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越王勾踐(一)吳越世仇

提起越王勾踐,很多人馬上會想到

“臥薪嚐膽”

的典故!

時至今日,勾踐早已成為不懼屈辱與失敗,堅忍自虐,最終滅亡敵國的復仇者。

他這種精神,也被後人看作是一種民族敢於拼搏的傳統楷模。

今天起,咱們便來講講這位春秋最後一位霸主的傳奇人生!

歷史名人:越王勾踐(一)吳越世仇

相傳,夏朝開國君主大禹病逝會稽山,便葬在那裡。

他的第四代孫少康復國後,為了祭祀先祖,便將庶子無餘封到會稽山,無餘到任後,建立“于越”部落,後稱越國,因此,無餘即是越國的開國君主。

越國因遠離中原,一直保持著比較落後的生活習俗。

據說,無餘傳了幾十代以後,到了春秋時期,因國勢衰微,便被楚國熊渠派小兒子“越章王”佔據了“于越”,由此,勾踐實際祖先又成為熊渠。

越國傳到勾踐祖父夫鐔時,還是一個佔地極小,貧窮落後,未能完全開化的小國,但是等傳到勾踐父親允常時,越國開始發生了變化。

允常是一位非常有抱負的君主,他力圖興盛越國,於是開始學習中原各地先進文化,發展農業、紡織業等等,尤其注重冶煉業,他命歐冶子鑄劍,並親自率兵開疆拓土,對外不斷擴張領土。

這讓一水之隔的鄰邦吳國深感不安。

是時,中原晉國為了與南方楚國爭霸,暗中派人扶持吳國,教習車馬之戰,以使吳國侵襲楚國後方,削弱楚國實力,吳國因此得以逐漸強大。

誠所謂“兩強難並立!”

便在公元前510年前後,吳王闔閭不斷派兵伐越,並攻佔了越國北方檇李(今浙江嘉興西南)地區,允常一面厲兵秣馬,一面窺伺時機復仇。

公元前505年春,允常趁吳王闔閭大舉伐楚之機,率兵攻入空虛的吳國境內,並自稱“越王”,至此,吳、越兩國積怨不斷加深,在東南地區屢屢發生戰爭。

歷史名人:越王勾踐(一)吳越世仇

公元前497年,允常病逝,世子勾踐即位。

勾踐,姒姓,又稱菼執,約生於公元前520年左右,自小性情沉穩,不苟言笑且多謀善變。

他繼位後,很快將越國都城從勾嵊遷到了平陽,第二年又遷到會稽(今紹興越城),因為勾踐考慮到,原來都城位於山區,道路崎嶇難行,而且地勢偏僻,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要想與吳國抗衡,那就要走出山地,吸收更多的中原先進文化,以強大自身。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聽說老對手允常已死,不顧身體年邁,便要率兵討伐越國,一雪前恥,相國伍子胥勸道:“主公伐大喪之國,恐怕出兵不祥,還是等待時機為好。”

然,性情暴躁的闔閭偏就不聽,留下伍子胥與兒子夫差守國,帶著伯嚭、王孫駱、專毅等人,挑出精兵三萬,出南門向越國進發。

越王勾踐得知,決定親率兵馬督戰,遂令諸稽郢為大將,靈姑浮為先鋒,浩浩蕩蕩前往吳越邊境迎敵。

雙方最終相遇在檇李,距離十里開外,各自擺開陣勢,隨後開始交戰。

起初,雙方將士衝鋒,難分勝負,闔閭見狀不禁大怒,他沉吟片刻,思出一計,下令大軍陳列在五臺山下,嚴陣以待,不許妄動,單等越軍懈怠疲倦,再一鼓作氣而發動進攻。

越王勾踐見狀,抬手遙望前方,但見對面吳軍兵馬眾多,排成一個長長陣勢,士兵俱是氣宇軒昂,盔明甲亮,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於是回身對諸稽郢道:“看來吳軍兵勢強悍,不可力戰,只能智取,須用巧計亂了他們的陣腳!”

歷史名人:越王勾踐(一)吳越世仇

諸稽郢於是調出一千敢死隊,分成左右各五百人,全都手持長戟,拼了命地殺向吳軍。

怎知,吳軍就是原地按兵不動,只令兩邊弓箭手壓住陣腳,敢死隊連衝三次,均被亂箭射回,勾踐不禁氣餒,暗自長嘆一聲:“這該如何是好?”

TAG: 越國勾踐允常吳國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