍正。

而他的這種舉動,也為他換來了和平安穩的一生,在雍正十年胤祺去世時,雍正皇帝不僅下詔按親王禮對胤祺下葬,還特意賜諡號為”溫“,稱其“秉性和平,頗具樂善之風”。

所以說,胤祺的結局還是相當不錯的,畢竟他的性子就是如此,得以善終也不意外。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七子胤祐

胤祐是康熙皇帝序齒的第七個兒子,其生母為成妃戴佳氏,在康熙的眾多兒子裡,他算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人。

不僅從小文化學習不錯,並且滿族人的看家本領騎射也相當不錯,因此,深得康熙的喜愛。

正是因為深得寵愛,因此在康熙三十五年,年僅16歲的胤祐得以跟隨父親康熙出征噶爾丹,而也因為立下了不少戰功被晉封為貝勒,成為眾多兄弟中較早晉封的一位阿哥。

按理說,有能力且有戰功,理應是奪嫡的熱門人選,但這位皇七子,同樣也沒有參與其中。

原因嘛,很簡單,他是個殘疾之人,準確地說,他的腿部有問題,無法正常行走。

不過,胤祐的腿疾究竟是先天的還是之後造成的,史料中沒有記載,極有可能是他在跟隨康熙出征噶爾丹時受的傷。

而有腿疾這一點,就註定了他與皇儲之位無緣,畢竟康熙還有很多優秀的兒子,在怎麼也不會讓一個有腿疾的人來當皇儲。

也許是自知與皇儲無緣,胤祐對此就看得很開,所以,在他其他兄弟們你爭我搶之際,胤祐一門心思的開始研究書法。

據記載,埋葬康熙的景陵裡,碑文大部分都是出自於胤祐之手。

而雍正對於這位”醉心書法“的兄弟也是十分滿意,在他繼位後,晉封胤祐為和碩淳親王,並且安排他繼續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

而在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幹了八年後,胤祐因病去世,在他死後,雍正下詔稱讚他為“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因此,胤祐也是得以善終。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十二子胤祹

胤祹是雍正眾多兄弟裡,壽命最高的一位,他生於康熙二十四年,病逝於乾隆二十八年,足足活了78歲。

胤祹的生母為定嬪萬琉哈氏,她的出身並不高,孃家也沒什麼勢力,即便是給康熙生下了兒子胤祹,也只不過是得了個”嬪“的封號。

因此,在一段時間裡,胤祹和他的母親都屬於後宮裡的”小透明“。

但胤祹卻因為一個人,被後世所熟知,這個人就是孝莊太后最信任的侍女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是孝莊的侍女,但她與一般的侍女又不一樣,不僅對孝莊極為忠心,並且對康熙皇帝也有養育之恩,因此,康熙對她向來是十分尊敬。

而在孝莊去世後,蘇麻喇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陷入了悲痛的情緒之中,為了幫助她緩解這種情緒,康熙皇帝就下令,將剛出生不久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

而在蘇麻喇姑的撫養下,胤祹的秉性與其他兄弟大不一樣。

眾所周知,蘇麻喇姑是親身經歷並參與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登基始末,也親眼見過當年朝堂上鬥爭的殘酷,因此,在她撫養胤祹伊始,就對他灌輸著遠離儲位爭鬥的思想。

在這種思想的灌輸下,胤祹對奪嫡一事,有一種天然的抗拒,因此,在他長大後,也就沒有參與其中,這就使得雍正皇帝對他也很不錯。

不過,胤祹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做事馬虎,在雍正二年,他就因為“治事不能敬謹”,遭到宗人府的彈劾,經查證屬實後,胤祹的郡王爵位被降為固山貝子。

到了當年年末,胤祹再次因為馬虎遭到處罰,他誤將乾隆生母的名諱寫錯,讓雍正十分生氣,直接將他的貝子爵位削去,改為更低的護國公。

直到雍正八年,雍正皇帝才下旨,將胤祹的爵位恢復。

雍正病逝後,主持葬禮的就是胤祹,因為主持的不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讚賞,自此,胤祹在乾隆一朝,算是開啟了風光無比的日子。

