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忽必烈從小就被成吉思汗看重。

據說,忽必烈剛出生不久,成吉思汗就注視著這個新生兒,說他不像自己的其他子孫們那般紅潤,相反卻黑黝黝的像他的舅父們那樣。

另有史書還曾經說,成吉思汗西征歸來的時候,小忽必烈與他的弟弟旭烈兀一起前往迎接,在他們分別將自己第一次捕獲獵物的血脂塗在成吉思汗手指上以示敬意的時候,成吉思汗責怪旭烈兀:出手太重,太粗魯!

與此同時,忽必烈則捧著祖父的手輕輕塗抹,深得成吉思汗的歡心。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當然,成吉思汗對忽必烈的看重,對他有一些影響,不過忽必烈十來歲的時候,成吉思汗就去世了,他沒有從成吉思汗那裡得到直接的利益,後來這個忽必烈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建立元朝,成為開國皇帝。

主要還是這麼三個原因:

其一、忽必烈非常講究武器的作用,他真的不是一介武夫,還採納了劉整平定南宋的計策

公元1268年,忽必烈決定攻打南宋,他派手下的傑出將領阿術圍攻襄陽和樊城,這是兩個非常重要城市。

兩城守將均能英勇抵抗,這樣就使這場圍攻戰持續了5年之久。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後來,忽必烈從美索不達米亞帶來了兩位著名的穆斯林工程師,依靠他們研製的攻城武器,終於將樊城攻破。

劉整是當時宋軍中難得的將才,無奈之下投降了蒙古。

劉整的北降是南宋軍事人才的重大損失,也讓忽必烈得到了幫助他平定南宋的大將。

劉整向蒙古人闡明瞭襄陽、樊城在南宋長江防線中的重要意義。

此前襄、樊雖然被蒙軍所攻佔,但是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隨即放棄。

不僅如此,劉整還向忽必烈透露了平定南宋的計策,成功地幫助蒙古人訓練出了水軍,以彌補水戰的不足。

襄陽守將無奈之下,也於同年投降了蒙古人。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因此,忽必烈已經認識到:他不能像蒙哥所主張的那樣“遵祖宗之法,不蹈襲他國所為”。

其二、忽必烈是拖雷的嫡次子,拖雷在當時具有崇高的地位!

唆魯禾帖尼是拖雷的正妻,她生了四個兒子,蒙哥是她的嫡長子,忽必烈是嫡次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

拖雷作為有法定繼承權的成吉思汗的幼子,以及成吉思汗去世後的監國,生前有很高的地位。

後來,蒙哥為把汗權牢牢掌握在拖雷家族,他派三弟旭烈兀統領西征、幼弟阿里不哥駐守草原。

為了加強對漢地的控制,大漢命皇弟忽必烈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

他憑藉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率領軍隊,結束了自唐末以來動盪了300多年的社會,又一次建立起統一的王朝。

這一王朝與以往不同,蒙古族建立的。

事實上,忽必烈從小就受漢文化的影響,喜愛詢問前代帝王舊事,欣賞李世民統一天下。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其三、忽必烈善於使用漢族人才,他自己也學習漢語文,在蒙哥汗時代,成吉思汗一系的諸親王中,只有忽必烈,對中原文化採取吸納學習的姿態

漢族大才子劉秉忠,當時向忽必烈建議說:“以馬上得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天下”!

後來,許衡也上書指出:自古以來,立國都要有規模,凡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都必須行漢法才能長久,否則必定很快就會亂亡了,一些有眼光的蒙古人,這時也都主張採用漢法。

忽必烈於是採納這些建議。

他為了取得漢族的支援和便於控制中原地區,把國都也從開平遷到了中都。

事實上,他早在未登基之時就久居漢地,延攬拜用了很多漢族儒士。

想當年,漢人所草之詔完全用深奧的古漢語寫成,忽必烈完全看得懂,並心有所會,可見他對漢語文之精通。

忽必烈對漢文化的吸納,還表現在他請海雲法師給他的二兒子取了個漢名,喚作“真金”,真金後來被立為太子。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1260年,忽必烈在自行召開了忽裡勒臺之後,在諸王眾臣的擁戴下,正式即位為大汗,成為蒙古帝國第五位大汗。

