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的三位梟雄

三國演義裡,劉備,曹操、孫權都是鼎鼎大名的梟雄,按出場順序是劉備、曹操、孫權,他們各自成為蜀國、魏國、吳國的主公。

在三國時代,弱肉強食,只有具備出眾的才能,善於網羅英才,英明地指揮軍隊,才能割據一方的地盤。

那麼劉備、曹操、孫權有什麼共同點,又有什麼不同呢?他們的共同點都很愛惜人才,廣納人才。不同點就是:劉備,仁義為主。曹操,強勢加謀略為主。孫權,善守基業,會用人才。

三國演義裡的三位梟雄

劉備重情重義,以仁義為本,愛護百姓,劉備與關羽、張飛桃源三結義,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一起出來打天下,後來的一切都實現了他們的承諾。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才請得孔明,劉備治理新野縣,把新野治理得很得民心。火燒新野後,劉備不願丟下老百姓,帶領十萬百姓逃難,不願乘人之危吞併同宗劉表的荊州基業,寧可在長板坡打敗仗,死傷無數,連他的糜夫人也跳井自盡。可謂是一心為仁義,大仁大義。

關羽被東吳殺死後,已經當上皇帝的劉備誓要與關羽報仇,要攻打東吳,不久張飛又被手下的叛將所殺,劉備更加悲憤,但結果還是被東吳孫權的大將陸遜打敗。

三國演義裡的三位梟雄

劉備思念關羽、張飛兩位賢弟,不願苟且於人世獨享富貴,於是哀傷過度,重病彌留於白帝城,向軍師孔明託孤,不久就去世。實現了桃源結義的盟誓。

劉備的人格魅力最值得尊敬,可惜也是因為義氣而一意孤行,不聽孔明和趙雲的意見,執意攻打東吳,破壞了東聯孫權,北抗曹操的戰略路線,結果慘敗。

曹操才幹過人,是個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不過此人心狠手辣,生性多疑,為了權利不惜一切代價。曹操的名言:寧讓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曹操是個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舉幾個例子:官渡之戰,曹操用兵如神,以少勝多,擊敗袁紹。有一次,軍中糧食不夠,管糧官向曹操報告,曹操叫他用小一點的勺分軍糧,後來為了穩定軍心就對管糧官說借他的人頭一用,把這個無辜的管糧官斬首示眾,公示說因為這個管糧官貪汙糧食所以殺了他,以安定軍心。

曹操由於玩女人而害死自己的大兒子和貼身侍衛典韋。張繡本來已經歸順曹操,曹操卻把張繡美貌動人的嬸子鄒氏接去侍寢,張繡吞不下這個奇恥大辱,聽賈詡的計策,先把典韋灌醉,然後突襲曹操的軍中帳篷,還好典韋醒來冒死抵擋住進攻,曹操趁機從後門逃跑,典韋被殺死,曹操的大兒子曹昂為掩護曹操被亂箭射死。

曹操疑心別人會趁自己熟睡謀殺自己,就對左右的人說自己夢中會殺人,有一次他睡覺時踢落被子,有一個侍從上去幫他蓋好被子,曹操突然起來一劍殺死這個可憐的侍從,然後繼續睡覺,醒來發現侍從的屍體,左右人員告訴他事情的經過,曹操裝模作樣大哭一場,厚葬這個侍從。

孫權,字仲謀,自從兄長孫策死後,十八歲就當上東吳的主公,他也很會使用人才,任用賢能,深謀遠慮。孫權的名言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孫權重用周瑜和魯肅,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局面。北抗曹操,西拒劉備。連曹操都說:生子當若孫仲謀。

三國演義裡的三位梟雄

孫權愛惜人才,在幾次戰鬥中,孫權的手下週泰多次為保護孫權,身上負傷幾十處,冒死救了孫權。後來孫權為表彰周泰的功績,賜給他青羅傘,讓周泰和自己坐同樣的車駕,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遇到如此英明的主公,誰還會不拼命,真是士為知己者死。但孫權出身不錯就有些自負,以貌取人,看不起長相醜陋的鳳雛先生龐統,確實太過可惜。孫權有時也會猶豫不決,在決定繼承人上反覆不定,引起下面的各派之爭。孫權在位24年,活了71歲,是三個統治者之中最長壽的。

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曹操、孫權都是那個時代各領風騷的梟雄,三國演義把他們刻畫得栩栩如生。

TAG: 曹操孫權劉備管糧官典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