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再與大清發生戰爭?

因為二鴉之後,大清已經“稱臣納貢”,對英國俯首帖耳,不需要打了。

為何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再與大清發生戰爭?

關於清朝的真實實力,早在乾隆晚年,英國就有所瞭解。

用馬戛爾尼的話說“清朝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

看似強盛富庶,實則極其虛弱。英國想要擊敗它,並不困難。

不過,由於當時英軍在尼泊爾與廓爾喀軍的交戰中,吃盡了苦頭。而清軍盡然能輕而易舉的擊敗廓爾喀軍。

再加上,東方古國很強這一觀念,在西方有很深的影響力。所以儘管馬戛爾尼對清朝的評價很低,但不少英國人對清朝的印象仍然是一個人口龐大,中央集權、制度雖不如西方國家成熟,但沒有明顯弱點、舉國軍民萬眾一心、從上到下如臂使指的古典帝國。

為何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再與大清發生戰爭?

這種對清朝兩極化評價的爭論,在英國一直持續了近五十年。直到一鴉片戰爭後,英軍用事實證明,清政府確實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才一錘定音。

不過,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發起的戰役都是點狀攻擊,並沒有深入中國腹地。其對清政府的虛實,仍然不夠了解。

再加上1839~1842年,英國第一次入侵阿富汗(英國第一次入侵阿富汗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間基本重合)時,吃了大虧,約五千名士兵和一萬多家屬在阿富汗被當地游擊隊被團滅。

這導致英國人對深入東方國家腹地作戰,心有餘悸。所以,英國在威逼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時,要的東西並不多。

為何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再與大清發生戰爭?

除了割地這一條(割讓香港島),讓清政府難以接受外。其餘條款,都在道光皇帝的可接受範圍內。

而也是正因為如此,僅僅過了十幾年,英國人就後悔了。感覺當年“拿”的太少,想要重新修訂新約。

法國當時也正有此意。英法一拍即合,組成聯軍陳兵於珠三角,武力威懾清政府。

清政府當然不同意修約了。因而,第二次鴉片戰爭便爆發了。

戰爭開打後,英法聯軍起初還很保守。只敢在南方沿海活動,跟第一次鴉片戰爭一樣。

後來英法聯軍發現,這個大清,貌似跟十幾年前沒區別,還是一如既往的爛。於是便聯合沙俄、美國一起,壯起膽子直撲天津。並攻破大沽口炮臺,佔領了天津城。

咸豐皇帝聽說洋夷陳兵於天津城,並揚言要攻打北京,當即嚇尿。慌忙派人去談判。

最後,談判的結果便是《天津條約》。

為何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再與大清發生戰爭?

《天津條約》簽訂後。咸豐皇帝不滿意,想重新修約,去掉條約中關於“公使駐京、內地遊歷、內江通商等條款”。

英法美俄覺得自己要的還不夠多,也想借重新修約,再敲詐清政府一筆。於是,英法聯軍再次攻打天津。

這一戰,英法聯軍先輸後勝。

先在大沽口吃了虧,然後暴怒,從歐洲調集了23000人增援(英軍15000人),連續在大沽口、天津、通州、八里橋大敗清軍。

最後,打得清軍全軍覆沒不說,還嚇得咸豐皇帝以北狩為名,攜後宮佳麗離京,逃往承德避暑山莊避難。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五天後,火燒圓明園。

為何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再與大清發生戰爭?

在佔領北京和劫掠圓明園財寶期間,英國人發現——清政府根本就沒有能力不惜一切代價動員民眾與外患死戰到底。官僚和民眾也與皇帝根本不是一條心。

這個大清的實際是情況是:空有四億人口和中央集權制度。但其實,皇帝對保家衛國沒有任何責任感。官僚和士兵亦不願意為國死戰。至於老百姓,就更現實了。既然國不知有民,那百姓也必然是不知有國。四億中國人裡面,沒幾個人願為抵禦外辱毀家紓難。

什麼可怕的古典帝國,扯特麼的蛋。大清的虛實,徹底被英國人弄清楚了。

既然弄清楚了底細,那就好辦了。

反正,英國也從未想過滅掉大清,只要控制住了清廷,讓它給自己當狗,從而間接剝削中國人,一樣可以達到吸血的目的。

而既然不妨礙吸血,靠言語恐嚇就能解決問題。那幹嘛還動刀動槍?費那勁幹啥?

所以,自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也就有近四十年時間沒有再以武力入侵中國了。

為何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再與大清發生戰爭?

值得一提的是,二鴉戰爭後,清政府只是給英國當狗,並沒有給法、俄、美當狗。至少在清政府自己看來,自己與法俄美是平等的邦交國關係。

也正因為如此。1874年,當法國逼迫越南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並照會清廷,通告該約內容,督促清政府承認條約時。清政府的復照是不承認該條約。仍然強調越南是中國的藩屬,希望法國不要越界。

一方認為越南是自己的藩屬。

一方堅持要吞併越南。

雙方談不攏,只能開打了。這便是“中法戰爭”的起因。

中法戰爭後,清政府在法國面前也跪下唱征服了。除了放棄越南的宗主權外,還因為與法國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導致西南門戶洞開,雲南、廣西、廣東的雷州半島等地,皆淪為法國的勢力範圍。

當法國人也拿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後。它也沒再打中國了。直到十幾年之後,隨著義和團的興起。列強駐北京大使館被攻擊,列強均表示要派兵干涉,它才又與俄美等國,以及英國,再度挑起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為何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再與大清發生戰爭?

總體而言。列強武裝侵略中國,目的都是為了利益。它們有的是為了商業利益而來,比如英美法;有的純粹是為了搶地盤,比如沙俄;有的是為了逐步吞併中國,比如日本。

當它們在某個階段,拿到想要的利益後,自然會停下侵略腳步,消化既得利益。為下一步的侵略,夯實基礎。這便是列強每每與清政府開戰後,要隔段時間再來侵略的原因。

至於腐朽的清政府,記吃不記打。每次出賣完主權後,以為這就完了,沒事了,就開始做起千秋大夢了。這樣的朝廷,用革命黨人的話說——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遣警鐘鳴?腥風血雨難為我,好個江山忍送人!

這樣睡不醒的朝廷,怎麼能不死呢?

TAG: 清政府英國條約英法聯軍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