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封神】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魚躍龍舟(下)

【侃封神】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魚躍龍舟(下)

魚入武王舟 主周室當興

那日,整頓人馬,離了澠池縣,前往黃河而來。時近隆冬天氣,眾將官重重鐵鎧,疊疊征衣,寒氣甚勝。怎見得好冷?有贊為證。

贊曰:

重衾無暖氣,袖手似揣冰。

敗葉垂霜蕊,蒼松掛凍鈴。

地裂因寒甚,池平為水凝。

魚舟空釣線,仙觀沒人行。

樵子愁柴少,王孫喜炭增。

徵人須似鐵,詩客筆如零。

皮襖猶嫌薄,貂裘尚恨輕。

蒲團僵老衲,紙帳旅魂驚。

莫訝寒威重,兵行令若霆。

因為是隆冬季節,在這個背景之下不見人,極其寒冷,空空蕩蕩、凋零的氛圍。

話說子牙人馬來至黃河,左右報至中軍。子牙吩咐:“借辦民舟,每隻俱有工食銀五錢,並不白用民船一隻。”

向老百姓借船。

這是當時文王留下的規矩,官用民的東西都要給錢的,那個時候都是這個態度。在正常的民主社會中,官同樣也用民企,但都會用錢買。

萬民樂業,無不懽呼感德,真所謂“時雨之師”。子牙傳令,另備龍舟一雙,裝載武王。子牙與武王駕坐中艙,左右鼓棹,向中流進發。

只聽得黃河內波浪滔天,風聲大作,把武王龍舟泊在浪裡顛播(顛簸)。

武王曰:“相父!此舟為何這樣掀播?”

子牙曰:“黃河水急,平昔浪發也是不小的,況今日有風,又是龍舟,故此顛播。”

武王曰:“推開艙門,俟孤看一看,何如?”

子牙同武王推艙一看,好大浪!怎見得黃河疊浪千層?有詩為證。

詩曰:

洋洋光侵月,浩浩影浮天。

靈派吞華嶽,長流貫百川。

千層兇浪滾,萬疊峻波顛。

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

茫茫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這是講述了黃河的這種場景,一樣都是非常淒涼的,非常特別的,整個背景什麼都沒有,沒有生機。

話說武王一見黃河,白浪滔天,一望無際,嚇得面如土色。那龍舟只在浪裡或上、或下。忽然有一旋窩,水勢分開,一聲響亮,有一尾白魚跳在船艙裡來,就把武王嚇了一蹌。那魚在舟中,左進右跳,跳有四五尺高。

“鯉魚跳龍門”可能就這麼來的。

武王問子牙曰:“此魚入舟,主何吉凶?”

子牙曰:“恭喜大王!賀喜大王!魚入王舟者,主紂王該滅,周室當興,正應大王繼湯而有天下也!”

子牙傳令:“命庖人將此魚烹來,與大王享之。”

武王曰:“不可。”仍命擲之河中。

子牙曰:“既入王舟,豈可舍此,正謂‘天賜不取,反受其咎。’理宜食之,不可輕棄。”

左右領子牙令,速命庖人烹來。不一時獻上,子牙命賜諸將。

這段我個人覺得非常有意思。鯉魚跳龍門,這是一種“應景”。“魚入王舟者,主紂王該滅,周室當興,正應大王繼湯而有天下也。”相互對應。

我個人覺得人要懂得“應時、應景、應環境”,真正能夠去對應整個背景。整個時間的概念和背景概念不同。

首先呢,人們不能殺生!“人生於寅,禽生於寅,獸生於寅。”通常正的都是不殺生的。但是呢,其中卻有“相生相剋”的道理。

姜子牙講:“天賜不取,反受其咎。”(因為)不是人主動去打了這條魚,而是這條魚自己上來的。當時,他們走黃河,風浪的一切跟這條魚直接相關。黃河的驚濤駭浪在表述武王親征、討伐紂王的過程,他們所經歷過來的一切。

反過來,表面上黃河的“白浪滔天”卻包含著一種賞賜。人看起來是白浪滔天,在另外一面可能是真正的一種賞賜,而且就是在過黃河的時候。

你要知道張奎是在黃河邊被殺的,作為紂王來講,最後一道防線沒有了,所以這是一種結束的標誌。過了黃河之後,姜子牙遇到的“梅山七怪”全是妖,沒有人了,沒有任何正常的東西。

子牙能夠讀得懂“天賜不取,反受其咎”——不是我們打的魚,不是我們釣的魚,而是它自己上來的,這就是天意。而這一份天意呢,他讓眾將官都吃,都去接受。

所以殺生與不殺生要怎麼看?如果按照武王的說法,“仍命擲之河中”放生了,這就是錯了——殺生的背景完全不同——這確實錯了,將直接影響到他後面的一切。

少頃,風恬浪靜,龍舟已渡黃河。只見四百諸侯知周兵已至,打點前來迎接武王。子牙知武王乃仁德之主,豈肯欺君。恐眾諸侯尊稱武王以致中餒,則大事去矣!須是預先吩咐過,然後相見,庶幾不露出圭角,俟破紂之後,再作區處。乃對武王曰:“今舟雖抵岸,大王還在舟中,俟老臣先上岸,陳設器械,嚴整軍威,以示武於諸侯,立定營柵,然後來請大王。”

