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到現代——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愛情之美

從傳統到現代——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愛情之美

“無字情書”樹葉信動畫

2020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博物館舉辦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愛情文化展·古典愛情”。展覽由中國民族博物館主辦策劃,透過“詩意”“花房”“物語”“行禮”四個單元共150餘件展品,呈現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的愛情生活文化。

新穎立意:古典語境的愛與美

從傳統到現代——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愛情之美

“花房”單元展示哈尼族婦女換裝的成年禮

與常規的民族文化展覽不同,“古典愛情”展覽的主題立意別出心裁,敘事主線貫穿傳統經典,與少數民族愛情生活進行對話。在展覽四個單元中,頻頻穿插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等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把少數民族愛情生活的解讀置於古典語境中。觀眾在吟誦之間,體會著少數民族社會風貌與先秦社會的微妙聯絡。“花房”單元放大的清代《百苗圖》,用古代男女交友場面烘托少數民族成年禮的展示,敘述主線始終緊扣“古典”語境。古今對照呼應,頗有蕩氣迴腸之感。

“其俗自幼即習歌,皆倚歌自擇婚。”中國少數民族具有健康率真、自由熱烈的婚戀傳統,中華各民族獨特的愛情節日據統計有數百之多。展覽集中展示了典型的少數民族愛情節日活動,如歡歌如海的廣西壯族“三月三”歌圩,情深意長的貴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查白歌節,別開生面的哈薩克族“姑娘追”,酣暢淋漓的雲南彝族“阿細跳月”,“饋君飯食、笙鼓相慶”的苗族姊妹節,輔之以彝族大三絃、苗族十五管蘆笙、哈薩克族馬鞍和琴等形形色色的民族樂器和生產生活器物。在展示愛情信物的單元,擷取各民族情歌片段,強化民族文物純真熱烈的情感表達。如藏族情歌“在人多廣眾的地方,請不要對我微笑。如果真的相愛,請把靴帶解下來”“丟失了千萬只羊,只丟失了一部分財產。丟失了蓮花戒指,就像丟失了心臟一樣”。

娓娓敘事:生命歷程的物與象

從傳統到現代——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愛情之美

破譯“壯鄉天籟”情愛密碼的互動展項

“以歌為媒、以樂傳情”的“詩意”單元,中心展品是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壯族坡芽歌書。配合多媒體觸控式螢幕的互動展項,讓觀眾嘗試破譯“壯鄉天籟”的情愛密碼。“花房”單元展示了南方民族獨特的成年儀式和戀愛習俗。觀眾由此可以瞭解到,在少數民族村寨,年輕人的戀愛並不被當作是私事,而是備受集體和村寨的關懷。很多村寨都建有專門的社交娛樂空間,保障青年男女的戀愛自由,比如佤族“公房”,苗族“馬郎房”,哈尼族“青春房”,侗族爬窗談愛、行歌坐月等戀愛風俗。繭形裝置中心,呈現著雲南哈尼族阿卡婦女各年齡階段的換裝過程,標誌著女孩到成年婚嫁直至中老年的完整生命歷程,很好地闡釋了民族服飾的社會角色功能。進入“傳情示愛身心相牽”的“物語”單元,觀眾的目光會被“無字情書”的故事動畫所吸引。通常被靜態陳列的樹葉信,被製作成“傈僳族無字情書”動畫展項,極大地增加了觀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這就是“讓文物活起來”的樣子。展示的民族文物都是來源於生活的尋常物件,卻無不蘊含著少數民族愛情生活的巧思與情愫——以花草石木傳遞愛戀和相思,用五色花紋譜寫出無聲的情歌。各民族精巧的包、鞋、帶、箍、簪、梳、鐲、刀等物件,富有柔軟性與纏繞性,融入了相結、相予、相配、相信、相守的感情軌跡。瑤族骨梳、侗族花鳥蝴蝶紋樣銀髮簪、黎族檳榔盒、毛南族花竹帽和各民族婚服等民族文物,訴說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密碼如何透過物證而生生不息,也呈現著非遺傳統技藝的薪火相傳。

