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怎麼死的,他有什麼流傳至今的故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十一月,白起被賜死。(白起劇照)白起被賜死的經過長平之戰後,秦軍繼續擴大戰果,相繼攻取了皮牢(今山西河津)、太原等地。此時,趙國的形勢愈加危急。趙王就派遣蘇代去說服秦相範睢放棄攻打趙國的打算。蘇代為縱橫家蘇秦的族弟,口才也是一流。蘇代先為範睢總結了白起所立下的戰功,即“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憑藉這些功績,如果平定趙國,白起必然會被秦王加封三公。如果白起被加封三公,素來恃才傲物的範睢內心一定很難平衡。接著,蘇代還點明瞭秦軍繼續攻打韓、趙之地的弊端,即“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也就是說秦國曾經攻打韓國,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的百姓反而投奔趙國,天下人不樂做秦的國民已經很久了。

白起是怎麼死的,他有什麼流傳至今的故事?

因此,即使秦國用武力拿下趙國,但趙國的百姓還是會投往他處。人口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果得不到人口,那麼平定趙國對秦國意義也不大。最後,蘇代還為範睢指明瞭做法,即“許韓、趙之割地以和”。如果韓國和趙國割地求和,功勞自然不會算在白起頭上,範睢欣然採納了他的建議。範睢上奏秦王:“由於連年征戰,士兵們早已疲憊不堪,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這樣士兵也能休息一段時間”,秦王聽從了他的建議,允許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秦、趙、韓三方休兵。(範睢劇照)事實上,當時秦兵士氣正盛,完全有可能一舉滅掉韓國和趙國。

白起是怎麼死的,他有什麼流傳至今的故事?

但由於範睢嫉妒白起的功績,便勸秦王放棄了東進的打算,白起、範睢二人因此結下樑子。昭王四十八年九月,秦國再次發兵攻打趙國,當時白起染病在身,因此由王陵擔任主帥。不久,王陵兵敗而歸。秦王便打算讓白起擔任主帥,繼續攻打趙國。在白起看來,圍攻邯鄲並非明智之舉,因此拒絕了秦王任命他為主帥的要求。秦王只好重新任命王齕為攻打趙國的主帥,但不久楚國和魏國派出數十萬大軍援救趙國,秦軍形勢危急。秦王無奈只能要求白起去做“救火隊長”,但白起性格太過耿直,竟然再次拒絕了秦王的要求。白起接二連三拒絕秦王的要求,這使秦王非常憤怒,便下令將他貶為平民,發往陰密禁錮。

白起是怎麼死的,他有什麼流傳至今的故事?

三個月後,秦軍在邯鄲吃了敗仗的訊息傳到秦王耳中。秦王將失敗的原因歸咎到了白起身上,加上範睢等大臣落井下石,白起被賜劍自裁。據《史記》裡記載,白起死的時候曾經說:我固當死。 長平之戰, 趙卒降者數十萬人, 我詐而盡坑之, 是足以死。“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白起在臨終前想到了被自己坑殺的數十萬趙國士兵,因此認為自己的死也是命中註定。長平之戰是白起一生的頂點,也是造成他負面形象的主要原因說到白起,就不能不說長平之戰,這是他最有爭議的故事,也是流傳最久遠的故事。昭公四十五年,白起率領秦軍攻取了韓國的野王邑,這就使得上黨郡與韓國的通道被斷絕。上黨被夾在秦國和趙國之間,兩國都想吞併它。上黨郡太守馮亭和部下商議後,決定投降趙國。國力如日中天的秦國很難容忍“嘴邊食”上黨投降敵國,於是先攻取了上黨,後又大舉進攻趙國長平。(廉頗劇照)戰爭初期,趙國的統帥為老將廉頗,他自知趙軍不是秦軍的對手,就採用堅壁清野的戰術意圖拖垮秦軍。這確實起到了效果,秦軍一時難以攻下長平。兩軍對壘三年後,秦相範睢利用反間計使趙王失去了對廉頗的信任。範睢還利用間諜在趙國散佈謠言,說秦國根本不怕廉頗,最怕的是趙括。於是,趙王重新任命毫無作戰經驗的趙括做趙軍的統帥。趙括從來沒有打過打仗,卻對書上的軍事思想非常迷信,他放棄了廉頗堅壁清野的做法,主動出擊秦軍。這正中白起下懷,為了徹底引出趙軍,他先是假裝不敵趙軍撤退,後派出兩支騎兵,一支斷絕了趙軍的退路,一支將趙軍分成兩個部分。趙軍雖然人多勢眾,但戰鬥力遠不如秦軍,加上統帥毫無作戰經驗以至於中了秦軍的圈套,最終不戰而降。如何處置四十萬戰俘成了白起所面前的難題。出於以下幾個原因的考慮,白起選擇了坑殺四十萬趙軍:白起認為上黨郡的百姓不肯歸附秦國,卻爭相逃往趙國,那麼這四十萬俘虜也未必會真心歸順秦國。如果這四十萬俘虜逃回趙國,秦國之前的付出就會付之東流。為了以絕後患,他選擇了坑殺四十萬趙國俘虜。秦國在這場拉鋸戰中,犧牲也非常大。也許是白起痛心於不少部下因為這次戰爭先後死去,為了報復趙軍,他選擇坑殺掉四十萬俘虜。由於秦軍是長線作戰,因此補給非常困難。本來秦軍就已經吃不飽飯了,突然多出四十萬人自然更難以養活。但防著四十萬俘虜回去,顯然也是不現實的,因此白起只好將他們全部坑殺。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戰績不可謂不輝煌。此戰使得趙國元氣大傷,從此失去了與秦國爭雄的可能。但四十萬條活生生的生命突然被終結,這也使白起揹負上了“殺神”的惡名。

TAG: 白起趙國秦軍秦王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