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死8百多萬人,大街已難見青壯年男子

德國1939年的總人口,不含蘇臺德地區和奧地利,為6900萬。到戰爭結束時的不完全統計,德國死亡總人數,包括士兵和平民,約880萬,其中軍人550萬,平民330萬。這個數字不包括受傷和失蹤的人數,但包括了納粹自己殺死的德籍猶太人、反納粹人士和老弱病殘者。

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死8百多萬人,大街已難見青壯年男子

二戰所有參戰國死亡人數,士兵和平民的總和,在6000萬至8000萬之間,包括納粹殺死的600萬猶太人。死亡人數最多的是前蘇聯和中國,均超千萬。排在第三名的便是德國。戰後由於一片混亂,加上東西德迅速分離,德國的人口數無法有較完整的統計。

如此大規模的死亡、傷殘、失蹤以及難民逃離,直接導致戰後德國勞動力奇缺,強壯的男性勞動力,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戰後其他國家,如波蘭、捷克、蘇聯等國,加上對日耳曼人的驅逐,他們不得不遷回德國。盟國也制訂政策,如規定德國人不得居住在奧得河以東。

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死8百多萬人,大街已難見青壯年男子

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也是為了迅速恢復德國因戰爭導致的大量人口流失。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人口損失過大,對戰後的德國而言,並不是最大的衝擊。當然,在二戰剛剛結束的日子裡,這一問題,還是對德國的恢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無論對於德國人來說,還是對於佔領者來說,首先要做的最基礎的工作,就是清理已經成為廢墟的城市和街道上的碎石。這些工作,只能由老弱病殘和孩子們來完成。他們的報酬每小時不足一毛錢,以及勉強可以維持生命的食品。

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死8百多萬人,大街已難見青壯年男子

此時的德國,已難見到青壯年男子。工廠、鐵路等機構繁重的體力勞動,只能由年輕的婦女和老年的男子承擔。戰爭對德國最大的影響,一是國家被戰勝國瓜分、佔領,最終導致德國分裂為東西德。其次是德國人道德和心理上的備受打擊、屈辱。

戰爭剛一結束,在全德境內,就開始了一場去納粹化運動。所有德國人,如果他們還想繼續擁有之前的工作崗位,如教師、醫生、工廠管理人員、政府公務員等,必須向盟軍佔領當局證明他們不是納粹分子,戰爭中也沒有幫助過納粹。

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死8百多萬人,大街已難見青壯年男子

戰後,德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85%。基礎設施全被炸燬,糧食、電力、供暖的煤等生活用品奇缺。從慕尼黑乘火車到漢堡,需要三天三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即使在某個地方有糧食、衣物或者人們生活的其他必需品,要運出去也十分艱難。

TAG: 德國納粹戰後德國人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