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蒙驁,則輔佐了以上四位秦國君主。《大秦賦》中,秦國大將蒙驁生命垂危,秦王嬴政走到他身前,握住他滄桑的手,想著要安撫他,但老將軍堅定的眼神讓他難以說出口。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就在秦王嬴政不知所措之時,蒙驁用已經沙啞、無力的聲音,留下了他的臨終遺言。蒙驁艱難的側過自己身子,死死握住秦王的手,兩眼更加堅定地說道:

老夫有負先王所託,不能再追隨大王,為大王效力,為大秦盡忠,你們要替大王帶好兵,掃滅六國,忠於大王,忠於大秦。

對此,在筆者看來,就《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中的蒙驁,和歷史上的蒙驁比較接近。雖然他沒能等到秦滅六國的那一刻,但是,他屢立戰功,無疑為秦始皇一統天下掃平了障礙。至於蒙驁的子孫,比如蒙武、蒙恬、蒙毅等人,同樣對秦國忠心耿耿。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首先,蒙驁(?~公元前240年),《戰國策》作蒙傲,戰國末期秦國名將。

司馬遷在《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中記載: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蒙驁本是齊國人,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在戰國七雄中,齊國和秦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可謂相隔千里。對於蒙驁來說,之所以選擇離開齊國,投奔秦國,顯然是認為來到秦國後,能夠獲得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臺。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當然,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我們無法得知蒙驁到底是哪一年投奔齊國的。對此,在筆者看來,蒙驁很可能是公元前284年後離開齊國。在這一年,燕國、秦國、韓國、魏國、趙國聯合攻打齊國。五國伐齊後,雖然齊國成功復國,卻再也無法重回巔峰。因此,這注定蒙驁在齊國繼續待下去,也不能有所成就。而這,應該是推動蒙驁投奔秦國的重要原因。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去世,太子嬴柱即位,史稱“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後去世,終年五十四歲,諡號為“孝文王”,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秦孝文王去世後,太子嬴子楚即位,史稱“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即位後,蒙驁獲得了重用。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驁擔任將領,奉命率軍攻打韓國,韓國割讓成皋(今河南省滎陽市)、鞏二城給秦國,秦國設定三川郡(治今河南省洛陽市)。而《史記·蒙恬列傳》則記載,是蒙驁奪取韓國的成皋、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二城而設定三川郡。當然,不管是割讓,還是奪取,這都是蒙驁戰功的重要體現。秦國設定三川郡後,其疆域到達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因此,這意味著韓國和魏國的腹地,已經暴露在秦國鐵騎之下了。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換而言之,秦國想要消滅韓國和魏國,無疑是容易不少了。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莊襄王派蒙驁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郡。太原郡之下的晉陽,曾是趙國的都城。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趙國的國力不斷下滑,自然難以保住太原郡了。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驁率軍攻克魏國的高都(今山西省晉城市)、汲縣。繼而攻打趙國的榆次(今屬山西省)、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狼孟(今山西省陽曲縣),一共奪取三十七座城池。

同年,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率領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攻打秦國,在黃河以南打敗秦軍,擊退蒙驁,於是魏無忌等撤離。誠然,魏國信陵君天縱奇才,率領五國大軍擊敗了蒙驁。不過,蒙驁雖然沒能取得勝利,但是,憑藉著函谷關等城池進行堅守,蒙驁也沒讓秦國損失慘重。因為無法繼續獲得好處,信陵君魏無忌只能選擇撤軍,這意味著蒙驁還是成功化解了這一次合縱攻秦之戰。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莊襄王薨,享年三十五歲。在秦莊襄王去世後,太子嬴政即位,因此,蒙驁歷經了秦國四位君主,堪稱四朝元老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我們經常聽到三朝元老的說法,不過,四朝元老的大臣,顯然就比較少見了。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秦王嬴政即位之後,任用呂不韋為丞相,李斯為舍人,蒙驁和王齮等為將軍。對於秦王嬴政來說,和之前的秦國君主一樣,依然信任出自齊國的蒙驁。同年,晉陽反叛秦國,蒙驁率軍平定叛亂。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驁攻打韓國,奪取十三座城池。對此,在筆者看來,經過蒙驁的多次進攻,此時的韓國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了。換而言之,只要機會合適,秦國可以輕鬆消滅韓國了。同年十月,蒙驁攻打魏國的氏篸、有詭二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驁攻取氏篸和有詭。同年三月,蒙驁撤軍而回。

最後,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魏無忌去世,這對於魏國來說,損失不亞於丟失數十座城池,也即魏國最後的長城轟然倒塌了。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嬴政得知魏無忌去世的訊息後,於是派蒙驁再次率軍攻打魏國。

蒙驁奪取魏國的酸棗(今河南省延津縣西南)、燕(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虛(今河南省延津縣東)、長平(今河南省西華縣)、雍丘(今河南省杞縣)、山陽(今河南省焦作市)等二十座城池,設定為東郡(治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經此一戰,魏國和韓國一樣,同樣來到了奄奄一息的階段了。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時年約七十多歲。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蒙驁沒能等到秦滅六國的那一天。但是,他輔佐四位秦國君主,屢立戰功,確實為秦朝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中,蒙驁的臨終遺言,雖然只有60字左右,但是環環相扣,把秦王嬴政所擔心的一切都解決,同時也寫儘自己的不甘心。遺言中的“有負所託”4字,蒙驁把自己的一生概括的是明明白白,並藏著自己未能有機會一掃六國,見證大秦王朝建立的遺憾。當然,雖然蒙驁沒能見到,但是,他的兩個孫子,也即蒙恬、蒙毅卻見證甚至參與了秦滅六國之戰,這應該可以告慰這位秦國名將了。

TAG: 蒙驁秦國秦莊襄王魏國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