僅在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就先後安排胤祹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事務,並且,在當年年末,乾隆又以胤祹“在朕諸叔中年齡最長,具實心辦事”為由,晉封他為和碩履親王。

在侄子這麼信任和重用的情況下,胤祹舒舒服服的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期間,胤祹多次被乾隆委任臨時職務,像乾隆最愛的富察氏去世時,就是胤祹主持的葬禮。

胤祹死後,乾隆贈其諡號為“懿”,還命和親王弘晝、皇五子永琪為胤祹披麻戴孝。

可以說,在雍正的眾多沒有參與奪嫡的兄弟裡,胤祹的結局是最好的,不僅得以善終,並且在乾隆時期得到了重用,這與他的性格有關,更於他的長壽有關。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十五子胤禑

胤禑的生母,是順懿密妃王氏,他的最終結局,在沒有參與奪嫡的皇子裡,應該算是不太好的一個。

既然沒有參與,為何會結局不太好呢?說起來,這與雍正的親弟弟十四阿哥有很大關係。

胤禑剛出生時,因為生母順懿密妃王氏的地位太低,因此他就被抱給其他地位高的妃子養育,而養育他的,正是雍正的生母烏雅氏。

眾所周知,烏雅氏和雍正的感情並不好,反而對雍正的弟弟老十四親的不行,甚至因為老十四與皇位失之交臂,沒少給雍正使臉色。

而老十四的年齡,則與胤禑相近,也就是說,打小這兩人就在一起玩耍。

到了後來,老十四成為八爺黨成員,而胤禑雖說沒有參與其中,但至少在感情上,還是向著老十四的。

正是因為如此,在雍正繼位後,對這個“雖無行動,但心嚮往之”的弟弟並不是太客氣,直接打發他去為康熙守陵去了。

直到雍正八年,看墳看了數年之久的胤禑才被雍正召回,並封了個“愉郡王”的爵位。

而在胤禑好不容易結束守陵的日子不久,他就因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

從胤禑的一生來看,並無太大建樹,尤其是他的餘生,都是陪伴著冰冷的墳墓度過,所以,他的結局並不好。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十六子胤祿

胤祿與胤禑是親兄弟,兩人皆是順懿密妃王氏所生,但他與哥哥胤禑不同的是,他深得雍正皇帝的喜愛。

胤祿有個綽號,叫做“十六聾”,意思就是調侃他善於裝聾作啞,不參與朝堂之事,雖說有些誇張,但某種程度上,也確實能體現胤祿的性格特點。

因為沒有參與奪嫡,在雍正繼位後,胤祿被雍正恩准承襲莊親王爵位,並在次年,安排他掌管宗人府事務。

之後,隨著職位的提升,胤祿逐漸成為了雍正一朝的重臣,到了雍正臨終時,還指定他為輔政大臣,以輔助即將登基的乾隆皇帝。

因此,在乾隆繼位後,胤祿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出任總理王大臣一職,成為乾隆初期炙手可熱的朝堂人物。

但乾隆在不久後,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開始對胤祿的權力加以限制,尤其在經過“弘皙”一案後,胤祿被乾隆狠狠責罰了一番。

在此之後,胤祿就一直處在被乾隆時不時的敲打之中,官位也浮浮沉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乾隆十八年才算告一段落。

乾隆三十二年,胤祿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胤祿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兩個極端,在雍正朝時受盡寵信,但到了乾隆一朝卻備受敲打,不過,好在最終也算是得以善終。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十七子胤禮

要說誰是雍正對信任的兄弟?自然是雍正的真愛老十三,而除了老十三之外,雍正最信任的弟弟就是老十七胤禮。

之所以雍正會這麼信任老十七,是因為老十七在“九子奪嫡”期間,雖說因為年幼沒有參與,但在感情上是向著雍正的,而雍正有感於此,就對這個小弟弟很好。

繼位之處,雍正就冊封胤禮為多羅果郡王,在此之後,不斷授予他各種職位,以至於到了雍正六年時,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全由胤禮一人兼任。

