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在現在的人看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事不關己的閉眼假寐是為

主流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儘管都知道忍了退了未必會有想要的結果。所以“忍”字被奉為是門

學問

在這樣的主流和學問的加持下,人們把這樣的行為方式稱為

處世哲學

因為這個稱呼足夠好聽,說‘怕事’,太直接;說‘慫’,不夠雅。人位居萬靈之長,即使是稱呼也要‘精緻’才可。

不過當回顧歷史之後,就能清晰明瞭的看到,中國人一開始並不是這樣‘偽精緻’。而且古代的中國人跟現在的中國人有極大的落差,都好像不是同一個物種。

這種現象的本質也就是中國國民性格的轉變。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古道熱腸、俠肝義膽也並非盡是傳說

春秋戰國的時候,有識之人理想主義者居多,他們

不會對權威點頭哈腰,也沒有思想禁區,以君王的師友自居,把自己的‘道’凌駕於君王的‘權’之上

,跟君王談得來就是知己,談不來就拍屁股走人。

所以當時是俠文化最燦爛的時代。

不只是執劍江湖、救危扶困是俠者,品格清澈、熱腸重義皆為俠。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在這樣開放的人文風氣中,俠客遍地,人人豪爽性勇,明明處於戰火連連的年頭,卻還能遍地盛開‘思想之花’。

人的精神是自由的,所以做起事來也不用畏手畏腳想做又不敢做。

《詩經·秦風·無衣》提到:“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

班固在《漢書》裡也提到:“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

趙氏孤兒、荊軻刺秦王還有高漸離、屈原等等事蹟無不表明當時的人輕生重義氣質剛勁。

不過這樣崇尚氣概的國民性格轉變成後來的處處謹慎、膽小、順從的國民性格,是幾千年來專制制度不斷演化的結果。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張宏傑在《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說:

“‘怕事’,就是在權力、暴力和不合理現象面前低頭,選擇順從而不是反抗”。

秦朝作為一個歷史轉折點,當秦始皇揮劍斬斷百家爭鳴的時代後,在

全國範圍內確立郡縣制度的目的,要的是一個‘順從’

從韓非子到董仲舒,為專制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而秦始皇的郡縣制,是把這個技術大規模應用的開始。他統治天下的方法是“執長鞭以御宇內”,用法、術、勢來束縛和操縱。

但人是有思想的,為了讓人別想太多‘瞎操心’,於是“焚書坑儒”“以吏為師”“以愚黔首”的事件發生了,皇帝這麼認真的處理這件事,讓人明白有些想法是不能說出口甚至不應該有的。

所以在此後的兩千多年,這片國土再沒出現過能夠比肩先秦諸子的大思想家。而“奴隸性格”和“專制性格”也進入了萌芽階段。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如果說秦朝焚書坑儒是“誅身”的話,那漢朝的獨尊儒術就是“誅心”。

漢武帝足夠‘寬宏大量’,他允許人去思考有想法,但卻只能思考在儒術的範圍內。沒有眾多學術相互比較、互補和借鑑,以至於讓人的思想僵化,缺乏個性和創造性。

在專制面前,一條旨意下達,不遵從也得遵從,否則便是異類份子,不可容。

人們也都接受了這個決策——不接受也沒辦法,況且不影響當下生存,沒什麼可反抗的。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可看似不影響生存的決策,卻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國民的性格。

宋代的重文輕武,在小學課本里就已經學過。這是因為經歷了打打殺殺的五代十國,讓宋代對武力有著深深的恐懼。

用兵變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江山的趙匡胤

,不想以後再陷入這種打打殺殺的惡性迴圈之中,就重新設計了官僚制度——文官升職很容易,武官晉升非常難。更玩了一把“杯酒釋兵權”,從方方面面限制武官。

至此,華夏男兒第一次不以馳騁沙場為榮,不以報效國家甘灑熱血為榮。

用宋代民間俗語來說就是:“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人人沉醉於案頭書牘之中賣弄詩文,吟風弄月。

這也讓國民性格開始大幅度軟化、文弱。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百代皆行秦嬴政,萬年鹹用始皇心”

在秦始皇的專制技術下,人們歷經不敢亂想,不敢亂做,順從旨意,性格軟化後,又迎來了明朝朱元璋的“監控技術”——錦衣衛。

這幫人的鼎鼎大名不必多說,監視著全國臣民的一舉一動,且明目張膽無所顧忌,畢竟是奉了皇命的,也無需奇怪了。

此舉算是把社會個體的自主性摧毀殆盡,只能想該想的;說該說的;做該做的。不關你的事,就不要理會——錦衣衛辦事,閒人遠離。

奴性從這時開始,在人格空地上如野草一樣肆意蔓延。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如果到了這個時候還存有一些有血性的人,那不妨再經歷一下清朝。

清朝是個集大成的時代,高效的推進了專制的嚴密和嚴酷,把牢籠了中國兩千年的專制技術修補、加固、完善的更加牢不可破。

要是覺得想不得、說不得、做不得很憋得慌,就去寫下來發洩一下的話,那“文字yu”就正好補了這個漏。

乾隆修《四庫全書》,銷燬書籍“

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

”,大興文字yu,文人學士再不敢吟風詠月,甚至不敢再寫日記,大臣之間不敢相互通訊。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一百多年的文字yu,像是把整個社會放進一個高壓鍋裡進行滅菌處理,消滅一切異類思想萌芽。縱觀歷史,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民眾權利被剝奪的最乾淨,意志被壓制的最蘼弱的時代。

康乾盛世下的人們更能遵從旨意、順從且忍耐力也極強。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一路過來,諸多大能大儒血氣方剛之士要麼被誅,要麼被馴成乖巧的奴才,曾經的百鍊鋼變成了繞指柔,鐵骨錚錚被治的服服帖帖。

在這種人文風氣下,

人們沒有激情和衝動,沒有真性情,更沒有真表情。

人前一張臉 人後一張臉被作為入世必修課,從而誕生了漢語裡一個獨特的詞語——“雞賊”。因為人們習慣了順從和忍耐,即使遇到不平之事,心裡再怎麼熱血翻湧,表面上依舊無動於衷。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那麼‘怕事’?

以至於臺灣作家龍應臺曾寫《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一文來一針見血的說出,不要怕事,當你遇到不爽的事要直面的表達出來才行,甚至她寫的《野火集》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這個‘軒然大波’發生在哪?在網路上。現實裡呢?依舊無動於衷。

由此更能看出,

人的心裡並不是怕事,而是更懂得了生存之道。在網路上,當不涉及個人隱私、個人家庭、個人前程時,人人都是古道熱腸的‘俠義之士’;而在現實當中,由於牽扯甚廣,人人皆成無動於衷的‘慫’士。

因為沒有了當初開放的人文風氣,在怕事的背後,人更怕的是某件事發生後降低了自己生存下去的機率。

所以不得不承認

‘慫’字當道,也是很多人的生存之道。

TAG: 性格怕事順從專制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