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元史

在中國歷史上,如何區分蒙古帝國與元朝,是一個讓人容易概念不清的問題。蒙古帝國成為人類史上疆土最大、最遼闊的王朝,究竟算不算是中國史?這是很多對元史感興趣的人遇到的第一顆絆腳石。一些學者著重於某一點研究,最後走向了世界史的領域。一些學者則將目光過於集中到在中國發生的事件,而忽略了整個蒙古民族在其中的位置。可見研究元史,需要的是堅實的史學研究基礎和對世界史的全面瞭解。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元史沒有其他朝代那麼通俗易懂,國內對元史的研究也不像宋史、明史甚至同樣是少數民族政權清朝歷史那樣惹人注意。

中國的歷史中,以帝王將相、偉人為中心的史觀,影響著歷代史學研究者。在少數民族的王朝史中也往往以偉人為開始,研究契丹時,我們以耶律阿保機為契機,研究西夏史以李繼遷為契機,研究清史時,以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作為起始。同樣在對元朝的研究中,我們也以成吉思汗為蒙古歷史的開始。“大家小書”書系中的《元史講座》集結了著名元史專家、史學家韓儒林先生的眾多演講實錄,將蒙古與元朝由發跡到輝煌,由整體到區域性的過程為讀者一一講清。

成吉思汗之後至忽必烈稱帝這段時間,是蒙古帝國向元朝過度的一個重要階段。成吉思汗在世時就著手佈置疆域廣闊的帝國權力劃分。他以蒙古為中心,東邊分給自己的兄弟:哈撒兒、哈赤溫、斡赤斤、別裡古臺,稱為東道諸王;而西邊則分給自己的兒子們:朮赤、察合臺、窩闊臺、託雷,他們被稱為西道諸王。按照蒙古的習慣,小兒子要留在身邊守護祖產,因此託雷被封在了蒙古,一直陪在成吉思汗左右。在繼承人方面,成吉思汗一直希望最喜歡的小兒子託雷能承繼汗位。但面對著蒙古帝國的未來,他更需要的是一位智謀超群,能夠全面治理這個大帝國的繼承人。他在諸多考量之後,決定讓三子窩闊臺繼位。書中介紹了窩闊臺繼位後的兩個舉措,一是設站赤,也就是驛站,打通東西的交通,讓大汗的命名可以在帝國任何地方暢通無阻。二是穿井,就是打水井,因為草原民族都是擇水而居,水源充足是生存的必要條件,然而在連結東西方的道路上,水源分佈很不均勻。如果蒙古要讓自己的草原部隊在東西方暢通無阻,穿井就是一項必要的工作。

成吉思汗和窩闊臺所想的都是廣闊的蒙古帝國,所做的工作和佈局也是為這樣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而服務。在此時,中國只是蒙古帝國的區域性地區,當時的歷史座標還未來到中國。當時中國的北方漢族地區被蒙古人稱為契丹,而南宋王朝所在的長江以南地區被蒙古人稱為蠻子地區。作為著眼於西邊的成吉思汗和窩闊臺,並沒有意識到東方的重要。而被封在蒙古的託雷一脈則已經看出了蒙古帝國的未來。蒙古帝國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互相混雜,雖然武力強大,但是在文化方面卻處於落後,要想長久統治,落後的民族必須要向先進文明看齊。因此,各個被分封的諸王逐漸被地方文明所同化,因此距漢地比較近的託雷一脈則逐漸向中原地區靠攏,接受了漢族的文明。

書中講述了一件事,在成吉思汗死後,成吉思汗的軍隊被他的兄弟和兒子分了,但是分得非常不均。成吉思汗核心的軍隊有十二萬九千人,他在臨死的時候,把其中十萬一千人分給了常年陪在身邊的小兒子託雷。剩下的兩萬八千人則分給成吉思汗的兄弟和其他兒子,那些能征善戰的老將都在託雷的麾下,讓託雷這一脈一枝獨秀。最高權力從窩闊臺一脈轉到託雷一脈只是早晚問題。

作為元朝建立者的忽必烈,則是以漢族的武裝地主和知識分子獲得了蒙古帝國的最高權力。忽必烈早期的封地在今河北邢臺,他很早就已經看到了中原王朝封建制度的重要性,便派人去內地尋找儒者請教。蒙哥繼位後,漠南地區都封給了忽必烈,忽必烈與中原文明接觸多了,便開始以中原文明為雛形,對舊蒙古進行改造。蒙哥的突然暴斃令權力真空,此時忽必烈的兄弟都有可能繼承汗位。作為蒙古的傳統,兄弟中最小的守著祖業,因此忽必烈的四弟阿里不哥被眾人推舉為大汗。而忽必烈不服,則在漢地自立為王,與阿里不哥互相爭權。然而從經濟上看,阿里不哥必敗無疑,當時蒙古的主要地區漠北對中原王朝的物資依賴很重。當兩邊分庭抗禮後,忽必烈斷了漠北的物資和經濟交流,這樣再在中原的地主武裝的攻勢下,很快阿里不哥政權宣告失敗。當初支援阿里不哥的西道諸王,因為反對忽必烈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紛紛宣告獨立。就這樣,偌大的蒙古帝國失去了中央的集中統治權,忽必烈也就成為了漢地的皇帝,因此將重心放到了中原漢地。

中國古代史通常以忽必烈為開始,將元朝放入中華歷史的時間表中,但其實研究元史,要以更為長遠的角度出發,蒙古帝國到元朝之間的過程,也是極為重要的。知道這段歷史後,我們對於元朝宮廷的貴族以及權力爭奪就有了清晰的概念。和林作為漠北的重要都城曾是阿里不哥的都城,後來是抵禦西道諸王的重鎮。在元朝,領兵在和林抵抗的親王,從來都是政治中的重要力量。從1271年元朝建立到1368年元帝被趕回和林,這將近100年中,政權血腥交替,幾乎每次叛亂政變都有和林勢力的參與。

《元史講座》中,韓儒林先生以整體的概念向我們講述如何看待容易被“忽略”的元史中的趣味在哪兒。

刊登於北京晚報

2020年05月18日

TAG: 蒙古帝國忽必烈託雷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