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把象棋扔進河裡,小王陽明哭了:我寫下這首詩,能流傳500多年

王陽明,這個名字想必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吧!他就是我們華夏大地上那“兩個半聖人”中的其中一位。“聖人”那必須“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樣樣兼備才能夠配上這個神一般的稱呼,另一位是孔子,那半個是近代的曾國藩。

王陽明大力弘揚格物致知,提倡“心學”。他曾經被追捕暗殺,後逃到貴州龍場的一個地方,看著自己身旁的好友都死了,他自己也嚇得不輕,於是在晚上躺在了給自己準備的棺材裡。

一天夜晚風雨交加,和自己出生的情景一樣,狂風呼嘯,一道驚雷閃過,王陽明突然大徹大悟,從棺材中坐了起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王陽明龍場悟道”。

母親把象棋扔進河裡,小王陽明哭了:我寫下這首詩,能流傳500多年

《年譜》也記載著王陽明的悟道經過:“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

和其他人悟道不同,王陽明是突然的頓悟,其他人是緩緩的漸悟。劃破歷史的長空,激越歲月的波濤,吸收日月的精華,養納天地的靈氣,王陽明的“心學”就這樣如驚雷一般橫空出世。

王陽明至此為提倡“心學”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礎:“心即理,心外無物!”標誌著心學的正式確立。王陽明“心學”的核心就是八個字:此心具足,不假外求!從此看出,我們的那顆“心”,是有多麼的重要。

“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萬事萬物的道理都在自己的心中。頓悟後的王陽明,不再為自己的人生有任何的擔憂發愁,萬物都在自己的心中,那還有什麼好擔憂發愁的呢?

母親把象棋扔進河裡,小王陽明哭了:我寫下這首詩,能流傳500多年

因此,王陽明死之前留下這樣一句話:“我心光明,亦復何言?”,便是對他這一生的最好的總結了。

王陽明不僅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還是明代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書法家。同時,他還是那時候的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死後朝廷賜諡號“文成“。

別看王陽明如此之“厲害”,簡直不是一個“人”,稱呼為“神”都不為過。可這位“神人”,小時候也同普通的孩子一樣,喜歡貪玩。

王陽明從小喜歡下象棋,因此也耽誤了不少正事。一日母親又見他在下棋,一氣之下便將棋子全扔進了河裡。這發生在哪個小孩身上,哪個小孩受得了?

母親把象棋扔進河裡,小王陽明哭了:我寫下這首詩,能流傳500多年

小王陽明一下就哭了,委屈至極,可他沒有像一般的小朋友那樣該幹嘛幹嘛,而是為象棋而哭,寫了一首《哭象棋詩》,短短56字句句令人捧腹,流傳至今,已有500多年:

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響一聲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揪。

這首詩頂多算得上是打油詩,可他卻是王陽明小時候所寫,而且是真情實感,為象棋被母親丟進河裡而哭,比現在一些自稱詩人的詩不知好了多少倍。

母親把象棋扔進河裡,小王陽明哭了:我寫下這首詩,能流傳500多年

首聯“

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用“樂”和“苦”表達象棋被母親丟進河裡之前和之後的內心情感變化,是在哭棋子們的不幸遭遇,也是自己哭的原因。“嚴親”的描寫令人忍俊不禁。

而接下來的三聯則是寫

象棋裡的各個

棋子們落入河水

中不同的反映

句都將棋子擬人化,

語言充滿了童趣,句句令人捧腹

兵和卒子掉河我皆不能救,將軍在水裡溺亡了就全盤皆輸了;馬在河裡行了千里遠終究隨波而去,士進了河裡隨浪流向了遠方;炮掉進了河中將天和地震了一響,我還在為在水中的象無比揪心啊。

小王陽明抓住了每個棋子的特點在寫,活靈活現,好像就展現自己眼前像看電影一樣,所有的棋子都動了起來。

每個棋子不管在象棋裡還是在軍事戰爭當中,都十分符合自身的特點。

士兵一死,都救不了將軍。將軍一死,戰爭結束;馬跑得快,隨煙塵而去。保護將軍計程車們只能也隨著將軍為之殉國;“炮”和“象”是在借象棋的特點表達自己被震得“傷懷不已”和自己心頭被揪得“痛苦萬分”的內心感受。從而結束全詩,為之一震。

母親把象棋扔進河裡,小王陽明哭了:我寫下這首詩,能流傳500多年

綜觀全詩,此詩雖然沒有較為深刻的意境和含義,小詩人卻將每個象棋棋子的落水狀況和現實的軍事以及自己當時的心情巧妙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這對於一個小小年齡的兒童來說,實屬難得。

估計那個時候的王陽明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哭著寫的一首詩,竟然流傳了500多年,還充滿趣味,令我們捧腹。

螢幕前的你小時候幹過哪些事,長大後覺得特別好笑的呢?沒事,說出來!讓我們捧腹一下……(此處有掌聲和笑聲)

TAG: 王陽明象棋棋子自己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