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吃飯被鮮卑騎兵突襲,陣亡3萬餘人:枋頭之戰

369年,5萬晉軍準備吃飯,8000鮮卑鐵騎發起突襲,桓溫猝不及防,晉軍戰死3萬餘人,幾乎全軍覆沒。枋頭之戰,桓溫不聽首席謀士郗超的建議,採用“下策”作戰,晉軍慘遭失敗,精銳耗盡,改變了南朝歷史走向。

晉軍吃飯被鮮卑騎兵突襲,陣亡3萬餘人:枋頭之戰

桓溫,安徽懷遠人,東晉名將,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婿,能征慣戰。“永嘉南渡”之後,北方成為匈奴、羯、氐、羌、鮮卑等遊牧民族的天下,中原大地連年混戰不休,生靈塗炭。從祖逖開始,東晉就從未放棄北伐,收復中原。

北伐中原,收復河山,這是東晉皇室的夢想,但現實很殘酷。原因很簡單,東晉王朝不是皇帝說了算,司馬家說了不算;王家、桓家、庾家、謝家等大家族,才是東晉的實際主宰者。大家族之間的內鬥,相互傾軋,甚至彼此攻伐,東晉想北伐獲勝,機率非常小。

一番鬥爭過後,桓溫崛起,他不但控制朝政,還擁有荊州、豫州等基地,長江中游都是他的天下,勢力如日沖天。擊敗對手殷浩後,東晉沒人能阻止桓溫,朝政大權落入桓氏家族手中。為了樹立更高的威望,進而奪取帝位,桓溫決定北伐中原。

晉軍吃飯被鮮卑騎兵突襲,陣亡3萬餘人:枋頭之戰

354年,桓溫首次北伐,兩路出兵,一直打到長安郊外。桓溫效仿魏延“子午谷奇謀”之策,讓司馬勳等率精銳走子午道,突襲長安,與主力匯合。可惜,“子午谷奇謀”行不通,司馬勳慘敗,所部損失殆盡,桓溫腹背受敵,只能撤兵。

司馬勳失敗後,桓溫撤兵,中途遭受伏擊,損失慘重。此外,陝西首席謀士王猛拒絕南下,他不願追隨桓溫,而是寧願選擇留在關中,為前秦效力。356年,桓溫第二次北伐,擊敗了姚襄,斬殺敵軍數萬人,威望高漲。接下來,桓溫繼續收拾東晉內部勁敵,然後發動第三次北伐。

369年,桓溫實力達到了極盛,具備了稱帝的大多數條件。為了給稱帝一份“見面禮”,桓溫決定第三次北伐,征討前燕,收復中原。前燕,鮮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權,金庸小說中,慕容復就是他們的後裔,一直想要復國。此時,前燕內部不穩定,正是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

晉軍吃飯被鮮卑騎兵突襲,陣亡3萬餘人:枋頭之戰

桓溫第三次北伐,麾下步兵、騎兵總計5萬餘人,都是東晉的百戰精銳。5萬兵馬北伐,數量不是很多,主要是桓溫為了防止對手在背後鬧事,留下很多兵馬防守荊州,能出動5萬,已經非常多了。要知道,桓溫第二次北伐獲勝後,匆匆忙忙撤兵,就是因為後方不穩。

郗超,“書聖”王羲之的內侄,東晉首席謀士,與北朝的王猛同一個檔次,戰略眼光非常高。桓溫北伐時,郗超也隨軍行動,並提出三條計策:上策、中策、下策。上策:放棄水師,攜帶少量乾糧,奔襲鄴城,一戰定乾坤。中策:就地屯駐士兵,來年夏季再戰鬥,可以保證不失敗。下策:乘坐水師前進,慢慢打。

不得不說,郗超確實厲害,後來的戰鬥表明,桓溫若是採納第一條建議,前燕就此滅亡,桓溫稱帝再也沒有障礙。可惜,桓溫用兵過於謹慎,不敢冒險,只好採取第三條計策,也就是他本人所提議的計策。至於為何不採納第二條,主要是桓溫害怕自己在外面太久,後方不穩定,出了亂子。

