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被低估的皇太極改革:使清朝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一體的王朝

著名的小說家金庸曾經這樣評價皇太極“

皇太極,實是中國曆代帝皇中不可多見的人物,本身的才幹見識,不在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中國歷史家大概因他是滿清皇帝,由於種族偏見,向來沒有給他以應得的極高評價。

”的確,皇太極不僅僅武功了得,文治也堪稱一流。沒有皇太極的改革,就沒有後來的多民族統一的清朝。

長期被低估的皇太極改革:使清朝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一體的王朝

皇太極時代的明清對峙

一,提高漢人地位,恢復生產

努爾哈赤時代,後金只是一個滿洲國家,對蒙古族、漢族採取的是奴役、屠殺和壓迫的政策。因而遼東的漢人不斷反抗,使得後金出現了巨大的危機。1626年,一代雄主努爾哈赤病死,後金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前方的路該如何走,這些問題都必須要讓皇太極來決定。

皇太極即位後,必須要對努爾哈赤的弊政進行調整,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滿漢關係。皇太極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這裡的“安民”主要針對的就是漢人。

他頒佈新令,赦免了之前的所有漢民,初步讓漢民迴歸了生產,境內安定下來。

接著,他又頒佈了保護漢人生產的法令,強調“滿漢之人,均屬一體,凡審擬罪犯,差徭公務”等,應一律平等,不得差別對待。嚴令軍隊紀律,“有擅取牛羊雞豕者,罪之”。

長期被低估的皇太極改革:使清朝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一體的王朝

在努爾哈赤時代,將漢人編莊,“漢人每十三壯丁編為一莊,按滿官品級,分給為奴”。漢人也就淪為了農奴,沒有人生自由。

皇太極則取消該制度,讓漢民和滿人分開居住,提高漢民地位,用漢官管理漢民。

當然,還有大量的漢人奴僕無法釋放,皇太極則頒佈《離主條例》,規定奴隸可以對主人的犯罪行為進行控告,屬實就可以獲得人身自由。

如此,滿洲貴族的特權得到一定限制,滿漢之間的矛盾得到了緩解。

皇太極將農業視為立國之本,禁止屠宰耕牛,減少土木工程建設,保護農業。在皇太極的治理下,原本經濟殘破的遼東終於恢復了生機。

二,改革八旗制度,提高八旗文化水平

皇太極大量招降漢官漢將,並重用漢人。如范文程,成為了漢官的首領,皇太極決策每一個大事都要諮詢范文程。

皇太極積極招降毛文龍,卻被毛文龍拒絕了。

毛文龍去世後,其部將馬光遠、祖大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都加入了皇太極陣營,為金軍帶來了先進的火炮技術。隨著後金的漢人越來越多,皇太極也增設了漢八旗。

長期被低估的皇太極改革:使清朝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一體的王朝

創業之初,努爾哈赤將女真人重新編組,形成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後金的軍事制度,也是戶籍制度。透過八旗制度,女真人被嚴密地組織起來,加速了相互之間的融合,增加了戰鬥力。

1621年,由於蒙古人不斷加入後金,努爾哈赤增設了蒙古軍。皇太極即位後,征服了漠南蒙古,於是設定了蒙古八旗。而大量的明朝將領投降後金後,皇太極又增加了漢八旗。

此後在作戰中,蒙古八旗和滿洲八旗負責大規模的平原、草原作戰,而漢八旗主要進行攻城戰、守城戰。

蒙古八旗和漢八旗的設定,使得後金成為了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金”原本只是女真族的國號,現在為了適應多民族的國家發展的需要,皇太極就改國號為“清”,自己擔任滿洲、蒙古和漢人的皇帝,初步建立了滿漢蒙一體的王朝。皇太極將明朝稱為“南朝”,可見其民族觀發生了巨大變化。

長期被低估的皇太極改革:使清朝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一體的王朝

在增加蒙古、漢八旗的同時,皇太極也在提高滿洲八旗的文化水平。

他下令八歲到十五歲之間的滿洲貴族之地必須到學校讀書,而學習的基本都是儒家經典。

於是八旗學官制度就建立起來,這一點對清朝影響巨大。此後的清朝皇帝大多能文能武,為清朝的“長久治安”培養了治國人才。

三,學習中原的典章制度

努爾哈赤去世前,實行“八王議政”,這是滿洲部落聯盟的遺存。努爾哈赤晚期推行此政策,是歷史的倒退。

皇太極上臺後,有感於“八王議政”嚴重限制了自己的權力,於是在八王之外又設定了十六大臣,分化八王的權力。隨後,皇太極又透過一些政治手段,除掉了八王之中權勢最大的三貝勒。從此,皇太極實現了集權。

皇太極在積極學習明朝的典章制度,強調“凡事都照《大明會典》行,極為得策”。1626年,皇太極設定文館,讓滿漢學士翻譯漢文書籍,記錄本朝事務。

這個文館逐漸成為了皇太極的秘書機構,類似於中原王朝的翰林院,范文程、寧完我、馬國柱、高士俊等有名的漢人學士也在其中參政議政。後來文館被擴充為內三館。清朝的內三館在入關後改名為了內閣。

長期被低估的皇太極改革:使清朝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一體的王朝

范文程

1631年,皇太極接受寧完我的建議,設定了六部。由於當時滿洲軍政沒有分離,所以最初的六部長官都是由八旗將帥兼任。

六部之下的官員,必須有漢人的代表和蒙古人的代表,體現其多民族政權的特徵。

1636年,皇太極進一步推行改革,實現軍政分離,六部成為了實質上的行政部門。

早期的後金推行軍政合一,因而也沒有監察機構。皇太極就採納了漢官的意見,設定了都察院,作為全國的最高監察機構。

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後,為了管理蒙古政務,設定了蒙古衙門。蒙古衙門的設定,標誌著對蒙古的管理實現了軍政分離,其蒙古八旗負責治軍,蒙古衙門負責民政。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實現對蒙古進行民政管理的,清朝是第二個,第一個是元朝。1638年,皇太極又將蒙古衙門擴大為理藩院,成為了一個專門管理全國少數民族政務的機構(滿漢除外),地位和六部平行。

長期被低估的皇太極改革:使清朝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一體的王朝

理藩院

1629年,皇太極開始推行科舉制度,他說“自古國家,文武並用,以武功裁禍亂以文教佐太平。”1629年的這一次考試,不僅僅有大量的漢人參與,還有滿洲、蒙古子弟也參加了。

這次考試,錄取了200人,考上的人一律免除奴婢地位,並減少賦稅。1634年,皇太極又進行了科舉考試,選拔了228名漢人。

長期被低估的皇太極改革:使清朝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一體的王朝

結語

經過皇太極的改革,清朝成為了一個滿漢蒙一體的國家。既然是多民族一體的國家,皇太極也不會全面推行漢化,而是在融合中兼收幷蓄。

實際上,從遼國以來,少數民族王朝全面漢化的政策就已經不會再出現了。

皇太極一方面要學習漢族的文化,一方面又要強調滿洲的民族文化,例如推行滿洲的服飾、髮型、語言。皇太極認為,如果不保護滿洲文化,那麼滿洲貴族就會被溫文爾雅的漢文化侵蝕,最終失去了能征善戰的特性,無法維持國家的統一,無法開疆拓土,無法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歡迎關注公眾號:

北斗維斟

。本人喜歡歷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臺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北斗維斟”,主要在於深度解讀歷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

收錄於話題 #清朝(前期)

41

下一篇為什麼努爾哈赤不使用金國的女真文,而是重新創造滿文?

TAG: 皇太極八旗漢人蒙古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