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盡援絕時,東方人死戰,西方人卻投降,原因何在?

東西方對戰俘的態度

西方人和東方人在面對彈盡援絕的狀況時,往往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在東方,軍人彈盡援絕後絕大多數軍人都會死戰到底,更極端一點的日本,在二戰中甚至會端著刺刀向架著機槍的敵人衝鋒。在西方,一旦彈盡援絕,甚至只是單純被敵人包圍後,都會選擇投降。所以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異?

彈盡援絕時,東方人死戰,西方人卻投降,原因何在?

東方的戰俘文化

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東西方的戰俘文化。在東方,我們講究的是寧死不屈。中國人從古至今崇拜的英雄就是一身馬革裹屍還豪氣的馬援等戰士,對於戰俘則相當不齒。可以說在我國,寧死不屈是天生的政治正確,為戰俘說話的人是要受到攻伐的。像《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是為向匈奴投降的李陵辯護,最終被施以宮刑。

彈盡援絕時,東方人死戰,西方人卻投降,原因何在?

除了對戰俘的態度,在我國曆史上還出現過俘虜損害國家利益的案例,那就是南宋宰相秦檜。秦檜本來是北宋的太學學正,也就是國家中央大學的校長。後來秦檜被金國俘虜,他透過一系列手段獲得了金國的信任,被金國放回。在秦檜回到南宋後,很快成為了南宋的宰相,再之後的事,國人都很瞭解了。

彈盡援絕時,東方人死戰,西方人卻投降,原因何在?

像秦檜這樣的案例可不止一回,我國古代讓戰俘當間諜,或是讓他們搞離間計的案例比比皆是,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因此對於從敵人軍營中回來的戰俘,東方人會先入為主的持不信任態度。正是這種種原因,東方人對於成為戰俘相當抗拒,往往能寧死不屈。

彈盡援絕時,東方人死戰,西方人卻投降,原因何在?

西方的戰俘文化

西方人則講究人權高於一切,甚至能凌駕於法律和國家利益之上。因此在西方,戰俘能活著回來就是英雄。西方這種戰俘文化起源於兩個歷史原因,第一是西方人在戰爭中黃金換俘虜的“潛規則”,第二是西方人的思想啟蒙運動。

彈盡援絕時,東方人死戰,西方人卻投降,原因何在?

在西方的中世紀,不同國家的人之間打仗是很少殺戰俘的,因為戰俘的家人會拿著錢來贖回戰俘,尤其是貴族戰俘。據悉當時的貴族如果被俘虜,贖回他的贖金往往是以公斤計算的黃金。當然,如果是交不起贖金的泥腿子兵,可能當場就會被殺掉。

彈盡援絕時,東方人死戰,西方人卻投降,原因何在?

後來到了思想啟蒙階段,西方人更是不斷萌生出人權思想。在那個時期,人權高於政府權力的思想開始萌芽,像盧梭的主權在民思想,現如今已經成為了西方很多國家行政的底層邏輯。這種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西方人對於戰俘的態度。當一個西方士兵彈盡援絕,看不出勝利希望的時候,他就會開始考慮自己的人權。

彈盡援絕時,東方人死戰,西方人卻投降,原因何在?

所以在西方戰場上,勸降的臺詞往往是“你們已經為國家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現在該是為自己考慮的時候了”。而被困計程車兵如果認為己方獲勝的可能性不大,往往都會放下武器。

TAG: 戰俘西方人彈盡援絕秦檜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