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在古代,由於科舉制度的盛行,讀書是底層人民擺脫階層最直接的機會,所以古人都是非常向往讀書。

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那時,讀書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受人尊敬。

既然高雅,自然就會與普通人有所區分,就連娛樂活動都會帶有一些文化性質。讀書人之間通常會以飲酒賦詩為最常見的娛樂方式。

到了宋朝之後,讀書人之間逐漸興起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對對聯。

01 對聯活動的興起

對聯的最初形式源自先秦時期人們懸掛桃符的習俗。

先秦時期的人們出於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將古代神明的名字掛在房門的左右,這種習俗傳承了一千多年,到五代時期才發生了變化。

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根據《宋史蜀世家》記載:

五代時期後蜀孟昶要求每年的除夕由讀書人為新年寫下賀詞,與桃符一樣貼在門的兩側,從而形成了春聯的習俗

到了明代時期,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提高,人們開始用紅紙代替原有的桃符。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曾規定: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要在春節時貼對聯。

因為明朝對對聯的大力推行,在讀書人之間也開始題對聯為娛樂活動,互相以對聯為題成為明朝讀書人之間的一種時尚。

因著這樣的發展趨勢,對聯的形式也在逐漸演變,其中包括:迴文聯、諧音聯、拆字聯等等,極大增強的對聯的娛樂性。

在這些娛樂性的對聯之外,還演化出一種隱喻聯。

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其內容以諷刺和暗喻某些事物為主,帶有一些個人感情色彩,但又不乏一些讀書人賣弄學問,但往往都會鬧出笑話。

02 賣弄學問被諷刺

明朝萬曆年間,杭州地區有一名秀才,其文才並不出眾,但總愛賣弄學問,經常會找一些普通百姓以對聯出題。

如果對不出來他就會自己對出下聯,然後諷刺對方一番,以顯示自己有學問

此外,這名秀才不僅喜好賣弄學問,還經常佔小便宜,遇到自己喜歡的就以出對聯刁難以此來佔便宜,所以在當地的口碑極差。

可是,當時讀書人的地位較高,大家也不願與他計較,平常也都避而遠之。

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然而,大家的厭煩卻沒給秀才的生活帶來任何不悅,他依舊喜歡四處閒逛。

一日,這名秀才在閒逛時看到一位美豔的寡婦帶著兒子在田間幹活。

他見寡婦生的美麗便動起歪心思,想要戲弄對方佔點便宜。

秀才以讀書人的身份上前向寡婦打招呼,但秀才的惡名遠近聞名,這寡婦自然認得他,知道他的為人便不想理他,只是裝作看不見,繼續幹農活。

秀才見自己被無視,非常的不高興,決定在寡婦面前展示下自己的才華,並且對寡婦提出了要求。

秀才與寡婦立下賭約,秀才以對聯為題,如果寡婦能對得上,秀才就免費為寡婦家幹一個月農活,如果寡婦對不上,就要讓秀才一親芳澤。

這寡婦聽聞秀才如此無禮便想給他一些教訓。

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雖然秀才是讀書人,但學識淺薄,稍有學問之人都能勝過他。

於是,寡婦爽快地答應了。

這令秀才非常高興,似乎已經佔到便宜一般興奮。

興奮之餘,秀才開始思考對聯的上聯,他的想法很簡單,既要顯示出自己的學問,還要令寡婦羞愧。

一番思考之下,秀才出了上聯“大牛小牛,天下野牛崽守蠢牛”

這是一則隱喻聯,但秀才文才實在有限,如此直白的對聯已經不是隱喻,而是侮辱,直白地在罵寡婦的兒子是牛。

寡婦聽聞對聯登時心中大怒,她本想只是教訓一下秀才讓她知難而退,不承想這秀才竟出言侮辱。

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寡婦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要羞辱秀才一番,略經思索對出下聯“新書舊書,世上酸秀才讀死書,暗諷秀才是酸秀才”。

這下聯對仗工整,同樣也是隱喻聯,懟得秀才啞口無言,臉色難看至極。

03 死纏爛打,終成笑柄

秀才敗下陣來,可又不想就這樣履行賭約,於是他決定再來一聯,以挽回些顏面。

秀才以遠處的橋為題,出了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減去橋邊木,加女變成嬌,嬌嬌橋上過,乾哥實愛嬌”。

這一聯能看出秀才認真了,有了題目,還增加了難度。

可是,奈何這秀才文才實在有限,這上聯依然粗俗不堪,難登大雅。

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寡婦見這秀才輸了不承認,還大言不慚地再次出題,實在是丟盡了讀書人的臉面,而且他出這一聯的目的是要挽回面子,倘若秀才贏了,一定會對她提出無理的要求。

想及此處,寡婦決定不給秀才機會,他根據上聯的特點對出了下聯“有米也是糧,無米也是良,舍掉糧邊米,加女既是娘,娘娘橋上過,親兒莫想娘”。

寡婦以對聯將秀才比作兒子,自己比作娘,警告秀才做人要恪守倫理綱常,不要有非分之想。

秀才聽聞下聯,也明白其中的意思,當即羞愧難當,最後只能信守承諾,幫助寡婦家幹了一個月的農活。

這件事也成了當地有名的笑話。

一個農村的寡婦能如此自如地應對秀才的對聯,說明在明朝時對聯的文化已經深入民間。

秀才出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寡婦巧對下聯讓他難堪

如今,對聯文化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作為起源於我國的一種特殊文化,我們應該繼續將其發揚光大,展示傳統文化獨有的魅力。

TAG: 秀才寡婦對聯讀書人上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