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別十四年,為何他總知曉賢弟安然無恙?

我國四大經典名著中有一本講述的是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後修成正果的故事,沒錯,它就是膾炙人口的《西遊記》,看過《西遊記》的觀眾,可能會感動於師徒四人之間的深情,那一句“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和“呔,好你個妖怪竟敢抓我師傅”這兩句臺詞也是爛熟於心。但《西遊記》當中還有一段深情不被大家所熟知。

長安一別十四年,為何他總知曉賢弟安然無恙?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西遊記》的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這回講述的是玄奘主持佛法大會,觀音菩薩化作衣衫襤褸之人,對玄奘進行點化並授予袈裟和法杖,然後便有了西遊記中罕見的兄弟揮淚離別的場景。一個是唐太宗,一個是即將遠遊求得佛法的取經人,真摯地挽留卻也留不住那顆一心求得真法的心。在臨走之時,太宗笑道:“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結果一去就是十四年,杳無音訊,按照道理來說,約定好了時間,賢弟卻沒有回來,唐太宗應該為玄奘建一個衣冠冢,但事實上卻並沒有,等到玄奘從西遊之路回來,仍然是排列迎接,熱情款待。

長安一別十四年,為何他總知曉賢弟安然無恙?

我想原因有一,作為一個信佛之人,唐太宗知曉菩薩等人有通天徹地之能,比如說在玄奘此去雖然取經路途遙遠,路上難免遇到什麼意外,但是有觀音菩薩等人一路相助便能夠逢凶化吉,安然度過。並且,因為涇河龍王的事情,唐太宗已經往十八層地獄走過一遭,雖然心有餘悸,但是對於生死這一方面應該看得比較通明瞭,並且也是當即做了一場水陸法會。

原因二在於玄奘是金蟬子,也就是說是如來佛祖的二兒子,也就是佛陀的轉世,本身肉體也應該異於普通人,並且金蟬的意思也有長生、再生的意思,所以走到西天,肉身這方面應該是不成問題,

長安一別十四年,為何他總知曉賢弟安然無恙?

其三的話,是因為唐太宗在被涇河龍王嚇到地府後,已經知曉壽命被閻王進行過修改,將上面的十三年改為三十三年,也就多出了20年的壽命,所以說在時間上,唐太宗更加等得起,原先的三年之約也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只要是在壽終正寢前,能等到賢弟歸來就足夠了,所以他更加堅信玄奘能夠安然無恙地回來。

長安一別十四年,為何他總知曉賢弟安然無恙?

在原著中,是這樣記述唐太宗迎接西遊歸來的四人的,“大聖掄金箍棒緊隨,八戒、沙僧俱扶馬挑擔,隨駕後共入長安。到皇宮後,唐僧將龍馬與經擔,同行者、八戒、沙僧,站在玉階之下,等陳述完了取經之事以後,皇帝大宴群臣。”雖寥寥幾筆,也可見得唐太宗對於這位御弟的重視。

參考文獻:

《西遊記》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AG: 玄奘唐太宗西遊記取經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