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將連攻70城,最後2城卻要圍3年。原因讓網友感嘆:人性黑暗

公元前317年,燕王姬噲想模仿古代堯帝進行禪讓,把燕國大權交由相國子之,由此引發太子姬平不滿。

三年後,姬平發起叛亂,這次叛亂導致燕國發生巨大內亂,齊國趁機攻入燕國,掠奪財物,欺壓百姓,引起諸侯聲討。

趙武靈王派樂池把公子職送回燕國繼位,成為燕昭王。燕昭王是戰國時少有的明君,他為了向齊國復仇,重整燕國,築造黃金臺以招天下人才赴燕國,這時候,蘇秦、樂毅都投奔燕國而來。

戰國大將連攻70城,最後2城卻要圍3年。原因讓網友感嘆:人性黑暗

復仇的機會終於到來

公元前285年,齊國滅宋後讓各個諸侯國更加忌憚,燕昭王認為復仇時機已到,找樂毅商量。

樂毅說:齊國現在勢力龐大,燕國自己很難去攻打。如果你非要攻齊我建議咱們約趙、楚、魏一起攻齊國。於是燕王派樂毅出使各國,各個諸侯紛紛同意一起攻打齊國。

王必欲伐之。莫如約趙及楚、魏。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統領,與秦國、魏國、趙國、韓國會師後共同進攻齊國,期間趙國還拜樂毅為相,以表示誠意。

戰國大將連攻70城,最後2城卻要圍3年。原因讓網友感嘆:人性黑暗

五國伐齊

當時的齊湣王十分倉促的命令齊國軍隊與樂毅決戰於濟西,但是大敗。此戰後,樂毅讓秦國、韓國的軍隊回國,讓魏國的軍隊去攻打宋國舊地,讓趙國的軍隊去收復河間,自己則帶燕國軍隊繼續向北攻擊。

樂毅還秦、韓之師,分魏師以略宋地,部趙師以收河間,身率燕師,長驅逐北。

緊接著,齊國百姓大亂,樂毅率領大軍繼續深入,攻下臨淄。公元前279年,燕軍攻入安平,田單從安平跑到即墨城躲藏。齊國已失去70座城池,僅剩莒城、即墨兩座城池固守。

戰國大將連攻70城,最後2城卻要圍3年。原因讓網友感嘆:人性黑暗

圍城三年而不破

樂毅派大軍圍困莒城、即墨,即墨人反擊失敗,眾人無奈下共同擁立足智多謀的田單為將軍。樂毅圍困兩座城池久攻不克,就這樣過了三年。

燕國國內對於樂毅的圍城不攻很不理解,有人向燕昭王告發:樂毅如此厲害,齊國70座城短時間就攻打下來。現在就留兩座城久攻不下,他肯定是故意不想攻下來,這樣就可以在齊國稱王。

燕昭王大宴群臣,當眾宣佈:燕國曾經遭受大難,我即位後廣招賢臣,現在樂毅伐齊,為國家報仇雪恨。我願意與樂毅共同享受勝利,請樂毅為齊王,兩國永遠和好。隨後,厚賞樂毅妻子,發詔書告訴樂毅。

樂毅看到這個訊息堅決反對,宣佈誓死效忠燕昭王。

公元前278年,燕昭王突然離世,太子燕惠王繼位。惠王上位後立刻中了田單的反間計,又對樂毅不滿,派騎劫撤換樂毅。這次臨陣換將並沒有效果,騎劫也沒有攻打下即墨城,反而受到田單的“火牛陣”攻擊。田單趁機率領齊國軍隊收復了失地,燕國伐齊功虧於潰,樂毅怕燕惠王記恨自己,叛逃到趙國去了。

戰國大將連攻70城,最後2城卻要圍3年。原因讓網友感嘆:人性黑暗

樂毅為什麼沒有攻下最後兩個城池,這很有可能是燕昭王和樂毅商量的結果。

第一,軍事力量不足。樂毅雖然帶領五國軍隊伐齊,可是打完第一場決戰,他就讓各國軍隊分兵了。分兵的目的主要是因為齊國太大了,龐大的土地和眾多城池無法佔領,即使攻克了也沒有太多士兵去把守。