同時也對民族文物中深藏的情感智慧進行探討,如面對“失戀了怎麼辦”類似問題,展示貴州花溪高坡苗族繡制精美的背牌,講述“射背牌”儀式如何處理失戀的智慧。品讀著充滿山野情趣的生活畫卷,你會感觸頗多——少數民族的愛情生活是如此質樸而又鮮活,是那般浪漫卻並不縹緲,詮釋著腳踏實地的生活,傳遞著雋永含蓄的中華各民族愛情芬芳,凝結著自然與歷史賦予各民族的民間智慧。

精心編織:詩性空間的展與陳

從傳統到現代——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愛情之美

“詩意”單元展示民族愛情節日如音樂歌舞的海洋

一個優秀的展覽,應當具有詩的語言,美的形式。踏入展廳的瞬間,如同走入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邂逅一個深藏山林的美麗春天。“古典愛情”展的空間設計可圈可點——展廳以“圓形”為整體層面的基礎設計元素,利用重複、穿插等手法使“圓”這個元素貫穿整個展廳,在不同區域使用形態各異的圓形來詮釋少數民族愛情活動的豐富多彩。圍繞著“圓”的設計理念,四個單元的“月”“繭”“燈”“冠”意象飽滿豐盈,對相應的主題闡釋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詩意”單元,營造出“荷塘月夜”的朦朧意境,映照出一片少數民族情歌文化的海洋。“花房”單元空間採用圓形設計,隱喻具有幾分神秘色彩的“花房”,繭形裝置寓意“青春萌動,破繭成蝶”。“物語”單元用“燈”的意象,放置百盞交織錯落的花燈,觀眾恍若置身“街市燈如晝”的上元夜。

從傳統到現代——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愛情之美

“行禮”單元婚服的展示手法汲取傣族“拴線”儀式的靈感

“行禮”單元是展覽的高潮部分——華麗莊嚴的彝族花冠高懸於天花;美輪美奐的苗族、傣族、彝族、景頗族、革家人的婚服陳列的背景是一根根交錯纏繞的線繩,靈感源自傣族婚俗“拴線”儀式,寓意一對新人的靈魂從此緊緊繫在一起。穿行在展廳之中,移步換景,富有韻律和節奏,觀者猶如體驗了一次詩性旅行,完成了一次愛與美的洗禮!

價值迴歸:民族文物的形與神

從傳統到現代——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愛情之美

“物語”單元展示少數民族愛情信物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愛情文化展·古典愛情”自2018年推出以來,相繼在北京、杭州、南寧等地博物館展出,得到社會廣泛好評。當然,展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展覽的靜態展示和說明文字偏多,影像內容較少,令人有意猶未盡之感。然而瑕不掩瑜,與常見的“民族服飾展”“民族工藝品展”“民族風情展”等綜合性主題展相比,該展覽值得借鑑的地方很多。一是敘事主題鮮明。“古典愛情”的主題立意,拉近了民族文物與中華經典的距離,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達到與觀眾心靈的同頻共振。二是用詩意的博物館語言,揭示了民族文物背後的風俗習慣、審美內涵和社會功能等深層價值。三是數字化手段助力揭示民族文物的“生命密碼”。用互動展項來展示國家級非遺專案“坡芽歌書”,既吸引觀眾對於歌書的探究和體驗心理,也傳播了這一非遺專案的最新研究成果。民族文物來自鄉野,源於生活,其屬性和功能不同於歷史文物。突破單向度的展示侷限,多角度進行立體和活態的故事講述,內容設計和形式表達彰顯民族文化事項的天然審美屬性,這些都應當成為民族文化主題展覽的努力方向。

作者工作單位:雲南民族博物館

歷史上,中華民族的婚戀文化多樣各異,其中很多少數民族歷史上始終保留著自由戀愛、自主擇偶的形態,完整地承襲了屬於人類的自然情感。雖不能親臨,但跟隨作者的文字和豐富的展品、現代意象裝置照片,我們穿越時空,感受中國少數民族自由、熱烈、充滿歌舞詩意的傳統愛情文化。

版權宣告

——————————

原 創 稿 件

如需轉載,請與今日民族聯絡

監製丨王 鋮 編輯丨蘇怡汀

TAG: 民族愛情單元少數民族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