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文|令狐伯光

管虎導演的《八佰》正在上映,票房表現相當不錯。

但是這部電影的爭議,可以說是如此之大。

一方面是支援《八佰》的網友,談到這部電影就“感動,流淚不止,熱血沸騰”等。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這是電影又不是紀錄片,肯定有藝術化的打造。

反正你不支援這部電影就是冷血,就是不愛國就是沒有感情。

一方面,那些不支援《八佰》的觀眾,堅持認為這部電影硬傷很大。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首先單獨從電影的角度看,電影的後半段也非常拉胯。

如果結合歷史來看,那這部電影更是處處都是毛病了。

一個電影一半內容都拉胯,能是什麼好的電影?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八佰》背後的國產戰爭片

因為這部電影現在兩方吵個不休,誰都不能佔上風。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如果要我個人評價呢?

我們從戰爭片的角度看,它確實很難形容。

這個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單獨作為電影來講,它後半段邏輯確實整段垮掉。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不管怎麼說,前面鋪墊那麼多情緒上行,結尾來段大撤退被打靶子確實太奇怪。

這個時候,肯定會有人說歷史上“八佰戰士”撤退過後,最後在租界的下場本來就不好,導演這麼拍是隱喻之類。

但是問題也就來了,支援的觀眾前面不是你們說不要談歷史嗎?

所以,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講?

2、如果從戰爭片的角度,整部電影充斥大量對歷史的“臆造”。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這就造成電影邏輯上確實有點奇怪。

所以,不管是從電影角度,還是從戰爭片的角度。

《八佰》確實存在著它的問題,而且還非常嚴重。

先別罵,今天並不討論這部電影問題是什麼?

這些年國內大導演拍攝的國產戰爭片,一直都有點“擰巴”!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它們的擰巴就來自於敘事核心,也就是視角審視上的一種奇怪。

戰爭片的敘事視角,當然是多種多樣的。

哪怕是那種前面發生戰爭,反映背後人民生活狀態的也算戰爭片。

不過,我們從宏觀層面上看,這兩種敘事視角是戰爭片的主流。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這兩種主流的敘事視角。

2010年後的國產戰爭片都拍得不夠好。

前一種如果說是逆歷史潮流,那麼後一種就是敘事”擰巴“。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歷史層面的宏觀敘事

第一種敘事視角,就是那種宏觀敘事的戰爭片。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這種戰爭片主要以重大的戰爭事件,政治事件為主。

電影的主角也都是那些重要的歷史人物,電影敘事就是非常宏觀的敘述,表達革命精神與戰爭狀態。

這種電影在早期是非常盛行的,各個國家都有拍攝。

如果說到中國宏觀敘事的戰爭片的話。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我們最能被擺上神壇的戰爭片,肯定是90年代的《大決戰》三部曲。

近年同類戰爭片(包含政治)的是《大業三部曲》。

2019年也有這樣一部戰爭片,名字叫做《決勝時刻》。

這些電影從宏觀敘事戰爭片的角度上分析。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它們的缺點非常的明顯。

我個人認為大概有兩個重要的問題。

一是戰爭片的影視工業層面的。

這個都不需要用好萊塢戰爭片《決戰中途島》《1917》等為例。

哪怕是現在正在上映國產戰爭片《八佰》。

這些戰爭片對於影視工業,都有著較大的突破。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但是,那種宏觀敘事的國產戰爭片,製作水平真的不太好。

《決勝時刻》也就比戰爭劇強點,放到戰爭電影當中像二流水平。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大業三部曲》因為講述的故事太多,整部電影沒有什麼主要戰爭需要表現。

它就導致戰爭場面有點走馬觀花的意思,拍得還行但沒啥突破。

多提一句:這個影視工業沒突破是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什麼特效水平。現在絕大多數戰爭片,服化道真的太乾淨了。

