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為什麼能滅六國,統一華夏?(上)

秦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戰國七雄,秦人出生最為卑微,山東六國一直視秦國為蠻夷,甚至不願與秦國結交。但就是這個文化落後,出身卑微的國家,最終蕩滅六國。戰國七雄,最終統一華夏的為什麼是秦國呢?

秦國為什麼能滅六國,統一華夏?(上)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國。秦穆公時,招攬賢才,“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在這些賢才的幫助下,並國二十,開地千里,遂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秦穆公死後,一直到戰國初期,秦國內憂外患,持續衰落。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攻滅智伯,智氏覆亡。三家架空晉君權力,號稱“三晉”。公元前413年,魏斯率軍向諸侯發難,三晉勢力急劇膨脹。當時魏文侯以李悝為相,率先變法圖強,魏氏迅速強盛。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9年),魏文侯又任命吳起為將,侵吞秦河西之地。秦簡公、秦惠公想要奪回河西之地,屢屢攻魏,皆被吳起所敗。公園前389年,秦惠公起兵五十萬討伐魏國西河郡,被吳起以五萬之卒大敗秦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陰晉之戰(真實性有爭議)。秦國此戰大敗,國力大減,再也無力抵抗三晉的攻勢。然而此時三晉中趙國不滿魏國的壓制,趙魏反目,三晉聯盟瓦解。這使秦國的壓力大減。

秦國為什麼能滅六國,統一華夏?(上)

自秦厲共公之後,到秦出公在位時,大臣專權,數易君主,國政不穩,秦國內憂外患,動盪不安,日益衰落。公園前385年,庶長廢掉出子,從河西迎回秦靈公之子師隰回國即位,是為秦獻公。秦獻公廢除了殉葬制度,安定邊境,遷都櫟陽,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失地的戰爭。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壽終正寢,其子嬴渠梁立,是為秦孝公。

秦國為什麼能滅六國,統一華夏?(上)

孝公即位,對秦國的衰落痛心疾首。當時,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修築長城,從鄭縣開始沿洛河向北,直到上郡。楚國在漢中與秦接界,南部有巴郡、黔中。周王朝衰微,諸侯武力征伐,互相爭奪兼併。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諸侯們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國。孝公於是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了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向全國下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公孫鞅聽說頒佈了這個命令,就來到了秦國。他勸說孝公實行變法,制定刑罰,在國內致力於農耕,對外鼓勵效死作戰,給以各種獎罰。孝公最終採用了公孫鞅的辦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TAG: 秦國三晉孝公諸侯秦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