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姬姓,文王,召公(shao)之後,但這也成為它滅亡的種子

荊軻刺秦,家喻戶曉,英雄悲壯,無奈之舉。那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為多少人所熟知,但其後面的故事其實不止刺秦那麼簡單,還要從燕國的過往說起。

燕國,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姬姓,文王,召公(shao)之後,但這也成為它滅亡的種子

召公,燕國第一代國君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

公元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是為後面的燕國。燕國是文王的後代,自然也就繼承了文王的仁愛王道思想,在過去長達三百多年的歷史中,歷代燕王一直以這仁愛王道的思想駕馭著燕國,平穩地沿著歷史地道路前進。

燕國,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姬姓,文王,召公(shao)之後,但這也成為它滅亡的種子

出土的燕國文物

公元前323年,燕易王稱王。燕易王清心寡慾,不好美酒美色,一心推行自己的王道仁愛思想,但到了公元前316年,收到相國子之的蠱惑,燕易王竟然模仿先賢堯舜,要將自己的王位禪讓給子之。結果,這一行為直接引發內亂,齊國以幫燕國平亂為名,出兵燕國,燕國人民開城相迎,齊軍也不負所望幫燕國殺了子之,但好景不長。齊國不會做無本的買賣,不久就暴露出了兇惡的一面。齊軍闖入燕國王室,破壞廟堂,囚禁燕國人民,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清醒過來的燕人開始反抗,齊軍在得到想要的利益之後,便撤出了燕國。

燕國,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姬姓,文王,召公(shao)之後,但這也成為它滅亡的種子

子之蠱惑燕易王

公元前312年,趙國扶持逃亡的公子職(燕昭王)歸國登基,燕國復國。此時的燕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滅亡齊國,報仇雪恨,但無力的是齊國乃是東海之濱的大國,當時實力和崛起的秦國不相上下,燕昭王每日寢食難安。這時,蘇秦出現了,這個來自洛陽的年輕人,懷揣著自己的抱負,遇見了求賢若渴的燕昭王,兩人相見恨晚,開始謀劃滅齊。燕昭王為蘇秦的才華傾慕,蘇秦則感激燕昭王知遇之恩,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蘇秦為了幫助燕昭王復仇,甘願間齊,而且是死間(功成則身死)。【此處還有一說,蘇秦在路上曾經碰到過燕國曾經的太子平之妻,一見傾心,這才屈身事燕,甘願死間。但不管是哪一種,蘇秦的勇氣和毅力,誠信和忠義都是那個爾虞我詐的時代中少有,可謂是為一人,亡一國。】終於在蘇秦的努力之下,齊國樹大招風,終於迎來了覆滅,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秦、韓、趙、魏五國伐齊,獲得大勝,五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報了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此役後,齊國疆土只剰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即墨二都。本想齊國滅國已成定局,卻沒有想到燕國仁愛王道的思想又開始做怪,所以只圍不攻,拖到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燕惠王為太子時,就與樂毅不合。齊國即墨守將田單知道燕國君臣相疑,利用這點,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擔心被殺,便逃亡趙國。至此燕國復仇之戰已經結束。

燕國,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姬姓,文王,召公(shao)之後,但這也成為它滅亡的種子

燕昭王廣納賢才

再往後,秦國崛起,勢不可擋,一路東出,燕王甚至利用自己兒子(太子丹)和當時秦王嬴政的交情來緩解秦國滅亡燕國。但是太子丹又怎會是束手就擒的人,他逃回了燕國,開始謀劃荊軻刺秦,荊軻刺秦本來有兩個計劃:一是擒住嬴政,逼迫秦國還回六國土地;二是刺殺嬴政,使得秦國陷入內亂,緩解滅國的步伐。可也正是這些顧慮,使得荊軻並不能專心刺秦,計劃失敗。

燕國,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姬姓,文王,召公(shao)之後,但這也成為它滅亡的種子

荊軻刺秦王

公元前226年(燕王喜二十九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鑑於燕趙殘餘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暫停進攻。公元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賁(王翦之子)率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

燕人身上留的是純正的周氏王朝血液,周氏王朝仁愛王道的大道思想深入燕人骨髓。在這個窮兇極惡的戰國時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燕國亡,亡於固守,矛盾、糾結、沉淪。

TAG: 燕國燕昭王齊國蘇秦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