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公元前655年春,晉國太子申生自殺於曲沃。驪姬趁機詆譭公子重耳與公子夷吾:“他們都知道申生謀逆之事。”二公子聞之,急忙逃回各自守城。晉獻公見二公子不辭而別,大怒,立刻派大臣前往討伐,重耳放棄了抵抗,選擇了流亡海外。

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當到達柏谷(河南靈寶縣西南)時,一時找不到方向,重耳就占卜該去齊國還是楚國。這時狐偃說:“不用占卜了。齊國、楚國道路遙遠而慾望卻很大,不能在走投無路時投奔他們。……按我的想法,還是去狄國吧!狄國靠近晉國,卻與晉國沒有交往。……狄國與晉國不交往,剛好可保護我們;與鄰國結怨多,我們可以與它共擔憂患。如果能在狄國得到休整,不但可靜觀局勢變化,還可密切關注諸侯國形勢,大事無不可成。”

於是,重耳一行人來到了狄國,長住了下來。

可是,狐偃讓重耳逃往狄國,卻犯了一次大錯!

一年後,公子夷吾無法堅守,也被迫出逃。輔佐大臣冀芮對他說:“……不如投奔粱國。梁國接近秦國,秦國又與我國有親。我國國君老了,您去梁國後,驪姬會害怕秦國與我們聯手。……這樣我們就能免於罪過。”夷吾聽從冀芮勸告,去了梁國。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驪姬果然如冀芮所料,害怕夷吾與秦人聯手,專門派宦官披帶著玉環與夷吾和好。公元前650年,夷吾得到秦國支助,回晉國當上了國君,是為晉惠公。

冀芮的成功,反襯出狐偃的失敗。

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狐偃所選逃難地狄國,既無實力助重耳回國又疏遠了華夏,哪怕重耳再賢德,都難免會被邊緣化。從此,重耳默默無聞地在狄國呆了十二年,浪費了十二年大好年華!

逃亡地選擇失誤,足以見證狐偃在能力上的不足。

這算是狐偃第一次掉鏈子,在輔佐重耳的漫長歲月裡,這樣類似行徑在他身上是屢見不鮮。

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當裡克等人的特使到來時,重耳驚喜不已,急忙找狐偃商議:“裡克準備接納我為國君!”在此緊要關頭,狐偃卻給重耳澆了一大盆冷水:“不行。樹木堅固就在於根基扎得牢;根扎得不牢,最後一定枯萎凋零。……趁國亂而入,這很危險。……趁國亂而入,那就是以亂為喜慶,以亂為喜慶道德就懈怠。道德如此顛倒混亂,那如何來訓導百姓?百姓不聽從教導,誰還能當君主?”

重耳聽了這話,有些不服氣:“沒有喪亡,誰能替代?不發生內亂,誰又回來接納我?”

狐偃見重耳不聽話,開始拿大帽子壓人:“我狐偃聽說,喪亂有大有小。在大喪大亂的鋒頭上,不要去衝犯它。父母死是大喪,讒言使兄弟分裂是大亂。現在正好都碰上了,因此會很艱難。”

對父母要孝,對兄弟要悌;孝、悌是人之大倫,犯了必將為世人唾棄。狐偃這話一出口,重耳即便是有萬般不服,也不敢再爭論了,只得出去回絕了使者:“承蒙您念及出亡的重耳,父親生前我沒能親自侍候,死後又不能回國參加喪禮,罪莫大焉。……安定一個國家,應該擁立能親近臣民且與鄰為善之人。假如眾人認為有利於國家,鄰國也願意擁立,那麼請大夫還是聽命於那人吧。重耳不敢違背民意。”

重耳拒絕了裡克之邀,也就失去了回國為君的最佳良機!

事實上,此時秦穆公對擁立哪位晉國公子為君尚未確定;晉國國內雖然存在兩派大臣,但裡克長期身處要職,基本上把持了晉國國政。重耳如果能接受裡克邀請,晉國君位極有可能非他莫屬!

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錯過了這次回國的機會,讓重耳的流亡生涯足足又多了十五年!這十五年額外的代價,恰恰是因為狐偃阻礙所致,可以說是狐偃在關鍵時刻的又一次掉鏈子!

公元前644年,晉國韓原之戰失利,晉惠公被秦國俘虜。可是晉國卻沒有如想象中崩潰,反而在呂甥主持之下,進行了“作爰田”、“作州兵”改革,順利地迎回了晉惠公。

在狄國無所事事地呆了十二年的重耳君臣,看到此情此景,難免有些失落了。

此時,狐偃對重耳說:“當初我們到狄國來,不是以狄國為榮,是希望能成就大事。……現在我們也呆得太久了,一切都隨之停頓,苟安墮怠之心難免也會產生,誰還能有雄心壯志?趕快離開這裡吧!……齊侯年老了,他還是想交好晉國的。……現在我們這些遠方之人去投奔他,正是機會……”

齊桓公重英雄識英雄,也許是重耳的機會。可是,重耳就不得不再次踏上流亡旅程。臨行前,重耳與妻子季隗念念不捨地道別:“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你就改嫁吧!”季隗有些哭笑不得:“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這麼多年改嫁,都快進棺材了!我還是等著你吧!”

