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淮南三叛第三叛:諸葛誕稱臣東吳,司馬昭攜帝出征

衣賜履按:從這一回開始,分兩回講淮南三叛的第三叛,諸葛誕之叛。淮南三叛,分別發生於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主政時期,第一叛,王凌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被司馬懿摁住了,王凌被誅族;第二叛,毌丘儉和文欽,動靜兒搞得不小,司馬師親征,毌丘儉被誅族,文欽投降東吳;第三叛,動靜兒更大,諸葛誕歸降東吳,這就把東吳也給扯進來了,在整個兒過程中,魏、吳雙方,各有反叛,大反叛套著小反叛,叛過去之後又叛回來,主動叛、被動叛,軍事叛、政治叛,交織糾纏,上演了一出反叛與反反叛的大戲。

衣賜履說:司馬昭的大將軍之路,並不十分平坦,我們講曹髦時再詳細講述。

三國故事-淮南三叛第三叛:諸葛誕稱臣東吳,司馬昭攜帝出征

【曹髦還是有點帝王之相的,可惜生錯了年代】

最初,徵東大將軍諸葛誕與夏侯玄、鄧颺等人關係親密,公元249年,高平陵事變中,鄧颺被誅族;公元254年,夏侯玄因牽連到李豐案而被誅族;再加上王凌、毌丘儉都被誅族,諸葛誕心中頗有些不安,就開始為自己謀劃後路,一方面開倉賑濟百姓,收買人心;另一方面,蓄養揚州輕俠之輩數千人,作為死士。

衣賜履說:諸葛誕兩次到揚州任職。第一次,司馬懿平叛王凌之亂,任命諸葛誕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後來,魏吳爆發東關之役,諸葛誕征討諸葛恪不利,改任鎮南將軍,離開揚州。第二次,毌丘儉、文欽反叛,司馬師命諸葛誕佔領壽春,任命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後來,發兵擊斬吳國大將留贊,進封高平侯,轉為徵東大將軍。

公元256年,冬天,東吳打算攻打徐塘(安徽省含山縣附近),諸葛誕的兵力完全可以應付,但他卻藉機向朝廷再請十萬兵眾守衛壽春(徵東大將軍司令部所在縣,安徽省壽縣),又要求在淮水之濱建一座城,防備吳國進犯,實際上是想自己佔據淮南(欲保有淮南)。魏國朝廷意識到,諸葛誕可能對自己的安危有想法,而他又是老臣,就想把他召回朝廷再說。

三國故事-淮南三叛第三叛:諸葛誕稱臣東吳,司馬昭攜帝出征

【這哥們兒似乎有點大志向】

《三國志·諸葛誕傳》正文,對諸葛誕造反筆墨不多,裴松之注引《世語》《魏末傳》,充實了一些內容。

《世語》上說,司馬昭主政後,長史賈充建議派使者慰勞四徵將軍,賈充本人親自前往壽春與諸葛誕會面。賈充回京後,向司馬昭報告說:

諸葛誕這是第二次在揚州任職了,他素有威名,頗得民心。現在徵召他回朝,他大約是要反叛的,不過還算不上大禍;如果不徵召他,假以時日,他的根子越扎越深,勢力越來越大,到那時,小禍就會演變為大禍。

於是,司馬昭任命諸葛誕為司空。諸葛誕看了詔書,說:

做三公官,還輪不到我誒,那個王昶就排在我前頭嘛。朝廷這麼急吼吼讓我回去做司空,把兵權交給樂綝,嗯,一定是樂綝這小子暗中搗的鬼。

樂綝是揚州刺史。

諸葛誕帶著一票兄弟,衝到揚州州政府,把樂綝給宰了。

《魏末傳》的記載又有不同,說是賈充到了壽春,和諸葛誕聊天兒,聊著聊著,突然說:

諸葛誕厲聲說:

你難道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家世受朝廷大恩,為何如此背信棄義?你特麼說的這是什麼話!我今兒就把話摞這兒,如果洛陽有變,我諸葛誕必將誓死捍衛!