二是敘事視角太散太雜,就像梳理了一遍歷史。

這種戰爭片出現的角色都過於的偉光正,過於的宏觀敘事。

它就很難看到個人在大時代裡的悲苦,歷史環境下的浮沉。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最終導致主要角色有點浮於表面了(也很難巔峰),同時沒有特定的戰爭場面與歷史事件。

最終就感覺劇情和戰爭場面,有點像是流水賬。

《大業三部曲》因為明星太多了,這種敘事“流水賬”的感覺尤為明顯。

這個本身並不致命,致命的是無法趕超以前同類戰爭片。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2019年美國的《決戰中途島》,它的敘事也有這意思。

2000年過後,全世界這種宏觀敘事的歷史類戰爭片,多多少少都有這種問題。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歷史下的個人敘事

這種戰爭片大概又能分成兩種。

1、戰爭下的普通人,他們被捲入了戰爭

早期這類國產戰爭片的巔峰,我個人始終認為是馮小寧的“戰爭三部曲”。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紅河谷》《紫日》《黃河絕戀》。

這三部戰爭片非常經典,同時將戰爭的殘酷,可以說展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紫日》這部無比經典的戰爭片。

男主角展現了中國農民的聰明,樸實和仁義的文化精神。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單純而又堅韌的俄羅斯女兵,外表呆萌可憐,內心狡詐多變,實際上又非常無辜的日本女孩秋葉子。

馮小寧的戰爭三部曲,包括姜文的《鬼子來了》,都是反映普通人的經典戰爭片。

2010年過後,同類國產戰爭片是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

2、戰爭裡面的戰士

這種戰爭片主角基本就是戰士,或者是不那麼高階的將領為主。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透過對於他們的塑造,用來表達戰爭的殘酷,大歷史事件小人物命運的悲哀等。

同時這種戰爭片也會有普通人,但是他們的通常是從普通人成長為英雄,亦或者因為戰爭導致命運波折。

如果說以前的戰爭片,宏觀敘事還多。

2000年過後的戰爭片,則基本都是這類戰爭片了。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國內大導演拍攝的幾部戰爭片,同樣都是這種敘事視角為主。

馮小剛的《集結號》,陸川的《南京南京》,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

以及現在管虎導演的《八佰》。

這類戰爭片影視工業技術方面便不做分析了。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這裡我們將國外戰爭片,與國內同類戰爭片做個比較。

你就會明白,這些國產戰爭片為何爭議不斷了。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國產戰爭片的“擰巴”

這類國產戰爭片為何很擰巴,我們從同樣的國外戰爭片比較便明白了。

1、歐美戰爭片

歐美拍攝戰爭片內敘事視角,始終是宣傳自己意識形態的那一套。

因為蘇聯已經解體了,原本歷史扛住德國主力的是蘇聯,現在歐美宣傳功勞快要完全屬於他們了。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這種內在的宣傳,主要就體現敘事核心的表現手法上。

歐美戰爭片最愛做的一套,那就是明明很多時候是他們發動的戰爭。結果卻披著反思戰爭,表現戰爭殘酷的敘事。

如《拯救大兵瑞恩》小隊任務是拯救一名美國家庭的獨子,不能讓這個家庭絕後。

如《血戰鋼鋸嶺》裡主角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厭惡戰爭,只是儘自己信仰救人性命。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狂怒》這種“主旋律”電影,差不多更是如此。

美國拍出來的戰爭片,其思想的表達方式。

再配合全世界一流的電影工業,非常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要求。

歐美戰爭片很少有站到德國法西斯,亦或者其它外國人的視角來審視歐美這場二戰戰爭的。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其中也有真的反映士兵和普通人因為戰爭,心態崩了的電影。

2010年過後,這種“深度思考”的戰爭片在歐美也是少數。

至少,2010年過後沒怎麼出出《辛德拉名單》《鋼琴家》這樣的戰爭片了。

二戰時期的歐美戰爭片還好一些,因為當時戰爭形勢混亂。歐洲國家反抗“法西斯”的戰役,美國參戰等等。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這個終究算是名正言順的正義之師。