在草原遊牧民族“漢化”的歷程上,蒙古人的步履要艱難、猶豫得多。

蒙古在歷史上是北亞遊牧民族之一,無論是血緣、語言還是生活方式都和其他活動在北亞、中亞草原的民族一脈相通。

成吉思汗時代,耶律楚材就曾經竭力反對以西域法治理漢地,然而,他力薄勢單,最終“憤悒以死”。

當蒙哥汗時代,成吉思汗一系的諸親王中,其遠在俄羅斯、波斯和中亞細亞者因遠離中原,不可能對中原文化生愛慕之心。

其在蒙古本土的人,因西域文化浸潤甚久,對中原文化態度比較曖昧。只有忽必烈一人,對中原文化採取欣然受容的姿態。

因此,在他身邊迅速集結了大批儒生士大夫,其中許衡、郝經等人,都是名重一時的理學之士,他們無不力主“行漢法”來治理國家。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其實,原遊牧制生硬移植中原,已經造成漢地不治的結果。

此時,大蒙古國進入中原已經四十多年。一些蒙古宗王、貴戚逐漸開始起用當地儒士協助治理封地。

隨著忽必烈勢力和聲望的提高,尤其是忽必烈採用漢法,使那些習慣於隨意勒索的蒙古、色目貴族很不高興,這樣會堵塞了他們的財路,因此,他們對忽必烈極度仇視。

1256年,有人在蒙哥汗面前告發忽必烈及其幕府人員。

說他廣交漢地名士,有不臣之心。

說的人多了,蒙哥汗不得不引起重視。

最初,蒙哥沒太在意,後來聽到這些人說忽必烈聲望日高,會奪去他的汗位時,心已被震動,又聽說忽必烈及其幕府人員隨便截留他的稅賦,憤怒之情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立即叫來親信大臣阿蘭答兒、劉太平、囊加臺等人,讓他們前往陝西、河南等處調查。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忽必烈自請唯掌軍事,使蒙哥汗與忽必烈的權力衝突未能過早發生

事實上,後來阿蘭答兒等人秉承蒙哥旨意,設鉤考局的主要目的是奪回忽必烈控制的河南、陝西地區的民政和財賦大權,迫害幕府人員,打擊忽必烈的勢力。

當時,幕府人員都看到了這一點,心知凶多吉少。

幸虧謀士姚樞見阿蘭答兒拷打忽必烈派出去的幕府官員,並分別予以治罪,進而知道蒙哥對忽必烈不放心。

害怕忽必烈奪去他的帝位!

他就向忽必烈建議說:“大王長期居住漠南,遠離蒙古本土,與蒙古本土的親人見面時間方少,難免疏遠,有人離間就會引起大汗疑忌。

大汗是君、也是你的大哥,您不妨以進為退,請求把地方上的事務交給朝廷管理。

這個時候,忽必烈頓時大悟,深知慮所未及,馬上派人以姚樞的意見上奏大汗,並獲得蒙哥汗的批准。

於是,忽必烈的許可權和使命,就由軍民兼領,縮小為“唯掌軍事”了。

自請唯掌軍事,使蒙哥汗與忽必烈的權力衝突未能過早發生。給忽必烈在總領漠南期間幹一番事業帶來了寶貴的機會。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蒙哥大汗死後。

阿里不哥的舉動非常清楚,他要借忽必烈南征之機在和林稱汗,鄂州破城在即,究竟戰與不戰,忽必烈始終對攻克鄂州信心十足。

商挺對忽必烈說:“國不可一日無主。如今蒙哥汗駕崩,新汗未立,殿下滯留江南,一旦國中生變,鞭長莫及”,商挺是金蓮川幕府的重要成員。

於是,忽必烈就馬上北上爭奪漢位了。

真巧,忽必烈受到邀請,請他趕赴和林為蒙哥汗舉辦葬禮。

送走阿里不哥的信使,忽必烈召集幕僚商議。

“蒙哥汗行大喪之禮,去還是不去?”忽必烈詢問眾幕僚。這是一道難題。

既是蒙哥汗的葬禮,忽必烈就必須得去,而去,則兇險莫測。

忽必烈剛開始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呢?

廉希憲第一個表達意見:“臣以為不能去。”

“為什麼?”

“他雖為殿下母弟,但久鎮和林,專制多年。加上身邊有奸人讒佞,殿下若去,定然凶多吉少。”

廉希憲的建議得到了姚樞、竇默、商挺、趙璧等漢人幕僚的肯定。

阿里不哥一心想竊取汗位,他會放虎歸山嗎?

於是,忽必烈將目光投向劉秉忠,劉秉忠卻支援忽必烈前往和林,這樣忽必烈有利於爭取更多的支援。

總而言之,在漢族謀士的幫助下,忽必烈意識到漢地雄厚富庶的經濟力量,在整個蒙古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此,他及時改革蒙古舊俗,學習漢法,把自己的統治中心移到漢地,用漢法治理漢地,不但保證了自己的經濟實力,也贏得了漢人的廣泛支援,聲望越來越高。最後才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

TAG: 忽必烈蒙哥汗成吉思汗蒙哥劉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