古代打仗都是攻下一座城就派人把守,還要派軍官治理,齊國70座城池需要多少兵、多少將?燕昭王有可能怕勝利果實被其他諸侯國搶奪,所以也有意分其他國家的兵,讓樂毅自己帶燕軍深入。

當不多計程車兵到達即墨後,面對的是齊國最後的抗爭力量,當時很有可能是勢均力敵。但是守方依託城池更有優勢,所以久攻不下。

第二,消化成果。樂毅帶領的燕國軍隊雖然攻下70座城池,但是人手實在不足,除了繼續圍困即墨和莒城,還需要那些城池計程車兵和軍官轉化齊國的百姓,設立燕國的郡縣,向他們灌輸燕國佔領的事實。否則,佔領來的城池無法變成燕國的,將毫無意義。

第三,忌憚諸侯。燕國為什麼可以帶五國士兵攻擊齊國,那是因為齊國曾經派軍平叛,但平叛後企圖吞併燕國。這讓其他諸侯非常忌憚,如果齊國吞併燕國,齊國必定成為第一霸主。那時候,其他諸侯國已然毫無抵抗之力了。

相反,燕國把諸侯國計程車兵分走,自己要佔領齊國,那麼帶來的也會是其他諸侯國的嫉妒,不久也會上演相同的一幕“五國伐燕”。

戰國大將連攻70城,最後2城卻要圍3年。原因讓網友感嘆:人性黑暗

樂毅沒跟燕昭王商量的是他有自己的私心。

樂毅投奔燕國的目的是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帶領五國伐齊,拜燕國上將軍,拜趙國相國,這樣高的成就讓樂毅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

燕昭王派人說支援樂毅為齊王。樂毅怎麼可能不心動?但是如果真的在齊國稱王,齊國百姓很難支援這個外來人,燕國貴族勢力會大罵樂毅忘恩負義,各諸侯會虎視眈眈。

所以,樂毅圍城而不攻,他在考慮燕昭王的建議,他能不能稱王?

即使樂毅不能稱王,很有可能將來被燕昭王封地在齊。因為齊國太大了,燕王根本掌控不了。燕國很需要樂毅繼續鎮守在齊國舊地,不論是當齊王還是當附屬國的侯公,從燕昭王發給樂毅的資訊中就可以看出來,燕昭王已經想好了這個計劃:

感謝樂毅大將軍,齊國送你都行,只要跟燕國交好,我燕昭王打齊國就是為了爭口氣!

樂毅顯然對此心知肚明。看看圍城時期他做的事:1、他親善齊國百姓,讓即墨城的百姓自由出入,對有困難的百姓還給予救助,雖然圍困即墨城,但是燕國士兵卻在九里之外紮營。2、向燕昭王誓死表示決心,絕沒有稱王之心。3、圍住齊國貴族卻只圍不打,甚至沒有顯露一點的窮兇極惡。

顯然,這是樂毅在留後路。

戰國大將連攻70城,最後2城卻要圍3年。原因讓網友感嘆:人性黑暗

很可惜,樂毅在猶豫不定或者說等待時機的時候,燕昭王去世了。

這不但打斷了他的計劃,也讓他美好的想法立刻中斷。沒有了燕昭王的支援,樂毅只是一個外來的將領,他在燕國軍隊和貴族中沒有根基,在齊國看來這也只是一個和善的陌生人。

無奈之下,樂毅只好投奔趙國。

現在看來,樂毅雖然因為軍事力量不足、防備諸侯聯合攻燕,而沒有迅速滅掉齊國,但這兩點不足以成為“圍三年而不打”的理由。用緩兵之計慢慢將齊國的土地變為燕國的城池、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才是主要原因。

古希臘哲學家伊索說過:

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在如此巨大利益面前,樂毅產生了動搖,黑暗面顯露無疑,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

而新的燕惠王卻是毫無遠見,沒有繼承他父親一丁點的深謀遠慮,怨恨樂毅的同時“臨陣換將”,這也讓燕國也錯失了建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天賜良機。

戰國大將連攻70城,最後2城卻要圍3年。原因讓網友感嘆:人性黑暗

圖/來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治通鑑》

TAG: 樂毅齊國燕國燕昭王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