賈充默然不語。

之後,諸葛誕被徵召做司空,於是反叛。

衣賜履說:賈豫州即賈逵,是忠於曹氏的標誌性人物之一。當年,王凌反叛失敗後,被押赴洛陽,路經賈逵廟,就曾經對著廟高喊,賈梁道(賈逵字梁道),我王凌是大魏之忠臣,只有你的神靈知道啊!

賈逵是魏之忠臣,賈充則可以稱之為魏朝終結者,歷史的這種安排,頗有些戲劇性。

三國故事-淮南三叛第三叛:諸葛誕稱臣東吳,司馬昭攜帝出征

【這哥們兒既有本事,也是官場大混】

諸葛誕殺了揚州刺史樂綝,聚集了淮南、淮北十餘萬屯田官兵,又在揚州新招募精壯士卒四五萬人,儲存了夠吃一年的糧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隨後,派將軍朱成到吳國,向吳帝孫亮稱臣,同時,又派兒子諸葛靚,以及長史吳綱等人的子弟,到吳國做人質。

魏帝曹髦下詔說:

諸葛誕極為兇暴,傾覆揚州。當年英布造反,漢高帝親自征討;隗囂不肯歸順,光武帝親自征討;對吳國和蜀國,我烈祖明皇帝也親自征討。如今,我將與皇太后一道,親自征討諸葛誕!

隨後,司馬昭率大軍,帶著曹髦和郭太后,前往討伐諸葛誕。

衣賜履說:甭問啊,曹髦這道詔書,一定是被司馬昭逼著寫的。諸葛誕反叛,司馬昭必須親征。但又怕自己一出去,曹髦和郭太后在後面搞事情,少特麼客氣,全都得跟我走!而且,還得讓曹髦昭告天下,不是我司馬昭逼他去的,是他自己個兒哭著鬧著要去的。

就在諸葛誕向東吳稱臣的同時,東吳也有將領歸降魏國。

此人是鎮守夏口(湖北省武漢市)的鎮軍將軍孫壹。

衣賜履說:孫壹是孫靜的孫子,孫綝是孫靜的曾孫,算起來,他們是堂叔侄。權力這玩意兒,常常是六親不認的。

衣賜履說:裴松之認為,孫壹是害怕被孫綝誅殺才歸降魏國的,並沒有什麼大的功勞,而魏國對他的賞格太高了。我和裴老爺子看法不太一樣。此時,正是司馬家奪權的關鍵時期,不但要防止國內的反叛,還要防備吳、蜀藉機進攻。像孫壹這樣的人,儘管沒什麼功勞,也不是什麼高階人才,但只要你歸降,我就大大的封賞,而東吳內部的政治鬥爭如火如荼,魏國對孫壹的封賞,對那些不滿於孫綝,以及害怕被孫綝迫害的東吳臣僚,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實際上,司馬昭的這個招降政策,對平叛諸葛誕之亂,的確起了不小的作用,我們後面會講到。

司馬昭命令王基聚攏軍隊,堅守壁壘,不得交戰。王基屢次要求進攻,司馬昭都不準。不久,東吳鎮南將軍朱異率軍三萬進駐安豐(安徽省霍丘縣),支援壽春。司馬昭下令王基率軍轉移,佔據北山。

三國故事-淮南三叛第三叛:諸葛誕稱臣東吳,司馬昭攜帝出征

【王基一定不同意他長這個模樣】

王基對諸將說:

現在,我們圍城的營壘非常堅固,兵馬也已集結,此時應該做好準備,就等著敵軍突圍時給予迎頭痛擊。如果我們轉移到北山,把守險要之地,城內敵軍就得以喘息,戰局就很難預料了。

於是,王基不聽司馬昭的命令,繼續包圍壽春,同時上書說:

如今與敵人對峙,我們應該不動如山。如果移防部隊,依據險要,軍心就會不穩,大好形勢可能有變。現在各軍都已據守深溝高壘,群情激昂,不可隨意變動,這是治軍的要領。

奏書呈上,司馬昭同意。

於是,王基率軍對壽春城四面合圍,形成內外兩層包圍圈,防禦工事非常堅固。文欽等人多次出城,企圖突破包圍,都被魏軍擋住,只好重新回到城中。

衣賜履說:王基是個能人,不但很能打,而且很有見地。王基經常違抗命令,這次是司馬昭,實際上,在司馬師平叛毌丘儉、文欽之亂時,王基作為魏軍前鋒,也曾違抗司馬師的命令。王基最初是王凌的人,還做過曹爽的屬下,但他違抗命令,司馬兄弟竟然都能容忍他,就很有些意思。我們稍微擺一擺這位爺的事蹟。

