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被騙修了一條渠,奸細想靠它拖垮秦國,不想秦國靠它統一六國

在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方向,涇河順流而下,在河的北岸,坐落著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成果之一——鄭國渠。

鄭國渠修建於戰國末期,該渠西引涇河之水往東注入洛河,全長達300多公里,灌溉農田面積約為110萬畝,其規模之大、工程技術之先進、經濟利益之高,成為了中國水利科技史上不可撼動的豐碑鉅作。

秦國被騙修了一條渠,奸細想靠它拖垮秦國,不想秦國靠它統一六國

戰國時期,與鄭國渠齊名的還有李冰在蜀地修築的都江堰、位於今天廣西桂林的靈渠。無一例外,它們都是由秦國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專案。

然而,設計並主持修建鄭國渠工程的人卻並非秦國工匠,而是一位來自韓國的水工——鄭國。鄭國修築鄭國渠有功,於是秦始皇便以他的名字命名這項水利工程,這就是“鄭國渠”名字的由來。身為韓國的子民竟為秦國效力,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故事呢?

一、韓國的“餿主意”

戰國末年,曾經西陲的“蕞爾小國”——秦國,在經歷了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之後漸漸強大起來。秦國重用商鞅,積極實行變法,國力迅速大增,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都遠超其他六國。

之後,秦國開始了他征伐六國的步伐,先是接連吞併了漢中和巴蜀等地區,佔據了膏腴之地。緊接著,他又出兵攻打“三晉”地區,

東方各國雖然對秦國的做法十分不滿,卻是“敢怒不敢言”,因為它們不僅沒辦法阻止秦國的鐵蹄,而且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秦國的鄰邦——韓國。

秦國被騙修了一條渠,奸細想靠它拖垮秦國,不想秦國靠它統一六國

公元前293年,韓魏聯軍試圖阻攔秦軍東進,結果兩國在損失了24萬的兵力之後依舊奈何不了秦國;公元前291年,秦國一下奪取了韓國的工業重鎮,韓國經濟因此受到重創。在歷史上,秦國攻打韓國大大小小的戰爭不下十九次,韓國為了求和,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予秦。

公元前246年,幕僚向韓桓公獻上“疲秦之計”,大約是被秦國已經打得暈頭轉向,糊塗的韓桓公竟然採納了這一建議。他派出水工鄭國出使秦,遊說秦王在涇、洛兩河間修建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表面上是說要幫助秦國發展農業,其實是想透過修建水利,虛耗秦國的國力,以換來韓國的安寧。

鄭國來到秦國之後,按照韓王的指令向秦王提出了修建水渠的建議,秦王深以為然,留下了鄭國,並任命他為修建水渠的總監事,主持修建水渠。就在水渠修建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時,從韓國回來的秦國間諜向秦王戳穿了鄭國此行的真正目的,秦王十分生氣,意欲將鄭國殺之而後快。

秦國被騙修了一條渠,奸細想靠它拖垮秦國,不想秦國靠它統一六國

沒想到鄭國卻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對秦王說:“韓國被滅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我在這其中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大王今天若是殺了我,工程馳敗,虧的是秦國,韓國有什麼損失呢?但大王若是不殺我,待到此渠築成之日,灌溉千畝良田,到時候得益的就是秦國。”

秦王思索之後,覺得鄭國所言句句在理,殺掉鄭國雖然能解氣,但是對自己的大業來說卻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於是秦王決定留下鄭國,讓他繼續修建水渠。

二、秦國征伐的後勤支柱

鄭國本是韓國最優秀的水工,在水利工程修建上擁有過人的天賦。他巧妙地運用關中平原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特點,使渠水能夠自流灌溉;同時他又採用獨特的“橫斷”技術,堵住清峪河、蝕峪河的水流,讓它們流入水渠,既省時又不費力就能夠讓渠內有充足的水量。