那武王憨厚,所以姜子牙說什麼就是什麼。

武王曰:“聽憑相父設施。”

子牙先上了岸,率大隊人馬至孟津,立下營塞。眾諸侯齊至中軍,來見子牙。子牙迎接上帳,相敘禮畢,子牙曰:“列位君侯見武王不必深言其伐君弔民之故,只以觀政於商為辭,俟破紂之後,再作商議。”

先把話給墊住了。所以(武王)憨厚是憨厚,人的憨厚這是大福大德,但,還沒有上、下共通的東西在裡頭。文王呢,他有!所以能夠演繹出《周易》,但武王沒有。

眾諸侯大喜,俱依子牙之言。子牙令軍政官與哪吒、楊戩前去迎請武王。後面又有西方二百諸侯,隨後過黃河同武王車駕而進。真個是天下諸侯會合,自是不同。怎見得?有詩為證。

詩曰:

八百諸侯會孟津,紛紛殺氣滿江塵。

旌旗向日飛龍鳳,劍戟迎霜泣鬼神。

士卒赳赳歌化日,軍民濟濟慶仁人。

應知世運當亨泰,四海謳吟總是春。

這就是講這種氣勢。

諸侯共計破朝歌 楊戩梅山收七聖

且說武王同西方二百諸侯來至孟津大營,探馬報入中軍帳,子牙率領南、北二方四百諸侯,又有數百小諸侯,齊來迎接。武王逕進中軍。

下面講述了整個這些伯侯。

先有:

東伯侯姜文煥

東南揚侯鍾志明

南伯侯鄂順

西南豫州侯姚楚亮

北伯侯崇應鸞

東北兗州侯彭祖壽

夷門伯武高逵

左伯宗智明

右伯姚庶良

遠伯常信仁

近伯曹宗

邠州伯丁建吉

眾諸侯進營,止有東伯侯姜文煥未曾進遊魂關,乃序武王上帳。武王不肯,彼此固遜多時,武王同眾諸侯交相下拜。

天下諸侯俯伏曰:“今大王大駕特臨此地,使眾諸侯得睹天顏,仰觀威德,早救民於水火之中,天下幸甚!萬民幸甚!”

武王深自謙讓,曰:“予小子發,嗣位先生,孤德寡聞,惟恐有負前烈。謬蒙天下諸侯傳檄相邀,特拜相父東會列位賢侯,觀政於商。若曰予小子冒昧興師,則予豈敢?惟望列位賢侯教之!”

內有豫州侯姚楚亮對曰:“紂王無道,殺妻誅子,焚炙忠良,殺戮大臣,沉湎酒色,弗敬上天,郊廟不祀,播棄黎老,暱比罪人。皇天震怒,絕命於商。予等奉大王恭行天之罰,伐罪弔民,拯萬姓於水火,正應天順人之舉,洩人神之憤,天下無不感悅。若予等與大王坐視不理,厥罪惟鈞,望大王裁之。”

武王曰:“紂王雖不行正道,俱臣下蔽惑之耳!今只觀政於商,擒其嬖倖,令人君加改其敝政,則天下自平矣!”

這些諸侯忍不住一致要推武王上去,武王就往下退。

彭祖壽曰:“天命靡常,惟有德者居之。昔堯有天下,因其子不肖,而禪位於舜。舜有天下,亦因其子之不肖,而禪位於禹。禹之子賢,能承繼父業,於是相傳至桀而德衰,暴虐夏政,天人怨之,故湯得行天之罰,放桀於南巢,伐夏而有天下。賢聖之君六七作,至於紂,罪惡貫盈,譭棄善政,戕賊不道,皇天震怒,降災於商,爰命大王以伐殷湯,大王幸毋固辭,以灰諸侯之心。”

武王謙讓未遑。子牙曰:“列位賢侯,今日亦非商議正事之時,俟至商郊,再有說話。”

眾諸侯僉曰:“相父之言是也。”

武王命營中治酒,大宴諸侯。不表。

且說袁洪在營中,只見報馬啟曰:“今有武王兵至孟津下寨,大會諸侯,請元帥定奪。”

殷破敗聽得,忙上前言曰:“周武乃天下叛逆元首,自興兵至此,所在獲捷,軍威甚銳,元帥不可輕忽,務要嚴兵以待。”

袁洪曰:“參軍之言固善,料姜尚不過一磻溪村夫,有何本領?此皆諸關將士不用心,以致彼僥倖成功。參軍放心,看吾一陣,令他片甲不回。”

所有高傲的人都罵姜子牙是愚夫,但是所有罵他愚夫的都完了。所以這裡這麼描寫,講一個生命品質的問題。

次日,子牙陞帳,眾諸侯上帳參見,有夷門伯武高逵言曰:“啟元帥:諸侯六百駐兵於此,俱未敢擅於用兵,止在此拒住,只候武王大駕來臨,以憑裁奪。今日若不先擒袁洪,則匹天尚自逞強,猶不知天吏之不可戰也!望元帥早賜施行。”

