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支不屈於晉》:弱者的自尊是爭取來的

當你處於弱勢地位,被對方無理指責時,你會以什麼態度處之?是保持沉默、委屈求全的諂媚、還是耿直反駁?社會里人際關係就是一個生態鏈條,每個人同時具有弱勢和強勢兩個位置,今天這篇故事,就是講了這個情況下,故事主角是如何處理的,給我們以借鑑。

這個故事叫《駒支不屈與晉》,本文也是一篇外交場景,有別於前面故事的地方在於,處於弱勢的駒支是晉國西北邊的少數民族姜戎的首領,姜戎在秦國的大肆擴張中,不得不流離失所,被迫遷徙,後幸被晉收留,並給以土地以供其生息發展,但同時也成為了晉的附庸。每次晉國有戰事,姜戎都要跟隨。晉國的霸主地位有其一份功勞。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即前文智罃所交對答的楚國君,吳國因喪乘機攻打楚國,吳國大敗,於吳國向盟主晉國求助,晉國便與諸侯會盟於吳國的向,只是此時晉國實力已不如前,也無力攻打楚國,但又擔心因此表現了盟主的威嚴和軟弱,就向姜戎的駒支無理髮難,以此震懾諸侯。

文章開始即表現出了晉國主事者範宣子霸道無禮的態度,呼喝駒支就像主人對待奴僕一樣,更是不讓他參加會盟的正式會議,並把如今諸侯不盡心侍奉晉的原因,歸責於駒支,是他們洩漏了什麼秘密。

面對此種來勢洶洶、無端指責,駒支既沒有沉默或諂媚,也沒有大發脾氣,而是不卑不亢,夷然不懼,有禮有節的以事實說話,先敘述了晉國對姜戎的恩德,又表達了姜戎對晉在稱霸中的貢獻和作用,最後直接指出晉國在諸侯中威信降低,確實是有做的不對的地方,而做為少數民族,與中原風俗、語言具不相通,能怎麼做到傷害晉國的事情呢?所以,如果真的不讓參加會議,那不參加就是了。並吟誦了一首《青蠅》的詩,表達自己的志氣。

最後範宣子只好服輸並以禮待之。本不但可以給處於弱勢時處理雙方關係以借鑑,同時也顯示了在春秋時期,已有華夷之分,各民族相互衝突又相互融合的情況。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通俗說,其中一個意思便是,在聖人或強者眼裡,其他人便只是如同棋子一樣,只其達到目的、完成事務的工具,他不會去關心弱者的想法和心理。試想平時與人相處時,能與志同道合、勢均力敵的人平等、有禮的對話,與弱於己的會有耐心或興趣對話嗎?一個軟弱、諂媚的人只會讓你更加不屑,以己思人,別人對你也會是這樣的態度和想法,所以示弱、沉默、諂媚,皆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平等對待,只有據理力爭,自尊自愛,別人才會尊重你,尊重是爭取來的,不是向別人求來的,或期待別人的施捨。

個人之間如此,團體之間是如此,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在實力不對等之前,但也先要具有獨立、自尊的精神風骨,才能讓對方尊重、敬重。

《駒支不屈於晉》:弱者的自尊是爭取來的

《駒支不屈於晉》:弱者的自尊是爭取來的

TAG: 晉國姜戎諂媚吳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