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叫孫中山!”那些熟悉的民國大人物,名字被弄錯很多

曾經看過一個影片,內容並不複雜,就是用一個套路告訴大家,你所看到聽到的不一定是真的。這句話還挺對,就比如說民國大人物的名字,你知道的極為可能就是錯的!

不信?那我們先來說說“國父孫中山”。

“其實我不叫孫中山!”那些熟悉的民國大人物,名字被弄錯很多

"孫中山"

這個名字相信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這個名字他自己從未用過,在他們家的族譜上也見不到,且在清朝或是民國的正規檔案中也沒有這個名字。這是咋回事?

這還得從頭說起,在孫家族譜上,他是德字輩,取名為孫德明。上學之後改成了孫文,字載之。“文以載道”,名、字對應。

後來在清政府的文書裡,他也被寫成了孫汶,這並非筆誤,而是玩點文字把戲,想噁心噁心一下他,順便在名字上消減一下他的威望。

汶,

《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也就是昏暗不明的意思,清政府就是想告訴大家此人名字上就看得出來是一個“渾人”。

“其實我不叫孫中山!”那些熟悉的民國大人物,名字被弄錯很多

孫文先生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孫逸仙,在歐美那邊傳得很開,逸仙是孫文後來的老師區鳳墀為他取的號。

本來孫文號日新,來歷也很有韻味。

《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區老師不知道是不是覺得不太文雅,就用日新的粵語發音逸仙代替了。

而我們現在用得最多的“孫中山”其實是一場誤譯造成的結果。孫文當年在日本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流亡生涯,與日本友人平山周投宿的地方附近有個日本大家族——中山家族,家族成員中山慶子就是明治天皇的生母。

孫文對於明治天皇透過改革讓國家變得強大這一點非常佩服,於是取了個“中山”的姓,名樵。中山樵就是孫文在日本的化名。

“其實我不叫孫中山!”那些熟悉的民國大人物,名字被弄錯很多

後來孫文的日本好友宮崎寅藏寫了本著作《三十三年之夢》,其中有部分就是介紹孫文的,那裡面用的名字大多是“中山樵”。

1903年章士釗看到後大加讚賞,並翻譯成中文的《大革命家孫逸仙》,在國內出版流傳,一度十分暢銷。不過本書在一個關鍵地方翻譯錯了。

原文是

"孫文即中山樵先生"

,章士釗卻翻譯成“孫文即孫中山先生”,自此“孫中山”這個名字響遍全國。當時的國民覺得這個名字全平不仄很有親和力,慢慢傳遍的大江南北,孫文最後也只好笑著默認了。章士釗自己在晚年還因為這個問題耿耿於懷。

“其實我不叫孫中山!”那些熟悉的民國大人物,名字被弄錯很多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名人也有小的“錯誤”,不過沒有孫文先生這樣的烏龍。

比如蔣介石,他在族譜上名為蔣周泰,後來改為蔣志清,這個名字到去日本留學時還在用。

直到1917年-1918年間,老蔣才將自己改名為中正。我們現在熟悉的介石則是源於他在日本留學期間,曾創辦了《軍聲》雜誌,裡面就用了“介石”這個筆名。

後來根據《易經》“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就把筆名改為字了。也就是說其實老蔣的本名就沒叫過蔣介石。

另外汪精衛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情況,他本名汪兆銘,字季新,他在《民報》時想到“精衛填海”這個典故,用了精衛這個筆名。

“其實我不叫孫中山!”那些熟悉的民國大人物,名字被弄錯很多

宋家三姐妹本來叫宋愛林、宋慶林、宋美林,因為父親宋耀如對美國總統很是崇拜。後來覺得不夠女性化改成了“琳”。二女兒與孫文先生結婚的《誓約書》上還豁然寫著“宋慶琳”。

之所以改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是因為宋耀如帶大女兒‘愛琳’去拜訪沈毓桂時才修改過來成‘靄齡’的。大女兒改了,後面兩個女兒也都從‘琳’變為‘齡’。

‘四大家族’中的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也都是字,本名叫祖燾、祖燕。

“其實我不叫孫中山!”那些熟悉的民國大人物,名字被弄錯很多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民國人物流傳至今的都不是他們的本名,不過話說回來,名也好,字也好,其實都是代號。關鍵是說起這個代號時能想到那個人。就像我們如今說國父,想到的一樣是孫中山孫文。

TAG: 孫文名字中山孫中山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