晉軍吃飯被鮮卑騎兵突襲,陣亡3萬餘人:枋頭之戰

桓溫第三次北伐,正好是秋季,河流水量很少,不利於軍事作戰。為此,桓溫下令開鑿運河,將黃河河水引入汶水、清水,然後乘坐戰船出擊。起初,桓溫進展順利,一路所向披靡,相繼擊敗慕容忠、慕容厲、慕容臧等名將,斬殺鮮卑精銳8萬餘人,聲威大震。

北伐不到一個月,桓溫就抵達鄴城郊外,前燕面臨亡國之危險。此時,前燕皇帝慕容暐膽戰心驚,想逃回遼西,回到老家放牧。就此看來,如果桓溫採納了郗超的“上策”,兵貴神速,沒準北伐就成功。可惜,桓溫再次犯錯誤,給了前燕活命的機會,也導致自己慘敗。

此時,鄴城只有不到8000兵馬,但桓溫沒有直接攻城,而是去附近農田收割小麥,充實軍糧。原因很簡單,冬季來臨後,河流水量稀少,糧食無法從南方轉運而來。為了打通糧道,桓溫讓袁真率兵去滎陽開鑿運河,但被鮮卑大將慕容德破壞,東晉士兵糧草斷絕。

晉軍吃飯被鮮卑騎兵突襲,陣亡3萬餘人:枋頭之戰

桓溫沒有直接攻城,而是屯駐在枋頭,讓前燕看到了希望。當然,看到希望的不是慕容暐,而是名將慕容垂、慕容德兄弟。對於這兩位叔叔,慕容暐是一萬個不信任,也不願意讓他們帶兵,但國難當頭,也只能讓他們兩人再次出山,挽救局勢了。

慕容垂,鮮卑名將,武悼天王冉閔就是被慕容恪、慕容垂給殺死。東晉士兵戰鬥力強悍,主帥桓溫指揮水平又高超,不宜正面硬剛。慕容垂實行“堅壁清野”戰術,將城外物資、糧食、居民遷入城內,並在城外修築堡壘,派兵駐守,與東晉打持久戰、消耗戰。

白天“堅壁清野”,夜間則派遣士兵偷襲晉軍營壘,讓桓溫坐臥不安。雙方相持一個多月後,冬季來臨,晉軍糧草即將耗盡,又聽聞朝廷不穩定,桓溫只好下令撤軍。此時,部將建議派兵追擊,慕容垂拒絕,他知道桓溫有準備,貿然進攻會落得姚襄的下場。

晉軍吃飯被鮮卑騎兵突襲,陣亡3萬餘人:枋頭之戰

桓溫撤兵,慕容垂率8000騎兵跟蹤,保持必要的距離,製造鮮卑畏懼戰鬥的假象,迷惑對手。接下來,慕容垂讓人放出言論,說河水被慕容德放藥,桓溫謹慎行事,每次駐軍都要挖井取水,士兵疲憊不堪。但是,慕容垂依然沒有進攻,繼續保持必要的距離。

連續行軍多日,東晉士兵非常疲憊,而鮮卑騎兵又沒有發起進攻,除了桓溫還保持冷靜,部下大多已經麻木。睢陽城,與東晉盡在遲遲,士兵眼看就要回到了家鄉,天氣又異常寒冷,便就地駐紮,生火做飯,吃起了火鍋。菜還沒吃完,鮮卑騎兵突然發起進攻。

原來,慕容垂早有準備,他讓慕容德在擊敗袁真後,在睢陽附近等待,然後一起圍殲晉軍。8000騎兵從兩側衝殺而來,東晉士兵猝不及防。桓溫見狀,急忙收攏潰兵,組建步兵方陣,阻止鮮卑騎兵進攻。可惜,方陣還未組建好,慕容德又突然殺出來,從背後偷襲。

晉軍吃飯被鮮卑騎兵突襲,陣亡3萬餘人:枋頭之戰

晉軍遭受兩面夾擊,陣腳大亂,傷亡接近4萬,桓溫狼狽逃回荊州。戰敗後,桓溫威望嚴重受挫,身體每況愈下,便急忙準備稱帝事宜。可惜,王氏、謝氏等大家族強烈反對,桓溫雖然廢了司馬奕,但沒法繼位。373年,桓溫病逝,兒子桓玄經過30年準備後,取代東晉,建立“桓楚”,被劉裕率北府兵消滅。

參考書目:《晉書》

TAG: 桓溫東晉北伐慕容垂前燕