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江南、廣州地區的開發,必然要影響到有關地區原來的居民。在這些居民中,有許多是少數民族。漢族人經濟勢力的滲入,破壞了他們原來的安靜生活。

長江以南,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地區。

到三國兩晉時為止,漢族和漢族文化在南方的發展,也只是沿長江兩岸,沿海以廣州為重點的一些點,與從荊州南下,透過湖南、江西逾五嶺而至廣州交通線上疏落的一些點。

這以外的廣大區域,還多是少數族居住著。

漢末晉末,北方漢人大量南移。東晉南朝時期,漢族文化才逐漸傳播開來,沿著原來漢人已到的上述點線地區向外發展。

當時南方廣大地區居住的民族,主要的是“蠻”、傒、俚和僚等。

漢文化傳到他們居住的地區,與他們便發生衝突,又通過沖突而逐漸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蠻”,是南方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常用作南方各少數民族的通稱。

蠻族中有兩大支:一支是長沙、武陵蠻,一支是巴郡、南郡蠻。

長沙、武陵蠻,自稱是槃瓠之後。他們的居住地區是長沙、武陵(今湖南省)一帶。“分建種落,布在諸郡縣”(《宋書 夷蠻傳》)。

後向西北遷移,發展到今湖北西部。他們原居在武陵一帶的,又分為椎谿、樠谿、辰谿、酉谿、舞谿,謂之五谿蠻;一部分居住在宜都、天門、巴東、建平、江北諸郡(今湖北省西部)。

蠻人所居多深山重阻,人跡少到的山區。

宋時,荊州設南蠻校尉,雍州設寧蠻校尉,用以管理有關蠻族的事務。

當時,“蠻民順附者,一戶輸谷數斛,其餘無雜調。而宋民賦役嚴苦,貧者不復堪命,多逃亡入蠻。蠻無徭役,強者又不供官稅”(《宋書 夷蠻傳》)。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巴郡、南郡蠻,是廩君蠻的後裔。

傳說廩君原出於武落鍾離山,廩君乘船從夷水至鹽陽(約在今四川、湖北相鄰地帶,參看《後漢書 南蠻傳巴郡、南郡蠻條》注)。後繁殖、生活於巴郡、南郡(今湖北省西部)。

東漢光武時,徙其種人七千餘口到江夏郡界,後稱為沔中蠻(今湖北漢水下游一帶)。

“東晉時,沔中蠻因劉石亂後漸徙於陸渾以南(今河南省南部),遍滿山谷。”(《通典 邊防典 南蠻傳序》)其活動地區還東到廬江郡(今安徽廬江一帶)。

《宋書》所稱豫州蠻,就是指的這一支。他們“種落熾盛”,居住的地區“北接淮汝,南極江漢,地方數千裡”(《宋書 夷蠻傳 豫州蠻條》)。

漢人在長江流域的發展,首先與“蠻”族接觸。漢族統治者需要蠻族人民向他們出租稅、出徭役,當兵打仗。為此,他們不斷向蠻族人民居住地區展開殘酷的進攻。宋時,進攻得很頻繁,也很殘酷。沈慶之前後數次領兵向蠻族進攻,他們俘獲的生口就有幾十萬人。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宋書 夷蠻傳》總論宋廷對蠻族的戰爭指出:“自元嘉將半,寇慝彌廣,遂盤結數州,搖亂邦邑。於是命將出師,恣行誅討。自江漢以北,廬江以南,搜山蕩谷,窮兵罄武,繫頸囚浮,蓋以數百萬計。”

對蠻族用兵所得俘虜,一般是送京師作營戶,充兵役。

征服的地區,即設立郡縣稱左郡左縣,以管領蠻族人民,使其供租賦。如《宋書 荊、雍州蠻傳》所稱:“蠻民順附者,一戶輸谷數斛,其餘無雜調”,可能就是左郡縣的賦稅徵調。

宋孝武帝時,西陽(今湖北黃崗北)蠻附,“以蠻戶立宋安、光城二郡”(《宋書 夷蠻傳》)。

在《宋書 州郡志》中,晉末及宋時以蠻民立的郡縣有武寧、宋安、安陸、建寧等數郡,有靳水、赤亭、東安、陽城等二十多縣。

南齊時,據《南齊書 州郡志》所載,有更多的以蠻民設立的郡縣。

在豫州、南豫州、郢州、司州和雍州寧蠻府領下以蠻民設立的郡縣,有四十四郡、一百三十九縣。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這些縣所管領的戶口,沒有記載。如果以晉時所置的武寧郡“領縣二、戶九百五十八、口四千九百一十四”(《宋書 州郡志》荊州條)為基數來估計,一百三十九縣當有四十來萬人口。

