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兩次算什麼?這個韶山猛人,一生贏了四次

現在流行一些詞,雙贏啊,贏兩次啊,贏麻了呀……

今天給大家講的這個韶山猛人,竟然贏了四次。

不知現在的語文書裡,是否還有《范進中舉》一文,我們學的時候,就說這篇文章,諷刺了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對人摧殘,鞭撻了屠夫岳丈前冷後熱的可笑面目。

隨著年紀漸長,對這些事的理解更多,方曉得,能考上舉人的,已經是封建社會的牛逼人物,有了可以做官的資格。如果能考上進士,那就更是牛人中的戰鬥機。

張嘉言就是這樣的牛人。

雖然正史裡對他記載甚少,但我們知道,他是湘潭縣人,出生地如今屬於韶山銀田鎮。

韶山以前偏居湘潭湘鄉兩縣的山嶺之間,雖然距離兩個縣城都不太遠,但因交通不便,直到明朝才有大規模的人口遷入與開發。

兩百年間,這裡的青山綠水浸潤出張嘉言這個讀書種子。

曾任嶽麓書院山長的郭金臺,給本縣前輩作傳:

張嘉言字寰應,中壬辰進士,初授廣州司理。

壬辰年即萬曆二十年,西元1592年。中舉已屬不亦,進士比現在北大清華還難考得多。

學而優則仕,這是張嘉言贏的第一次。

接著我們講他的猛。

郭金臺說,

“尋遷工部營繕司郎中,以詿誤落職還。”

詿誤,就是官員因失職受譴責或失官。

《明史》載:

萬曆三十九年,

“大計京官……主事鄭振先、張嘉言及賓尹、天颭、國縉鹹被察……”

僅此一句,並無他言,且還是在出現在孫丕揚的傳記裡。

顯然,在正史作者的眼中,張嘉言不過是個十分普通的小官而已。

幸得,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記載當時的事情十分詳盡。從中我們知道,張嘉言

“楚人也,素負氣”

,任職工部時,朝廷討論修復被被燒燬的正陽門。當權太監屈指一篇,說要十三萬兩。張嘉言直來直往,根本不看他們臉色不給他們面子,說:

放在民間,這種規模,三千兩足夠,皇家嘛,面子大,六千再也不能多了。

氣得太監撲上來就要打他,其他同僚沒一個敢說公道話,只知道把雙方扯開,免得在朝堂上折了皇帝面子。

敢於為正義而得罪當權者,張嘉言確實是猛人。

此事發生在萬曆三十八年,第二年,他就被踩了腳跟,使了絆子,沒得當官了。

可他又不怕,不當官,就回來做生意唄。

從郭金臺的記載裡,我們曉得:

公遂縛屈奇志,為經濟生產業務,農桑蔬果,氾濫涉獵,日聚家奴百輩,晨出暮返,極心力團聚,雖猥屑薄業,亦累資歲至百千計……歲租入至萬石,奴僮千餘名,資數十萬。

他做生意,只要有錢賺,哪怕別人看不起的得業,照做不誤,幾十年下來,終成鉅富。

贏兩次算什麼?這個韶山猛人,一生贏了四次

(圖源PEXELS)

此為第二贏。

第三贏則是他培養了幾個好兒子。

張烈(原字為火加列)、張煃

“先後舉鄉薦”

,也就是考中了舉人。張燧則

“讀書成名”

,其所著《千百年眼》,萬曆四十二年(1614)出版,雖然入清之後被禁,但深受康熙皇帝喜歡。

明末傳入日本,也受到扶桑文人追捧。

幾個崽都有出息,

“諸孫亦森秀階除”

,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十分成功。

有了錢,捐錢修路建橋做慈善,

“所施給亦至數萬”

,湘潭關帝廟、韶山張公橋,都有他的功勞。

他活了八十多歲,去世之後,明朝陷入混亂之中,

“天生偉人,食太平福,決非偶然者”

這可以算得上他的第四贏。

能像他這樣青史留名的,又有幾個呢?

TAG: 張嘉言韶山萬曆金臺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