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時代的角度,申論齊晉爭霸的詳細過程

齊晉爭霸發生於公元前589年(即周定王十八年)春,起因是齊國攻伐魯國(此時依附於晉國),由齊頃公親自率軍攻打魯國北鄙的龍邑(今山東省泰安西南)。

從新時代的角度,申論齊晉爭霸的詳細過程

不想齊頃公的親近侍臣盧蒲被龍邑守軍所擒獲,頃公大怒之下親自擊鼓以激勵將士,三日後龍邑城破。而後齊軍移兵至巢丘(今山東省聊城東北部),在此整軍後向西攻打衛國(依附於晉國)。

齊晉爭霸發生於公元前589年(即周定王十八年)春,起因是齊國攻伐魯國(此時依附於晉國),由齊頃公親自率軍攻打魯國北鄙的龍邑(今山東省泰安西南)。

不想齊頃公的親近侍臣盧蒲被龍邑守軍所擒獲,頃公大怒之下親自擊鼓以激勵將士,三日後龍邑城破。而後齊軍移兵至巢丘(今山東省聊城東北部),在此整軍後向西攻打衛國(依附於晉國)。

從新時代的角度,申論齊晉爭霸的詳細過程

衛候接報後,命孫良夫、石稷、寧相和向禽等人統軍迎敵,時年四月丙戊日,兩軍在新築地區(時為衛地,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魏縣地區)遭遇,此役衛軍大敗,此後幸有衛國新築大夫領軍擊敗了追擊的齊軍,出擊的衛軍大部才倖免於難。而齊軍也在鞫展地區(時為衛地,具體位置失考)建立臨時營地,等待下一步行動。

魯、衛皆敗於齊後,魯國臧宣叔和衛國孫良夫,都前往晉國請求援助,且都向晉景公提議有郤克領軍出征,而郤克也向晉景公請求由他領軍伐齊,景公允之。

此役晉國出兵八百乘(按照《左傳》的記載是六萬人),郤克統中軍,士燮統上軍,欒書統下軍,而韓厥任司馬同齡狄卒(赤狄僕從軍),東出克齊以救魯衛。而魯候也命季孫行父領軍前來。

齊頃公聽聞晉軍將至,立即撤軍東退,而晉魯聯軍緊隨其後追到至莘地區(時為齊地,今山東省莘縣北部)。此後在當年六月壬申日,聯軍繼續追擊直到靡笄山下(今山東省濟南市西

從新時代的角度,申論齊晉爭霸的詳細過程

南部的靡笄山),而齊軍在駐守此地準備決戰。

齊晉兩軍在靡笄山下地區駐紮之後,兩軍先進行了當時例行的請戰應戰,而後齊將高固首先突入晉軍陣中,並擒獲晉兵奪取晉國戰車返回齊壘,而後在癸酉日兩軍在鞍地(今山東省濟南市西南部靡笄山西北側)列陣。此戰齊候御為炳夏,逢醜父為車右,而晉國郤克御為解張,鄭丘緩為車右。

當晉齊兩軍在鞍地對陣時,齊候尤為驕縱輕敵,甚至說出滅此朝食的言論(原話為:餘姑翦滅此而後朝食),竟然在所乘兵車沒有披甲的情況下突襲晉國軍陣,而晉中軍大將郤克在受傷的情況下,仍堅守力戰擊鼓不決,衝鋒在前,由此晉軍士氣大振且大勝齊軍,並追敗軍至華不注山(又名華山和金輿山,在今山東省歷城東北部)。

從新時代的角度,申論齊晉爭霸的詳細過程

而若不是逢醜父化妝為齊頃公且與頃公易位而坐,頃公才得免於難(此役頃公險些被晉軍韓厥統領的赤狄僕從軍擒獲)。值得提及的是,晉齊兩軍在鞍地對陣決戰時,晉國偏師和魯國軍隊在丘輿地區(今山東省費縣西部)合兵一處,而後繞過今日的沂蒙山區進兵到馬陘山口(時為齊地,在今山東省青州益都縣西南),且與剛剛得勝的晉軍主力,合擊齊都臨淄。

從新時代的角度,申論齊晉爭霸的詳細過程

齊國既然已經戰敗,齊頃公便命大夫國佐攜紀國國寶(此前齊滅紀時所得),向晉軍請和。而晉軍統帥郤克同意齊國投降,不過卻不滿意齊國的投降條件,而齊國對此堅決拒絕,並提出晉國若不採納齊國的投降條件,那麼齊國將固守臨淄死戰,此後在魯衛兩國的勸諫下,郤克同意了齊國的投降條件,與齊國在袁婁(今山東省淄博臨淄縣西部)地區達成盟約,而齊國也歸還了此前侵佔魯國的汶陽地區。

TAG: 晉國齊國齊頃公山東省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