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花嫁”與《人證》

重看日本電影《人證》有助於我們瞭解日本附庸於美國的歷史與現實。二戰結束後,很多駐日美國黑人士兵娶了日本女人為妻。對日本女人而言,與黑人士兵結婚,可能有真心相愛者,但多是貪慕虛榮,為將來去美定居過更好的生活。

“戰爭花嫁”與《人證》

據報道,有一個叫信子的女子嫁給黑人士兵阿諾德,並於1952年移民到了美國。信子來到美國雖然找了一份好工作,但她卻受到歧視,在租房子的時候,房東不願意把房子租給她,就因為她是黑人的老婆!美國人很歧視黑人的亞裔老婆,覺得嫁給他們是為了得到合法身份。很多黑人士兵回國後就乾脆將他們的日本老婆和孩子拋棄, 這些黑人的日本老婆在自己國家也被人瞧不起,生活無著。

“戰爭花嫁”與《人證》

日本電影《人證》發行海報

“戰爭花嫁”與《人證》

日本電影《人證》劇照

如此說來,《人證》中女主角八杉恭子殺害來日本尋親的親生兒子焦尼的行為就有了合理的解釋。一旦曾是“戰爭花嫁”的經歷曝光,八杉恭子的成功人設就會崩塌於頃刻之間。從人人豔羨的女企業家,轉身就會被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壓垮。

“戰爭花嫁”與《人證》

美國佔領軍當街調戲日本女人

二戰之後美國在日本駐軍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日本進行全方位的改造,事實證明美國人確實做到了。從文化方面,日本在二戰之前的文化幾乎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娘炮”文化。這種文化徹底改變了日本社會,大量的男性沉迷於二次元文化之中,社會喪失了對傳統男性的崇拜,導致的結果就是男人越來越不像男人。強權崇拜成為日本民族意識的主流。

“戰爭花嫁”與《人證》

日本“賣春女”與美國佔領軍

到目前為止,美國在日本地區的駐軍超過3。5萬人。但是在二戰剛剛結束時,幾乎是十倍於這個數字,當時負責駐守日本的是美國名將麥克阿瑟,太平洋地區的大量部隊在戰後都進駐了日本地區。這樣強大壓倒一切的實力,把日本骨子裡的自負碾壓粉末而成為自卑。

“戰爭花嫁”與《人證》

名花有主的“戰爭花嫁”

保留俯首稱臣的天皇也是美國的策略之一,天皇都是美軍的奴僕,何況其他日本人。美國佔領軍成了日本人的真正主人!從1945年以來,日本政府從來也沒有拂逆過主人,不能也不敢。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女人嫁給美國大兵就容易理解了。安全感和幸福的追求導致她們趨之如騖。嫁給白人最理想,不行就退而求其次,嫁給也是美國人的黑人。根據戰後的統計,大約有4。5萬名日本女性在當時嫁給了美國大兵。這些人被稱為“War brides”,在日本有一個悽美的名字,叫做“戰爭花嫁”。這些嫁給美國大兵的日本女人,帶著憧憬到了美國以後,等來的卻是來自社會的偏見。當時美國大兵是禁止與日本女性交往的,但是這樣的規定形同虛設,依然產生了許多“國際戀人”。

“戰爭花嫁”與《人證》

待字閨中的日本花季少女

日本人屬於黃種人,根據美國專業機構在1958年的調查,當時美國人與“有色人種”結婚的比例很低,並且94%的人反對這樣做。“戰爭花嫁”,在當時也不是一個“積極”的詞彙,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日本,都是會受人“鄙視”的。當時日本的週刊雜誌以及新聞將這些嫁給美國人的日本人女性定義為“賣春婦”,標題也是十分的誇張。比如《捨てられて死に追いやられる悲劇の花嫁》(《害怕被丟棄死也要追隨的悲劇花嫁》)等。寫這些文章的大多是日本的男記者,其實他們對美國大兵有嫉妒之心,所以會詆譭嫁給美國大兵的日本女性。

在美國佔領軍面前,日本女人沒有尊嚴。

但是向這些日本女性投來懷疑目光的不僅僅是日本,美國同樣如此。在日本女性的入境審查時,會對她們的生活環境、朋友圈以及思想進行調查。歧視、人種差別反應到每個角落,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生活的日本花嫁們,現實當中也存在諸多的困難。從這個維度我們也能更進一層日本為何始終如一地以美國馬首是瞻。

TAG: 日本美國花嫁嫁給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