子牙曰:“賢侯之言甚善。吾必先下戰書,然後會兵孟津,方可以示天下之惡。惟天下之德可以克之。”

眾皆大喜。

一定講禮數,即使對方是妖怪也要講禮數。講禮數,就是人;只論成、敗,其實是妖。

在今天的社會中,完全是“以成敗論英雄”,以結果而論之,其實是有問題的。在《封神演義》中也是這麼講述的。

“論成敗”的人,往往都在技巧上無惡而不做,他使盡所有的辦法,沒有任何道德約束。表面看起來很銳利,實際是敗象之跡。

子牙忙修書,差楊戩往湯營內來下戰書。楊戩領命,往成湯營前下馬,大呼曰:“奉姜元帥將令,來下戰書!”

探事小校報與中軍,袁洪聽得周營來下戰書,忙命左右:“令來。”只見軍政官來至營門,令楊戩進見。

楊戩至中軍帳見袁洪,呈上戰書。

袁洪觀看畢,乃曰:“吾不修回書,約定明日會兵便了。”

楊戩回至中軍見子牙,言明日會兵。子牙傳令與眾諸侯:“明早會兵。”俱各各準備去了。

次日,周營炮響,子牙調出大隊人馬,有六百諸侯齊出,當中是子牙人馬,俱是大紅旗。左是南伯侯鄂順,右是北伯侯崇應鸞,盡是五色旛幢,真若盔山甲海,威勢如彪,英雄似虎。布成陣勢,三軍吶喊,衝至軍前。

哨馬報與袁洪,袁洪與眾將出營觀看子牙大兵隊伍,只見天下諸侯雁翅排開,分於左右,當中是元帥姜尚,左有鄂順,右有崇應鸞。有詩為證。

詩曰:

諸侯共計破朝歌,正是神仙遇劫魔。

百萬雄師興宇宙,奇功立在孟津河。

又,詩曰:

姜尚東征除虐政,諸侯拱手尊號令。

妖氛滾滾各爭先,楊戩梅山收七聖。

七怪被楊戩收掉了,因為楊戩會八九之功,任何妖怪動不了他。

話說袁洪在馬上見姜子牙身穿道服,乘四不像,來至軍前,左右排列有眾位門人,次後武王乘逍遙馬,南北分列眾位諸侯。只見袁洪銀盔素鎧,坐下白馬,使一條賓鐵棍,擔在鞍鞽,英雄凜凜。怎見得袁洪好處?有贊為證。

袁洪他是白猿,所以是白色的,應對了顏色,也應對著一種時運。

“七聖”也是應對著時運。都是這麼相互對應著。

贊曰:

銀盔素鎧,纓絡紅凝。

左插狼牙箭,右懸寶劍鋒。

橫擔賓鐵棍,白馬似神行。

幼長梅山下,成功古洞中。

曾受陰陽訣,又得天地靈。

善能多變化,玄妙似人形。

梅山稱第一,保紂滅周兵。

張奎被收之後,出來的是妖精,《封神演義》是一層一層(演繹),非常嚴謹。

話說子牙向前問曰:“來者莫非成湯元帥袁洪麼?”

袁洪曰:“你可就是姜尚?”

子牙曰:“吾乃奉天征討掃蕩成湯天保大元帥。今天下歸周,商紂無道,天下離心離德,只在旦夕受縛,料你一杯之水,安能救車薪之火哉!汝若早早倒戈納降,尚待汝以不死。如若支吾,旦夕一朝兵敗,玉石俱焚,雖欲求其獨生,何可及哉!休得執迷,徒勞伊戚。”

袁洪笑曰:“姜尚,你只知磻溪捕魚,水有深淺。

你看!袁洪能說出這些玄妙之語!因為他是得道的動物,得了靈氣的成仙動物。

今幸而五關無有將才,讓你深入重地,你敢於巧言令色,惑吾眾聽耶!”回顧左右先行曰:“誰與吾拿此鄙夫?以洩天下之憤!”

旁有一人大呼曰:“元帥放心,待我成功!”走馬飛臨陣前,搖手中槍直取姜子牙。

旁有右伯侯姚庶良,縱馬搖手中斧,大呼曰:“匹夫慢來!有吾在此!”也不答話,兩馬相交,槍斧並舉,一場大戰。怎見得?有詩為證。

詩曰:

徵雲蕩蕩透虛空,劍戟兵戈擾攘中。

今日姜公頭一戰,孟津血濺竹梢紅。

話說姚庶良手中斧轉換如飛,不知常昊乃是梅山一個蛇精。姚庶良乃是真實本領,那裡知道,只要成功。常昊不覺敗下陣去,姚庶良便催馬趕來。

常昊是條蛇精,人根本戰勝不了動物。

不知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待續)

TAG: 武王諸侯子牙袁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