鄭國等人前前後後花了將近十年才建好鄭國渠,其耗時之久、費力之大是中國水利史上所少有的。但鄭國渠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證明,秦王當初留下鄭國是極其明智的選擇。

秦國被騙修了一條渠,奸細想靠它拖垮秦國,不想秦國靠它統一六國

考古學家經過多番測量考察發現,當年鄭國渠的灌溉農田面積達到118萬畝,也有人說是280萬畝,但無論是118萬畝還是280萬畝,其灌溉面積都在萬畝以上,這是無須爭辯的事實,它有效解決了當時秦國農業最重要的灌溉問題。

而且,鄭國渠所採用的乃是“泥水灌溉”的方式,大量黃河水灌溉田畝,它極大降低了關中地區土地鹽鹼度,改善了鹽鹼地的水土,從某種程度上看,它增加了秦國的良田面積。鄭國渠的出現極大提高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發展,使關中成為沃野糧倉,從而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經濟基礎。

秦國被騙修了一條渠,奸細想靠它拖垮秦國,不想秦國靠它統一六國

對於正在不斷擴張的秦國來說,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農業的穩定發展意味著可供養的人口數穩步增加,這無異於為秦國軍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

此外,對於戰爭來說,兵糧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據史料記載,鄭國渠所灌溉的百萬畝良田所提供的軍糧,足夠秦國60萬軍隊數年食用。如此一來,蜀中的都江堰和關中的鄭國渠猶如秦國兩翼,不僅給秦國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戰後方供給,還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秦國的強大助力。

三、一渠造慧萬世

從鄭國渠的成功修建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到秦始皇成就霸業的原因。鄭國被揭穿之後,秦國中不少人曾上書建議秦始皇下逐客令,但秦始皇最終選擇留下鄭國,說明他具有博大的胸懷,能夠一種開放的態度對待人才,任人唯賢。各國的賢能之士也正是看到這一點,紛紛跑到秦國為其效力。

可以說,秦皇保住的不止是一個鄭國,得到的也不僅是一個鄭國渠,他還藉此籠絡人心,網羅了天下人才。

得君如此,秦國豈有失敗的道理?

此後,秦國國力大增,軍隊戰鬥力猛漲。秦軍成為六國軍隊中駭人的“虎狼之師”,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秦國被騙修了一條渠,奸細想靠它拖垮秦國,不想秦國靠它統一六國

公元前231年,秦國劍指韓國,秦王先是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南陽,將其作為攻韓的前哨之地。第二年,秦軍一舉攻克新鄭,韓王安被俘,韓國全境皆被佔領,韓國滅亡。秦國佔據了“天下之樞”,跨出“一統天下”的第一步。

韓王桓怎麼也沒想到,當初自己的“疲秦之計”,最後竟成為了“肥秦之策”,韓國苟延饞喘十幾年,終究改變不了被滅亡的命運。而鄭國渠的修建不僅沒有拯救韓國,反而成為秦國滅韓的助力。

若是韓王桓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仰天嘆息自己的作繭自縛。

秦之後,歷朝又對鄭國渠的基礎上修建了新的水渠,滋養了黃河沿岸的農業地區,影響深遠。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鄭國渠的不遠處,人們修建了一處新的水渠,名叫“涇惠渠”,寓意惠及關中大地和百姓,與當年的鄭國渠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它的源頭正是不遠處的鄭國渠。

今天的鄭國渠作為寶貴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每年來這裡觀光、遊玩的人絡繹不絕,給當地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兩千多年過去了,鄭國渠穿過歲月的長河,依舊以別樣的方式滋養著它的子民。

本文作者:元氣少女QMQ

參考資料:

1、《鄭國渠:疲秦變強秦》,殷志欣

2、《鄭國渠的作用歷史演變與現存文物》,葉迂春、張驊

3、《鄭國渠:秦統一大業的經濟基礎》,李雲鵬

4、《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豐碑——鄭國渠》,梁安和

TAG: 秦國鄭國渠鄭國韓國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