由此可見,雍正是多麼喜愛這個弟弟。

除了授予職位之外,雍正還想方設法的晉封他的爵位,同樣是在雍正六年,經雍正下詔,胤禮由多羅果郡王晉封為和碩果親王。

也正是這麼信任,因此,在雍正臨終之際,胤禮成為顧命大臣之一,以輔佐年輕的乾隆皇帝。

而相對於他的親哥哥胤祿的不斷被敲打,胤禮顯然要好上一點,乾隆對他整體上還算尊敬,並沒有做出太過份的舉動。

當然,乾隆對胤禮尊重,主要是因為胤禮死得早,在乾隆三年胤禮就因病去世,所以,乾隆也就沒有機會敲打這位叔叔。

若是胤禮活的久一點,那估計也免不了和哥哥一樣,時不時的被侄子敲打一番。

所以說,胤禮得以善終,主要是因為他沒活太久,這才讓他最終的結局不錯。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二十子胤褘

胤褘是康熙的老來子,因此,康熙皇帝對這個兒子很不錯,在胤褘幼年時,經常帶著他巡行塞外,並且木蘭圍場打獵時,也常讓胤褘隨行。

但因為年紀不大,所以在“九子奪嫡”發生時,他並沒有參與,而雍正也因為這個原因,並沒有為難他這位小兄弟。

只不過,雍正對他的態度,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壞,僅僅是按照規矩,在繼位後將胤從固山貝子晉升為多羅貝勒。

而這還是雍正登基八年之後的事情,由此可見,胤並不怎麼討雍正所喜。

到了雍正十二年,胤幹了一件讓雍正十分生氣的事情,以至於當場被雍正連降三級,從貝勒直接被擼成了輔國公。

他幹了什麼呢?當時,雍正曾命他前去給康祭陵,但胤接到命令後,先後兩次稱病拒絕,到了最後一次,才惹的雍正大怒。

為此,在雍正殯天時,胤被乾隆勒令不得在雍正停靈所在的乾清宮行禮。到了乾隆正式繼位後,對這個小叔叔同樣懷恨在心,等到雍正皇帝入葬泰陵後直接安排胤充當守陵人。

自此,胤禕在泰陵一直工作到去世,期間,乾隆雖說重新晉封胤為貝勒,並委任他總管泰陵領侍衛內大臣一職,但說到底,胤褘也就是個看墳的。乾隆二十年,胤禕病逝,乾隆皇帝賜諡號為“簡靖”。

從這個諡號就能看出,乾隆對這個叔叔,與雍正對他一樣,都不是特別喜歡。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二十ー子胤禧

胤禧的生母姓陳,是一名漢人女子,在康熙在位時一直沒有封號,還是雍正繼位之後才被尊為皇考貴人。

而胤禧在出生時,已經是康熙五十年,此時的“九子奪嫡”事件,已經初現端倪,而受年齡的限制,胤禧沒有參與該事件。

胤禧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丹青,他從幼年時就展現出了對書畫的熱愛,尤其是對於山水、花等,更是極為拿手。

據史料記載,胤禧的繪畫作品,曾在當時成為“搶手貨”,達官貴人們都以能擁有一幅胤禧的畫為榮,當時有人就評價胤的山水、花卉等畫作為“本朝宗藩第一”。

醉心書畫,喜愛文學,這就是康熙的二十ー子,而這樣的人,往都是淡泊名利,因此,不管是在雍正朝還是乾隆朝,胤禧的日子過得都算是怡然自得。

當然,這也是胤禧能自我保護的手段和本領,看似淡泊名利,實則是為了保全自己不得己而為之。

到了乾隆七年,因為文學水平高,乾隆皇帝還任命胤禧參與編撰皇族宗室的《玉牒》,另外,還一度讓他參與議政,但胤禧心不在此,還是對山水書畫感興趣,因此,對於朝堂之事,很少過問也很少打理。