南齊管領的戶口總數,照崔祖對齊武帝所講的情況,是“今戶口不能百萬”(《南史 虞玩之傳》),則蠻族人口占的戶口比數是很高了。

溪,也寫作奚或僅。

溪族居住的地區,主要在今江西南部和廣東北部。

溪族人多以漁釣為業,所居多在水邊,這大概是溪族得“溪”名的原因。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陳寅恪以為溪人之稱,當與五溪地名有關係。東晉南朝的門閥大族看不起溪族人,常常罵他們是“溪狗”。

溫嶠就曾嘲陶侃為“溪狗”(見《世說新語 容止篇》)。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南齊範柏年罵胡諧之為“傒狗”(見《南史 胡諧之傳》)。《晉書 陶侃傳》稱:陶侃本鄱陽,徙家尋陽,早孤貧。劉敬叔《異苑》雲,釣禨(週一良疑“禨”當從石,作“禨”)山者,陶侃曾釣於此山下水中。

陶侃出身微賤,少年時曾以漁釣為業,溫嶠又嘲他為“溪狗”,可能陶侃是出身溪族的。

歷史文獻中,常常談到溪族人的語音不正的問題。

如《初學記 奴婢門》載宋喬道元與天公:“小婢從成,南方之奚,形如驚■,言語嶁厲,聲音駭人,唯堪驅雞。”

又如《南史 胡諧之傳》:“齊武帝為江州,以諧之為別駕,委以事任。建元二年,為給事中、驍騎將軍。上方欲獎以貴族盛姻,以諧之家人語傒音不正,乃遣宮內四五人往諧之家教子女語。”此兩處都提到溪人語不正。溪語音不正,似正好說明溪人之漢化。如溪人純說溪語,漢人將完全不懂。語音不正,蓋正在漢化,說漢語又雜有溪語,故成不正。晉末宋初,溪人還是強悍善斗的。盧循起兵北上時,殷闡對何無忌說:“(盧)循所將之眾,皆三吳舊賊,始興溪子,拳捷善鬥,未易輕也。”(《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所謂“始興溪子”即溪族人。

俚族居住的地區,主要是湘、廣西州,即今湖南、廣東。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漢族勢力向廣州一線發展,與俚人的接觸漸多。

如《宋書 羊玄保傳附希傳》載:“泰始三年,出為寧朔將軍、廣州刺史。希以沛郡劉思道行晉康太守(今廣東德慶)領軍伐俚。”

又《宋書 良吏傳 徐豁傳》載:“元嘉初,為始興太守(今廣東韶關)。三年,遣大使巡行四方,並使郡縣各言損益。豁因此表陳三事。其一曰:(郡)既接蠻俚,去就益易其三曰:中宿縣俚民課銀,一子丁輸南稱半兩。”

僚,主要居住地區是長江上游的蜀,即今四川境。

《華陽國 志李壽志》稱,“晉康帝建元二年(344),蜀土無僚,至是始從山出。

自巴至犍為、梓潼,佈滿山谷,大為民患。”《魏書 僚傳》稱:“僚者,蓋南蠻之別種,自漢中達於邛笮川洞之間,所在多有。種類甚多,散居山谷,略無氏族之別。建國中,李勢在蜀,諸僚始出巴西、渠川、廣漢、陽安、資中,攻破郡縣,為益州大患。勢內外受敵,所以亡也。自桓溫破蜀之後,力不能制。又蜀人東流,山險之地多空僚遂挾山傍谷。與夏人參居者,頗輸租賦;在深山者,仍不為編戶。”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關係

由此可見,僚的活動地區主要在蜀,自巴西、犍為一線逐漸向外擴充套件。

自東晉至陳,南朝常與“僚’族有戰爭。

據《南齊書 州郡志》所載:南齊時益州有東宕渠僚郡、越嶲僚郡、沈黎僚郡、甘松僚郡、始平僚郡、齊開僚郡、齊通僚郡,大約都是以降附和征服的僚民建立的。

TAG: 宋書蠻族居住地區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