王基是東萊郡人,從小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王基到郡裡當了個小幹部,覺得沒意思,就辭了職,到琅邪一帶遊學。黃初年間(公元220年—公元226年),王基被舉為孝廉,當了個郎官兒。後來,青州刺史王凌上表,請求任命王基為州別駕,再後來,又被召到宮裡當秘書郎,王凌又上表把他請回來。不久,司徒王郎徵辟王基到司徒府工作,王凌不放人。王郎專門給州里下發公文,批評王凌,但王凌就是不放人。王凌在青州治理得不錯,王基的輔佐之功不小。後來,司馬懿徵辟王基,王基還沒上任,又被任命為中書侍郎。曹爽當政之後,任命王基為從事中郎,又外放為安豐郡太守。七七八八的,王基換了不少工作崗位,都有建樹。公元249年,高平陵事變爆發,曹爽被誅族,王基作為曹爽的舊部,被免了官職。但是,就在當年,他又被任命為尚書,再出任荊州刺史,加揚烈將軍。

這麼捋下來,大家有沒有覺得有點兒怪?王基最初是王凌的人,又做曹爽的幹部,而王凌和曹爽都是司馬家的死敵誒。但王基在曹爽被誅族的當年,就重新受到重用,一定有文章。

我猜,司馬懿早就看中王基了,沒準兒王基在曹爽手下工作時,就已經被司馬懿策反了,司馬懿有這個本事。從那時起,王基就對司馬父子效忠了,而且立下不少功勞,司馬兄弟對王基非常信任,哪怕違抗命令,也絕不會怪罪。

我們舉個有意思的例子。

公元254年,司馬師廢掉了魏帝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因此事而晉升爵位的,《三國志》上一共記錄了七個人:

高柔,進封安國侯。

盧毓,進封大梁鄉侯。

王觀,進封中鄉亭侯。

傅嘏,進封武鄉亭侯

鍾會,賜爵關內侯。

鄧艾,進封方城亭侯。

王基,進封常樂亭侯。

這裡有什麼古怪嗎?

有。

這七個人中,京官兒五個:高柔、盧毓、王觀、傅嘏,這四位都在上奏罷免曹芳的奏書上是掛了名的;鍾會,當時應該是出了不少力,但地位太低,沒資格掛名。這些人在廢曹芳、立曹髦時立了功不奇怪,奇怪的是,鄧艾時任兗州刺史,王基時任荊州刺史,這哥兒倆根本不在京城,他倆憑什麼因立曹髦為帝而進封為亭侯?

公元260年,曹髦被司馬昭的手下殺死,司馬昭立常道鄉公曹奐為帝,因此事而受到封賞的有三人:

高柔,增加食邑,達到了四千戶。

王觀,進封陽鄉侯,增加食邑,達到二千五百戶。

王基,增加食邑,達到五千七百戶(因平叛諸葛誕,已封東武侯)。

高柔、王觀都在朝裡為官,立曹奐有功不足為奇,奇的還是王基,時為徵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駐軍新野,他為什麼又增加食邑?

我沒有標準答案,只能猜測,司馬兄弟在立曹髦、曹奐的過程中,擔心有地方官起兵反對,鄧艾和王基,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司馬家的家臣,守護洛陽門戶,為穩定局勢起了一定作用。

好,我們回到司馬昭這裡來。

【這個司馬昭,氣質上還是滿像的】

司馬昭又派奮武將軍、監青州諸軍事石苞統領兗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質的輕裝精銳部隊,在壽春外圍遊擊,切斷東吳的援軍。州泰在陽淵(安徽省壽縣西南)大敗朱異。朱異撤退,州泰追擊,殺傷二千餘人。

衣賜履說:孫綝殺了朱異,自己退軍,壽春就成了一座孤城,城破軍敗,已成定局,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看到孫綝這個樣子,我猜孫權在地底下得氣得吐血再死一回吧。

【圖片來自網路】

TAG: 王基諸葛司馬昭王凌曹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