乾隆二十二年,48歲的胤走完了一生,這位讓乾隆都讚不絕口的“畫家叔叔“去世時,乾隆極為悲痛,下令大葬胤禧。整體來說,胤禧的結局很不錯,算是善終了。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

這兩位,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一個深得乾隆信賴,一個則是被乾隆極為厭惡。

先說皇二十二子胤祜,胤祜生於康熙五十年,與乾隆同歲,受年齡限制,也沒有與“九子嫡”事件。

雍正繼位後,對這個小弟還算看重,為了歷練其能力,在雍正十ー年,持命莊親王胤祿帶著21歲的胤祜學習辦理正黃旗滿洲事務。

經過近一年的歷練,胤祜的表現十分出色,因此,在雍正十二年,被晉封為多羅貝勒。

到了乾隆繼位後,胤祜善於處理事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體現,先後處理了三陵事務以及端慧皇太子陵寢等事務,並得到了乾隆的大力讚揚。

只不過,乾隆這位業業、認真負責的叔叔,在乾隆九年的時候就因病去世,年僅三十三歲,對此乾隆大為悲痛,還親自前去祭莫胤祜,併為其賜諡號“恭勤”。

而對於另外一位叔叔胤祁,乾隆的相當厭惡了。

胤祁生於康熙五十二年,比乾隆還要小上兩歲,因為年齡太小,所以一直沒有封號,直到雍正八年,雍正皇帝才按照慣例,將這個弟弟晉封為鎮國公。

甚至,到了雍正殯天時,胤祁的爵位依然如此,這也讓他成為了雍正眾多兄弟裡,唯一一個在雍正死的時候,爵位低於貝子的人。

還是乾隆登基之後,看到胤祁的爵位實在太低,於心不忍之下,オ對胤祁進行了晉封,從鎮國公直接升為多羅貝勒。

但乾隆的特意照顧,沒有讓胤祁感恩戴德,反而在乾隆元年,胤祁就因為犯錯遭到了罰俸的懲處。

之後,乾隆有意提拔他,命他執算關防,結果胤祁“散漫至極”導致屬下犯錯,被乾隆知道後,嚴厲斥責了一頓。

在此之後,胤祁可謂是錯誤不斷,多次受到乾隆的當面責問,而他的爵位,也從貝勒一路降到了鎮國公級別,算是又回到了原點。

直到乾隆四十九年,乾隆有感胤祁畢竟是自己的叔叔,且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因此,給了他一個郡王的頭,只不過只是虛銜,不能享受任何屬於郡王的待遇。

就這樣,帶著一絲絲尬,祁在乾隆五十年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皇二十四子胤秘

胤秘生於康熙五十五年,從年齡上來講,他比乾隆還要小上五歲,對於這個康熙最小的兒子,包括雍正和乾隆,都十分疼愛。

尤其是在雍正五年,胤秘的生母去世後,雍正對胤祁疼的幾乎沒邊。

先是在雍正九年,雍正皇帝命其跟隨自己前往太廟一同行禮,可別小看這個安排,在太廟行禮,不是誰都可以的。

如果這個還不能說明雍正對他疼愛的話,那麼在雍正十年,雍正皇帝一道旨意,直接將胤秘從一個光頭阿哥封為親王,這連跳數級的待遇,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而到了乾隆登基之後,對胤秘的疼愛只多不少,在乾隆二年,特意為胤秘修建了座大宅子,之後又提拔其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能得到兩代帝王的寵愛,年齡只是一方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秉性純和,說白了就是不參合什麼事,整個就是一閒散王爺,這才是胤秘能夠善終的根本原因。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結語:

康熙皇帝的兒子不少,僅參與奪嫡的就有九個,而除了這九個人之外,再去除因病天折早逝的,長大成人且沒有參與嫡的皇子一共有11位,這11個皇子,整體上的結局還算不錯,至少要比參與的皇子好上太多。

TAG: 雍正乾隆康熙參與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