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風雲:鄭國兩次被小人物保全

作者:僕射南宮

公元前630年,春秋兩大霸主晉文公和秦穆公合兵攻打已經淪為三流小國的鄭國。而在此之前的公元前632年,鄭國依附的楚國在城濮之戰中落敗,晉國成為春秋霸主,這也就意味著這次在包圍圈裡的鄭國不會有任何人替他出頭。

然後,力挽狂瀾的人出現了,還是個風燭殘年,一輩子鬱郁不得志的老頭子,燭之武。在幾句抱怨之後,他孤身一人縋牆出城,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不僅僅讓秦國退兵,秦國還留下了三個將領幫助鄭國守城。

兩年後,晉文公病死,秦穆公開始對鄭國這塊肥肉有了想法,何況當年還有兩千人在鄭國,可以充當內應。可以說,如果這次秦軍兵臨城下,別說再來一個燭之武,就是蘇秦張儀這種人當說客估計都沒用。秦國這次派出兵車300輛,主帥是五羖大夫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副帥是同為秦國名相蹇叔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這是一群註定要建功立業的年輕人。然後第二年在滑國,他們遇見了自稱是鄭國使臣弦高,說是鄭國早已經知道了他們要來,特意派他前來慰問秦軍的。

沒錯,他根本就不是什麼使臣,只是個小人物,一個販牛的而已。但就是這個販牛的小商人,憑藉著自己的機智和愛國的勇氣,成功的騙過了秦軍。他們真的以為鄭國已經做好了準備,千里奔襲,本來就是憑藉著出其不意,已經暴露了就沒有再去鄭國的必要了。鄭國再一次被保全。

兩個本來籍籍無名的人物,在國家存亡的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誰說英雄遲暮,誰說商人唯利是圖?列國有疆,國士無雙。

總結:到了戰國時期,為啥類似燭之武的說客不能再說服(阻止)秦國對六國的侵略進攻?因為春秋時期分封制還沒有被完全破壞,周天子還有一定的權威,滅國會給大國帶來負面的名聲,而且春秋的戰爭目的是爭霸,只要小國臣服,承認大國的霸主地位就可以了,像是陳蔡等小國雖然被楚國滅過,但是楚國為了收買人心很快又讓他們復國了。戰國分封制被徹底破壞,各國先後稱王,周天子失去了最後的權威,戰爭性質也從爭霸到了兼併,弱國無外交不是沒有道理的。

TAG: 鄭國秦國燭之武憑藉著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