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兩個家族恩怨嗎?

我國曆史悠久,有“中華上下五千年”之稱,自黃帝時期開始,歷史的齒輪開始在華夏大地上轉動。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從中原地區到華夏九州,天下不斷的擴大,文明不斷的擴散,炎黃子孫遍佈與天下各地。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兩個家族恩怨嗎?

在血緣上我們自然是以炎黃部落為源頭,但是在文明制度上,我們更加追源於三代。所謂三代,就是指華夏曆史上最早的三個朝代,夏朝、商朝、周朝。自大禹建立夏朝開始,華夏進入了王朝時代,三代都是早期的奴隸制王朝,象徵著生產力的階段性進步。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兩個家族恩怨嗎?

而夏朝是華夏的第一個朝代,他開創了世襲制,使得華夏由原始社會時期的“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屬實是歷史的大進步。但是夏朝仍保持著大量原始社會的痕跡,總體來說也比較落後,對其的史料極其的少,所謂我們的歷史更多是聚焦於後面的兩個朝代——商朝和周朝。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兩個家族恩怨嗎?

很多人其實對三代有一點誤解,大家都認為三代和後面的朝代一樣,都是相互交替式進行的。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三代的存在方式,實際上是有點像東漢之後的三國時代,三個朝代其實是並存的,哪一個王朝繁盛起來就會代替另一個王朝。

就像周朝滅了商朝之後,商朝並沒有完全滅亡消失,他則是變成了周朝體系中的宋國繼續生存,而下夏朝被商朝滅亡時也一樣,只是失去了中原地區的正統地位罷了,王朝並沒有滅亡。這些表現就有點類似於原始時代的部落之間的戰爭交替,說明三代奴隸制社會時期還是保留了較多的原始部落色彩。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兩個家族恩怨嗎?

三代之中,對我們現在影響最大的是商代和周代。商代是青銅時代的鼎盛時期,而周代則是華夏疆域的初步形成和封建社會的孕育時期。雖然這二者都十分重要,但是從文化來說這是兩個不同的文明系統。

商人實際上是從西遼河流域向中原遷徙的遊牧民族,在商人的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十分注重鬼神信仰,以神權來管理王朝,著名的甲骨文就是商人在占卜後留下的殘留龜甲獸骨,上面記載著商朝的文字。而且商人普遍的四處遊歷,同時也帶著四方的物資,商人這個職業就是在商朝誕生的,商朝被稱為商的原因也在於此。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兩個家族恩怨嗎?

於此同時,商朝還是歷史上遷都次數最多的朝代,商朝連著遷了十幾個都城,在商朝中期首領盤庚最後才選擇了殷作為商的首都。

這種遷都特性也是來源於他的遊牧民族文化,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公元前兩千年,由於世界各地區生廠力的發展,遊牧民族普遍崛起,取代了各文明的農耕民族王朝,但同時又被農耕民族的生產方式逐漸同化,轉化或被新的農耕民族取代。”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兩個家族恩怨嗎?

而周朝就是典型的農耕民族,周民族來源於夏朝,周的祖先後稷就是夏朝的農官,周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寫法也也和“田”類似。周人在涇渭平原上耕作,逐漸與周圍的少數民族打好關係,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

周文王時期,周的勢力已經非常巨大,所以商紂王才要幽禁文王姬昌,殺死他的長子伯邑考來削弱周的勢力。但終究沒能完成他的目的,到了周武王時期,姬發在牧野大破商軍,標誌著商朝的滅亡。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兩個家族恩怨嗎?

周朝代替商朝之後,迅速的將自己的文化觀念傳播至天下,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朝創立了分封制,分封諸侯王至天下各個地區,這就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讓周文化滲透入全國各地。

在分封制的影響之下,商朝的殘存勢力也只能和周文華共存,在共存中一步步被周朝的文化給同化。微子啟所分封到的宋國還處於內地,處於周文化的統治腹地,就這樣一步步的失去了民族認同。

在與周人的血緣交織和文化交織中迅速被同化,一統併入周民族,歷史就此從商周民族並立來到了以周民族為中心主體,同時各少數民族共存的新時代,大大加強了中華民族的統一性。這就是兩個相互爭鬥,融合的民族最後的結局。

TAG: 商朝周朝夏朝三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