(近年已經開始抹殺蘇聯歷史功績,開始混淆歷史黑白了)

最無恥的莫過於後來的很多戰爭片。

明明是美國入侵他國,他們卻能拍成自己去解救別人。整出敵人一副窮兇極惡,自己反戰態度的表達方式。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不管如何,歐美戰爭片敘事視角,有著濃烈的西方意識形態的味道。

你看《血戰鋼鋸嶺》男主角信仰有過動搖嗎?

就差給你打出讓外國人跟著信教的話了。

你看《狂怒》主角們打德國法西斯的精神有過背叛麼?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完全沒有好吧,非常非常的主旋律。

更不用提,像這些國產戰爭片一樣了。

2、國產戰爭片敘事視角是真的擰巴

一直在說國產戰爭片敘事擰巴,到底擰巴在哪裡呢?

它就是在敘事視角的落腳點上,都不是還不還原歷史的事,而是經常落到奇怪的視角審視上面。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之前說過,我國拍攝宏觀敘事的戰爭片較多。

這些電影反映的是重要歷史人物,從國家層面、民族層面、歷史層面的問題。

這個本來沒有什麼不妥,但缺少那種以小見大,以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對映反思戰爭的思考。

不過,這類優秀國產戰爭劇有不少。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比如《戰長沙》中長沙大火背後的一個普通家庭。

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遠征軍部隊等等。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同樣戰爭電影為何總有爭議?

原因就是前面說的敘事視角,國產戰爭劇出發點還是以

中人

人,中國家庭,中國戰士為主。

但不知為何,2010年後的中國戰爭片總愛以外國人審視為主。

《集結號》就是以中國人的視角來審視。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那些不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頂多罵它屁股有點歪,因為歷史上我軍沒有這種哄騙的傳統。

相反,這種上級哄騙下級當炮灰自己跑路,一向是對面的傳統。

但它好歹是中國人自己的視角,所以罵的人終究是少數。

但是其它同類戰爭片,中國導演不知為何總愛用外國人來審視。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其中一大主角就是日本人視角。

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則又以貝爾飾演的洋人牧師為視角,同時還存在拯救中國女學生的行為。

這部管虎的《八佰》,雖然前半段塑造大量的普通人。從小湖北和歐豪的視角,展開塑造了大量四行倉庫計程車兵。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但這些角色的視角,最終帶入的是對岸租界帝國主義列強看戲狀態。

這就有點奇怪了,明明是中國自己的戰爭片,即使當初中國打得非常的壓抑。

但歷史上中國兩黨打出的正面戰役,數量其實並不少。

這些中國大導演拍自己的戰爭片,為何總愛帶著”外國人審視這場中國戰爭“的視角的味道。

有時候,我們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麼。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尾聲

《八佰》的爭議與這些年國內戰爭片相同。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這些國產戰爭片在當前這個講究個人意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崛起的年輕觀眾當中,導致了一種觀念的古怪。

先不管符不符合歷史,很多電影爭議就是敘事視角的古怪。

導演到底是要表達歷史上國軍將士的悲慘,那直接照歷史真相拍就行了。

如果要表達我軍背後游擊戰的偉大,同樣的照著直拍也就行了。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但是國內大導演拍戰爭片,總愛帶著外國人審視,同時刻意反思民族性,歷史性的一些做法。

表達觀念又多,有時還很龐雜。

它能不糾結,能不擰巴和奇怪麼。

國產戰爭片!你們為什麼那麼“擰巴”?

最後,前兩年有部反映國軍戰爭片叫《捍衛者》。

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雖然很窮,但是就拍得非常的不錯。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下面反映,敘事視角沒有這麼的糾結。

TAG: 戰爭片敘事視角電影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