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御駕親征敗了,追問原因,大臣說出後,他竟開始裝糊塗

唐太宗晚年堅持要御駕親征,去打高麗。結果仗打得很不順,死了不少人,算是敗績。唐太宗很意外,回到長安後,找老將軍李靖來討論這個問題:“吾以天下之眾,困於小夷,何也?”我堂堂大國搞這麼大動作,朕還親自上陣,最後卻被一個小國佔了上風,這是什麼情況?李靖不想和他討論,就說,這個事陛下問李道宗就可以了。

唐太宗御駕親征敗了,追問原因,大臣說出後,他竟開始裝糊塗

李道宗是李淵的侄子,也是個老將軍。李靖明白,雖然自己和唐太宗也算老戰友,但有些話還是李道宗說合適。唐太宗趕緊宣李道宗。李道宗一看沒外人,就說了幾句,內容無非是當初他們勸皇帝不必御駕親征,你一御駕,戰場上很多事放不開手腳。還有什麼比保駕更重要呢?真有,也不敢說。

比如李道宗等幾個老帥曾建議,打仗本就是犯險,可利用亂局,奇兵直取平壤。結果,長孫無忌說,皇帝親征不同於諸將領,還是以穩健為主,萬一發了奇兵,後方再出問題,陛下的安危誰負責?這就沒法討論了。當然要以陛下安危為第一要務。唐太宗也認可了此方案,於是穩紮穩打,結果兵困城下,怎麼也推不動了。然後,仗就打爛了。

李道宗就把當初這些事翻出來,重新說了一遍,問道:“陛下,您的‘何也’,有解了嗎?”唐太宗悵然了,半天才回一句:“當時局勢複雜,要考慮的事太多,你說的這些朕記不太清楚了。”

唐太宗御駕親征敗了,追問原因,大臣說出後,他竟開始裝糊塗

這就是晚年的唐太宗,自己蓋過章的事,轉身就變卦,這樣臣子會很受傷的。不過,受傷的臣子不止李道宗等人,還有更慘的。

御駕親征前,唐太宗安排了一些工作,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留下侍中劉洎輔佐太子。唐太宗給了劉洎很多權力,侍中之外,又加了幾個頭銜,“總吏、禮、戶部三尚書事”,算是宮中要事一肩挑。意思是,你辦事我放心。但出發前,唐太宗又召見了劉洎,說:“如今我要御駕親征,你負責輔佐太子。這個擔子不小,你想清楚了嗎?”這時,劉洎大意了。也許是想起了從前唐太宗主持朝臣學習時,反覆討論的那些“古今事”,他慨然說:“您放心,我一定會像個輔佐的樣子。願陛下無憂,大臣有罪者,臣謹即行誅。”這不就是歷史經驗嗎?唐太宗覺得這話怪怪的,但事已如此,沒辦法,只好再告誡他:“你嘴上說謹慎,其實很不謹慎,務必注意這兩個字。不注意,就要出問題。”

唐太宗御駕親征敗了,追問原因,大臣說出後,他竟開始裝糊塗

後來,唐太宗病重,幾位重臣依次進去面聖,出來後都不說話。唯獨劉洎出來後,神情哀傷,“色甚悲懼”,對外面那些沒資格進去的大臣說:“這病情來勢兇猛,皇上聖體恐怕堪憂。”很快就有人彈劾他了,罪名是劉洎對皇帝不老實,居然敢說“國家事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定矣”。這不是唯恐天下不亂,想弄權自重嗎?唐太宗一聽,就想起了從前那事,“以為然”。很快,唐太宗就發了文,說劉洎身居要職,卻不守規矩,赤裸裸地流露出野心,居然早早就準備好了陛下駕崩,他做伊尹、霍光的套路,那就是罪大惡極。最後,唐太宗賜他自盡。

不知劉洎死前心情如何。皇帝讓他學習“古今事”,他學了。大概是他沒跟上唐太宗的思路,學得不正確吧。

TAG: 唐太宗劉洎李道宗陛下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