這是重耳第一次拋妻棄子,雖然不捨,但在狐偃嚴厲督促下,還是狠下心來上路了。

到齊國後,齊桓公見晉國公子來訪,也極為高興,馬上賞給他車馬二十乘,並將公室女嫁給了他。重耳受到江湖霸主優待,一度樂不思蜀:“人生就是圖個安樂,誰還去想其它事情呢?”

狐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馬上召集隨同出行的同伴一起商議離開齊國之事。結果訊息不幸洩露,被重耳夫人姜氏知道了。好在姜氏深明大義,將洩密者殺死後,主動勸重耳不要苟且偷安,儘快離開齊國。重耳早就厭倦了顛沛流離,死活不願離開。姜氏又與狐偃商議,灌醉了重耳後,將他用車送出了齊國。

這是重耳第二次拋妻棄子了,這次居然還是被人劫持著離開!

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清醒過來後,得知已離開了齊國,重耳氣憤萬分,搶過一把戈就去追殺狐偃,恨不得想吃狐偃的肉!當年重耳收到了裡克之邀,是狐偃強力阻止他回國;在狄國好好地生活了十二年,是狐偃讓他拋妻棄子,再度走上流亡生涯;好不容易在齊國成了家,結果狐偃又偷偷地將他綁出齊國、令他又一次訣別妻子——這事放到誰身上,誰都會氣憤!

從齊國出來後,重耳一路經過了衛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最後被秦穆公接到了秦國。

秦穆公對晉惠公父子是徹底失望了,所以才想扶持重耳為君。因為被晉惠公父子背叛了多次,秦穆公對重耳也有些不放心,需要慎重地考察,以評估他的人品。秦穆公不但將晉懷公妻子懷嬴賜給了重耳,還舉辦了多次宴會,準備現場面試重耳。

這些宴會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能不能在宴會上贏得秦穆公信任,就在此一舉了!

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重耳也知道此行非同小可,慎重其事地讓狐偃陪同前往。可就在這最為關鍵之時,狐偃卻臨陣退縮,再次掉了鏈子:“我不如趙衰那樣善於文辭,還是讓趙衰陪同您去吧!”身為重耳第一謀臣,在列國中都享有盛譽的狐偃,在決定重耳前途與命運的關鍵時刻,居然不敢走上戰場應戰,太令人失望了!

還好趙衰不辱使命,兩次陪同重耳赴宴,在宴席上應對得體、落落大方,終於徹底贏得了秦穆公的信任。在秦穆公強力支援下,重耳最終成功地回到晉國成為國君,是為晉文公。

回顧晉文公的流亡生涯,狐偃雖然始終不離不棄,也一直在督促他堅持向前,但不得不說,狐偃在很多關鍵時刻的決策都不能算是最佳。如果狐偃能作出最佳決策,重耳的回國之路不會這麼艱難。

作為最重要的謀臣,時常掉鏈子的狐偃,究竟是憑什麼得到第一功臣的地位?

重耳回國當年,周王室就遭遇了狄人之亂,周襄王緊急向各諸侯國發出了求救信。

此時,晉文公剛剛回國,國內夷吾黨徒還在恃機作亂,晉國實力也未完全恢復。秦穆公在接到求救信後,業已屯兵黃河,準備援助周王室。照理來說,晉文公完全可以把這次救援周王室的機會讓給秦穆公。

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可狐偃卻向晉文公建議:“求得諸侯信任,莫如勤王;諸侯能信任勤王者,並且符合大義。繼承晉文侯的事業,在諸侯國中宣揚晉國信義,就在此一舉了!”

如今的周王室,早就墮落成一塊牌坊。在天下諸侯眼中,多此一塊牌坊與少塊牌坊沒什麼區別。狐偃卻清醒地意識到“尊周”對於諸侯稱霸的重大意義,所以才力勸晉文公排除萬難去救助周王室——這正是他的價值所在!

晉文公此行,輕鬆地將作亂的王弟姬帶殺死,併成功地將周襄王接回了王都洛邑。為此,周襄王賞給晉文侯大量土地,讓晉國獲得了黃河北岸自朝歌(河南淇縣)以南的大量土地。更為重要的是,因為這次勤王,周王室也對晉文公另眼相看,這為日後晉文公稱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狐偃也許為人死板,也許不通人情世故;城濮之戰時,他甚至屢屢暴露出不善權謀的短板。這是在重耳流亡過程中,狐偃顯得與世道格格不入、不斷掉鏈子的根本原因。但是,他的大局觀與堅守誠信治國理念,對於坐上國君之位的重耳卻是至關重要。

回到晉國後,狐偃力促晉文公先教民眾以義、信、禮,將晉惠公時期已經潰散的晉國人心重新凝聚起來,才有了城濮之戰晉國一舉而稱霸天下的結局。

令國君多流亡十五年且兩次拋妻棄子,時常掉鏈子,卻被譽第一功臣

所以,雖然狐偃讓重耳多流亡了十五年,又讓重耳兩次拋妻棄子,還多次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但是他對於晉國稱霸的功勞卻無人能超越——這才是狐偃被世人讚許為晉文公第一功臣的根本原因!

TAG: 重耳晉國晉文公秦穆公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